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买卖合同中出卖人对买卖标的原则上应担负瑕疵担保的责任,其中包括权利瑕疵担保责任和物的瑕疵担保责任,二者在本质上根本不同,于债务不履行时的法律效果也有相当的不同。我国大陆现行立法将瑕担保责任规定为特殊的债务不履行责任,将瑕疵担保的规定与不完全给付的规定并存,有利于对买受人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2.
瑕疵担保责任自罗马法建立以来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大陆法系债法中特有的一项制度。我国立法实践中并未规定独立的瑕疵担保制度,而是对于出卖人对标的物存在权利瑕疵和物的瑕疵的情况,均称为瑕疵履行,未区分不同的瑕疵并与不同的补救方式联系在一起,而是将这些瑕疵履行作为违约行为对待,使买受人获得各种违约救济。首先,我国法律关于瑕疵担保的规定并没有确立像德国民法那样的瑕疵担保制度,只是确定出卖人所应负的瑕疵担保义务,将瑕疵履行责任作为不适当履行责任对待的。其次,论述了我国建立单一的违约责任制度是最佳的选择。再次,提出我出合同法有关瑕疵担保义务条款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对我国合同法有关瑕疵担保义务条款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认同,新《合同法》借鉴并接纳了英美法系的合同违约归责原则。即严格责任原则。根据严格责任原则,只要买卖标的物物上或权利存在瑕疵。出卖人就必须承担责任,因此《合同法》规定的物的瑕疵担保责任没有任何法律上的价值。但《合同法》对权利瑕疵担保责任的规定,符合《合同法》总则鼓励交易的原则,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我国于1993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并于2000年7月进行修改。这部有5章74条的法律最大的特点就是行政色彩强烈,其中关于行政机关的产品质量监督和行政处罚的内容几乎占了全部条文的2/3,因此被认为是“经济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整手段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并能够深入经济生活,以维护社会整体利益之理念的反映,是产品责任法与产品质量管理法的统一,目前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具有中国特色”。相比之下,对于产品责任的规定相对较少并且规定的也较简洁。本文拟从产品责任的相关概念入手,阐释产品责任的构成、性质、归责原则、损害赔偿并对程序法上的产品责任的举证分配、诉讼时效、诉权运用进行了分析,以期对我国产品责任制度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适应依法保护消费权益的要要,我国需要制定一部统一的、真正意义上的产品责任法。有必要对产品责任法中“产品”的概念、产品缺陷的认定、损害赔偿的范围、惩罚性赔偿金、产品责任的诉讼时效等问题进行研究,以期对完善我国的产品责任法律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前,无效合同所涉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在我国法律中没有相关规定,也是司法实践中的难点。无效合同的确认不应受诉讼时效限制,由无效合同产生的返还财产请求权和损害赔偿请求权应受诉讼时效限制,并且该诉讼时效期间应从确认无效合同裁判生效之日起计算。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这是立法的重大进步,但该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损害赔偿的法定情形应拓宽,应删除对离婚损害赔偿权利主体的无过错要求将其改为受害方,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应涉及婚姻关系之外的第三人,降低证明标准并规定特殊的举证责任倒置,诉讼时效也应适当放宽.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合法权益的保障,现行婚姻法及与之配套的司法解释对侵害方对婚姻契约的违反及其对配偶实施的侵权行为规定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完备性,与现实的生活中存在的实际情况出现许多的不和谐之处,并在民事赔偿、诉讼时效适用上也存在矛盾之处。针对以上不足,本文提出了可通过确立婚内损害赔偿制度,在婚内单独提起损害赔偿之诉,建立婚内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中止制度等进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结合我国产品责任法存在的不足,并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从产品概念、产品范围、归责原则、损害赔偿、法定免责规定、构建严格意义产品责任法、产品责任诉讼制度等几个方面,对完善我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制度是规范生产者、销售者违法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制度,但至今为止,中国的这项法律制度尚不健全,尤其是还没有在法律中明确精神损害赔偿,没有规定产品责任的惩罚性损害赔偿,这是中国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一大缺陷。因此,笔者在分析中国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制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产品责任损害赔偿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因各国的经济状况、文化背景及法治发展程度有异而有所不同,美国的法律与我国的法律对惩罚性损害赔偿的立法规定就不相同。认识并研究各国对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规定的不同,以期使我国的立法能够更加完善,更好地保障受害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完善我国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思路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的立法现状看,有关环境纠纷的处理和环境损害赔偿的规定散见于<民法通则>、<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 <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之中.鉴于全球化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环境污染事故不断发生,有必要加强环境保护立法,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立足我国的实际,确立相应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环境损害赔偿范围、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社会化机制",制定统一的<环境损害赔偿法>.  相似文献   

13.
本以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在充分分析、研究国外海关担保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海关事务担保制度中的海关担保适用范围、担保责任、担保期限、担保人的追偿权和反担保、担保合同、违反海关担保法律规定的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近年来大量兴起并引起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法律制度在立法和实务界已引起广泛争议。由此可见,产品责任中精神损害赔偿问题的顺利解决,不仅关乎到受害者合法权益的保障,也影响着整个产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足见地位之重要。本文试从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的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对域外国家相关制度的考察,并结合我国产品责任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法律现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2001年4月28日修正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新《婚姻法》)新增加的一项离婚权利救济制度。新《婚姻法》在“救助措施与法律责任”一章确立了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其第4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三)实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为正确贯彻实施这一法律规定,目前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不少同志撰文,探讨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问题,大家对很多具体问题存在不少分歧。理论认识上的分歧往往会造成实践中执法的混乱,既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有损法律的严肃性。山东工商学院于东辉副教授的专著《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研究》一书,已于2006年3月由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面向全国发行。该书针对离婚损害赔偿制度在立法中的规定过于原则,操作时还有一系列实际问题尚未解决的状况,对离婚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不失为一部有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力作。 全书由8章组成,共26万字,概括起来,该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民事责任性质有不同的归责原则、责任构成、举证责任和免责事由,因此确定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但相关法律仅确认了损害赔偿民事责任,未对责任性质予以规定。笔者认为,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包括缔约过失责任、侵权责任和担保责任。  相似文献   

17.
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民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一项新的制度。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相关法律作出了较为全面的规定,但还存在一定不足,远没有跟上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现实需要。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对有效防止和制裁侵权行为,更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在<民法通则>和相关司法解释中虽然对精神损害赔偿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了规定,但是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法学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精神损害赔偿由于没有既定的统一标准且又与公民的切身权益密切相关.客观地说,精神损害赔偿是市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的产物.尽管我国目前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与以前相比已有较大进步,但仍有许多不足,本文结合我国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对精神损害赔偿的几个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产品责任是指因有缺陷的产品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而引起的损害赔偿责任。对产品责任的主体、客体及归原则三个主要问题的不同规定反映了各国的法律制度和经济文化背景在处理产品责任问题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间接受害人精神损害是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各国侵权法备受争论的热点问题。在我国司法实践中,作为间接受害人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案例屡见不鲜,但我国现行法律对此作出的规定仍存在缺陷,而对此缺陷理论界尚未总结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无形中为法官审理此类案件设置了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