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工商联曾作过一个调查:“民营企业最缺少什么?”40%以上的企业家把“缺少文化”放在首位。显然,中国的民营企业家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的差距。民营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注入更多的文化思维和智慧。那么,什么是民营企业的文化呢?  相似文献   

2.
艾一 《中国工商》2002,(5):21-23
面对入世后新的市场环境,民营企业有什么打算?民营企业家又在想些什么?几位本部的民营企业家感受颇多。  相似文献   

3.
王文正  雷全林 《浙商》2012,(7):59-59
“民营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是什么?是慈善捐赠吗?不是!民营企业家现在最大的社会责任,是呼吁继续改革开放!是让民营企业家这个群体能够安心地在这片土地上创业,而不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就移民到国外去!”  相似文献   

4.
江耀进 《中国工商》2004,(8):116-119
没有民营企业,谁来吸纳富余劳动力?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惹谁了?在经济上不要过分强调“所有制”问题,过分强调“所有制”本身就有歧视民营经济的意味。要对广大中小民营企业宽容一些,他们的底子很薄,创业很艰辛,很难,需要鼓励,特别是需要舆论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我们不想刻意去“炒作”某个富豪的问题,但“问题富豪”现象值得全社会来关注、来思考—— “富豪们”或多或少地出现问题,是否有其共性?或者说,他们出现问题是偶然还是必然? “问题富豪”多为民营企业家,这对当下的民营企业的发展是否形成冲击?我国的民营企业应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路健康发展? 毋庸讳言,正是因为“问题富豪”的相继出现,我们对财富有了相当沉重的解读。我们不必“仇富”,但对“富豪”的问题我们必须警醒——要让财富在阳光下攀升,让民企成为催生真正企业家的摇篮,需要我们共同来努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说这话的是一个外国老板,时间是1985年。当我们在21世纪,面对资金短缺、技术落后、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国际性知名产品“贫牌”等诸多困扰时,特别是在企业体制改革已到了生死时速的境况下,回头再来体会这句话,的确是耐人寻味: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是什么使我们的企业家在缺位?中国企业家能否成为“资本家”?  相似文献   

7.
林建 《商场现代化》2005,(8):171-172
本文主要通过从企业文化的视角对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弊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注重“有形”与“无形”企业文化的建设的协调统一,完善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共性中突出个性,努力创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提高民营企业家的素质,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形象等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和改进我国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陈率 《浙商》2008,(12):120-121
来自第103届广交会的市场现实表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众多浙江民营企业正在经历一场艰难的“生死”考验: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为什么有些企业困难重重,而有的企业却依然能够“活得精彩”?广大中小外贸企业除了出口还能够做什么?如何规避诸如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林景新 《大经贸》2005,(11):73-75
患了一身“国企病”,纳斯电子无国企之优势,却有国企之弱点。当为数众多的中国企业家、学者为民营企业的做大做强而殚精竭虑时,纳斯电子的败落却给了我们一个最有力的警示——它在中国民营企业中绝不是个案!  相似文献   

10.
小中  林燕理 《中国工商》2004,(12):60-61
初冬时节,来自全国的著名民营企业家,集聚天津武清开发区内的天鹅湖度假村,参加11月10日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2004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议暨民营企业报刊年会”,并就目前民营企业发展中急需解决的企业文化问题和明年的工作思路进行研讨。他们中间有民营经济领域的风云人物,还有党的十六大代表。  相似文献   

11.
摸打滚爬、风雨兼程过来的中国民营企业在新时期既面临着“入世”的严峻挑战,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从福建省民营企业的发展现状可以看出,企业文化是民营企业发展的“灵魂”,诚信经营是民营企业的“制胜法宝”。因此,通过加强以诚信为核心文化价值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突出作用、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诚信大环境,打造诚信民营企业是新时期中国民营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沉浮孙寅贵     
采访手记 采访孙寅贵,花费了记者相当长的联系时间,中间有那么几天,记者几乎已经绝望──电话那边总是告诉你:孙总出差了,去哪儿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不清楚……这样的答复不能不令我们对孙寅贵现在浮想联翩:是不是又出事了? 事后想想,我们不仅为我们的神经过敏感到好笑,也有几分反省──作为体,我们是不是总在盼望企业家们“出事”? 在“一个著名的失败者”史玉柱看来,媒体炒作正是民营企业的死法之一。今天,当我们因为史玉柱的东山再起而追访一系列曾经著名的失败过的企业家时,我们希望我们是在真诚地关注,而不是恶意地…  相似文献   

13.
陈培根 《商界》2006,(1):96-99
企业家是做什么的? 我们的本分是什么? 几年以前,在《商界》上读到陈培根先生的一篇文章,深受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民营企业正从“家族制”中走出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成长壮大。伴随着民营企业的发展,伴随着民营企业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作为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代企业文化摆上了民企老板的议事日程:什么是企业文化?民营企业文化的定位何在?如何整体构架企业文化?…… 尽管还有少数人以讥讽的口吻说民营企业谈不上文化,尽管也有些民企老板更关心的是企业能不能赚到钱、赚更多的钱。但是,面临着无言的市场竞争,面对着人世后的市场格局,民企老板深知:要实现二次、三次创业,提高自身和整个企业的素质是关键。因…  相似文献   

15.
安秋明 《商》2014,(12):298-298
怎么做企业文化?怎么做企业文化?怎么做企业文化?这是很多企业里面做文化的伙伴经常纠结的地方。文化工作做多了,员工说是洗脑。做少了,也可能被指责公司缺少人情味、文化味。  相似文献   

16.
《浙商》2007,(3):60-61
企业家做企业,究竟是应该把企业看作是自己的“儿子“呢.还是应该像商人那样.把企业看作是一种商品买卖?感情是否能够解决经济的问题?一棵结满了优等苹果的苹果树.是卖苹果合算呢还是卖苹果树合算?在一场成功的并购案例中.买方固然是赢家.但卖方一定是输家吗?企业做产品.企业家做企业.那么企业是不是也是企业家的“产品”?  相似文献   

17.
会务动态     
《工商之友》2003,(4):35-35
秦皇岛市、衡水市、馆陶县等工商联和当地检察机关联手开展了“拜访百名民营企业家”活动,围绕“访民企、排障碍、促发展”的主题,对辖区内部分民营企业进行了拜访,听取民营企业家的呼声,密切了与民营企业的联系,为进一步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刘建 《中国工商》2002,(1):52-57
在全国工商联大力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期间。江泽民总书记就非公有制经济及其代表人士发表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每一次讲话都构成了随后召开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交流会片会的鲜明主题。武汉会议中。企业家围绕“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思想。就如何运用先进的企业文化提高民营企业家素质展开了讨论;成都会议中.围绕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关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群体的讲话精神。企业家们开始认真地研究自身的社会地位和责任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吴福昶 《中国工商》2003,(12):42-45
在迅速成长的中国民营企业论坛上,中国民营企业家以自己企业的创业史指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得益于当地政府营逢宽松、开明的投资环境;得益于企业自身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的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他们表示,中国许多民营企业已经成熟,拥有相当的资金和市场,缺少尖端的技术和人才,这对日本企业来说,是一个机遇。他们呼吁日本企业,开放技术平台,与中国民营企业合作,共同开拓中国和国际市场,增强自身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财富在说     
《中国工商》2004,(3):36-36
在舆论和公众对民营企业“第一桶金”进行拷问的今天,让我们把目光暂时从原罪、文件与法律冲突的争议中移开,冷静地反思1号文件究竟带给了我们什么?现实与法律中我们如何解读民营企业家的财富,民营企业是否注定只能在纠缠中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