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基于非期望产出SBM-DDF模型并结合Luenberger指数测算2008—2016年我国30个省份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并深入探讨不同口径的绿色税收对其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率。结果表明:首先,各区域制造业绿色转型效率不一,绿色进程总体缓慢,经济发展程度和模式是影响绿色转型的原因;其次,广义或中义绿色税收能直接促进制造业绿色转型,其中中义绿色税收的相关性更强,而狭义绿色税收的治理效力不佳;最后,利润增值在广义、中义绿色税收与绿色转型中发挥了不完全中介作用,研究提示重视利润创造是促进绿色转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证实绿色税收对制造业绿色转型还存在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2.
污染密集型产业与能源、环境密切相关,只有充分考虑能源环境因素才能正确度量污染密集型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文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标,测度了2004—2008年中国工业部门中19个污染密集型产业,考虑了4种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对影响污染密集型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考虑了非期望产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不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贡献明显大于技术进步和纯技术效率;污染密集型产业的规模结构和环境规制程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基尼系数估算全国装备制造业集聚水平;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uper SBM 模型测度全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采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构建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 全国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总体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地区差异明显;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显著的N型关系,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东部、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呈递增的正向非线性影响,中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先降后升态势,西部地区装备制造业集聚对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呈倒N型关系;研发投入强度、能源消耗与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显著正相关,城市化水平、环境规制与装备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显著负相关。提高装备制造业发展质量,应增加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装备制造业集聚化、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构建了包含工艺和产品两阶段创新的中国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测算框架,基于中国29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和Malmquist-Lunenberger指数,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分析了绿色创新效率的行业差异及增长趋势。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在2011-2015年绿色创新效率平均值为0.68,平均绿色创新效率增长率为10.45%,重度污染行业的绿色创新效率低于制造业平均值,中度污染行业和轻度污染行业效率相差不大。绿色产品创新效果明显好于绿色工艺创新,半数行业的节能潜力大于50%,制造业节能压力较大。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增长由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驱动,出现技术效率下降和技术退步的行业较少,不同污染物排放强度行业平均绿色创新效率都保持增长趋势。并且提出了加大重度污染行业的科研投入力度与创新政策激励,细分行业绿色创新目标,关注绿色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成果转化率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得到贯彻落实,科学测算与解析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为直接完整测度区域层面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构成,本文构造聚合环境广义Luenberger-Hicks-Moorsteen生产率指标及分解子项,利用蒙特卡洛模拟检验该指标测算结果的有效性,发现其相对于聚合L指标更具优势。本文根据2003—2019年地级以上城市的投入产出指标数据,测算八大综合经济区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动力来源。结果表明,八大经济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实现增长,但增速呈现分化特征。八大综合经济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技术层面的动力主要源于技术进步与规模效率增长,在要素层面主要源于期望产出效率增长与非期望产出治理效率增长。技术进步和期望产出效率增长是八大经济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的主要成因。本文结论对于有针对性地提升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绿色发展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我国过去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使得我们付出了不小的环境代价,传统产业优势的丧失使我国不得不正视发展绿色经济的必然趋势.中国发展绿色经济具有资本充足、市场庞大的优势,但也存在不利于绿色经济发展的问题与障碍.本文先后介绍了绿色经济的内涵、中国发展绿色经济的主要障碍和解决对策,希望能够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非径向非角度的SBM方向性距离函数构建Malmquist生产率指数,考虑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测算中国28个省份1997—2018年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最后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要素市场扭曲下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空间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碳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更符合中国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实际水平;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多数源于农业技术进步,较少出现农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双轮助推的情形;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增长趋势,但增速较缓慢,且不同地域存在显著差异;要素市场扭曲抑制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8.
系统整合MFA方法、DEA方法和生态效率评价法,构建了绿色增长视角下的全要素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测度模型。定义了全要素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其中投入指标包括不可再生能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科技资源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隐藏流,产出指标包括经济价值和环境正影响。对1953—2012年中国的全要素不可再生能源效率以及不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效率、环境效率和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全要素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测度模型不仅可用于测算全要素不可再生能源效率,而且可用于测算不可再生能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的经济价值、环境影响和生态代价,是一个符合绿色增长理念的、较科学而全面的不可再生能源效率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9.
医药制造业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关键性产业,具有高资源投入、高科技创新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等特点。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及研发投入产出效率,根据1996-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全国医药制造业研发经费产出弹性进行测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各省市医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梯次划分,探寻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现状与规律,提出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医药制造业一直是我国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关键性产业,具有高资源投入、高科技创新水平、高经济社会效益等特点。基于我国医药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及研发投入产出效率,根据1996-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全国医药制造业研发经费产出弹性进行测算,根据计算结果对各省市医药产业发展状况进行梯次划分,探寻我国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现状与规律,提出我国医药制造业创新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环境规制的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分析了环境规制低效率的单元在既定产出下,哪些投入可减少,以及减少的幅度或在既定投入下,哪些产出应该增加,以及增加的幅度。我国2000—2009年这十年期间以及2009年我国30个省市的环境规制效率有很大的变化。进行数据包络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环境规制中突出的问题是人员投入存在大量的浪费,而且在污染治理方面的工作效率不高,说明环境规制人员,尤其是从事污染治理方面工作的人员的工作能动性和积极性急需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双碳”目标,生猪养殖业“降碳减排”高质量发展是必然选择。基于种养结合的视角,考虑养殖的非期望产出和粪污资源化利用收益,运用SE-SBM模型和GML指数,测算和分析2001—2019年湖南不同规模的环境技术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双碳”目标下生猪养殖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研究发现:种养结合模式的环境技术效率值均高于非种养结合,两种模式下环境技术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中规模、大规模、小规模;种养结合模式除了精饲料的冗余量略高于非种养结合,水及燃料动力费、医疗防疫费冗余量基本差不多,其他指标的松弛量均低于非种养结合,中规模在投入、产出方面仍有改进空间;种养结合与非种养结合模式下,不同养殖规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很大差异;种养结合的中规模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幅最大,湖南省中规模养殖更适合发展种养结合型模式。  相似文献   

13.
治理环境污染、提高能源效率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基于政府环境规制视角,从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构建衡量环境规制强度的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分别测算显性环境规制强度和隐性环境规制强度,并依据2015年中国省域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作用。计量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效率水平整体偏低,地域差异明显;当前由于遵循"成本效应",显性环境规制不利于能源效率的提高,而隐性环境规制对能源效率有正向影响;以科技发展水平作为中介变量,显性环境规制没有对科技发展水平形成倒逼机制,而隐性环境规制通过影响科技发展水平,对能源效率产生间接的促进作用。因此研究认为:我国各地区应继续加强显性环境规制强度,促使其对科技发展水平产生倒逼作用;因地制宜构建绿色多样的环境规制体系;完善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机制,提高公众节能减排意识。  相似文献   

14.
周宏燕 《经济师》2005,(11):83-84
伴随着我国对外经济交流的进行,其中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现。众多发展中国家为发展经济所付出的沉重的环境代价告诫我们:透支环境求发展,难以长久。如何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以进出口总值来测算一国(或地区)贸易水平的核算方法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重复计算且没有考虑贸易隐含环境成本。本文构建出口绿色贸易增加值这一指标,采用OECD2021年最近公布的66个国家(或地区) 2000—2018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从双循环视角对中国出口绿色贸易增加值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出口绿色贸易增加值从2000年的1148.61亿美元上升到2018年的25020.49亿美元,出口绿色贸易增加值的快速上升不仅是因为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而且与贸易环境成本减少有关;低碳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高碳资本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结构不利于贸易环境成本的降低;中国国内国际循环强度的阶段性特征呈现从“国际大循环”向“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的演变趋势;国内、国际循环强度对中国出口绿色贸易增加值均有积极影响,国际循环强度的影响更大。因此,必须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以国内大循环推动国际大循环,提高出口贸易附加值,降低出口贸易环境成本,从而提高中国出口绿色贸易水平。  相似文献   

16.
关注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综合考虑生产要素投入和环境成本的经济效率值即绿色经济效率。文章以劳动、资本、土地、水资源、能源和环境成本作为经济的投入指标,以地区GDP作为产出指标,选用DEA-BCC和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4~2012年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实证测度及时空分异比较研究。结论表明,技术进步是导致城市绿色经济效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因素;对全国八大经济区域进行比较发现,各区域城市的动态效率和静态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均未存在直接联系,而且区域的动态效率与静态效率排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在创新价值链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制造业创新活动进行细分,把我国制造业创新活动分为科技产出、物化产出以及价值产出3个环节,并运用DEA模型对我国制造业3个环节的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同时构建经济基础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对我国制造业3个环节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及价值链外溢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我国制造业无论是分行业还是分区域普遍存在科技产出环节及价值产出环节创新效率较高,而物化产出环节创新效率较低的情形;就我国制造业各环节创新效率的空间外溢效应而言,我国制造业科技产出效率、物化产出效率以及价值产出效率都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外溢效应;我国制造业各环节创新效率的价值链外溢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科技产出效率与物化产出效率、物化产出效率与价值产出效率之间都表现出明显的价值链外溢效应,而科技产出效率与价值产出效率之间没有形成明显的价值链外溢效应。  相似文献   

18.
叶仁道  张勇  罗堃 《技术经济》2017,36(11):79-85
首先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SBM测算了2005—2015年中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并验证了其偏正态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偏正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了中国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基于EM算法的极大似然法估计模型参数,并将其参数估计结果与正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偏正态面板数据模型具有更好的统计优良性;经济发展水平、外资利用水平和教育投入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和污染治理投入对绿色经济效率产生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效率是节能环保型社会建设的重要衡量指标。基于中国30个省份电力行业的实际投入、产出与污染气体的排放量,采用含非期望产出的SBM-GML指数模型,测算了2006—2015年期间各年份环境效率与动态GML指数,分析其静态空间分布与动态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华东、华北、南方地区环境效率较高,其次是西北、华中、东北地区;十年来国内整体与大部分省份环境效率不断提升,这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效率是生产过程中潜在可实现的最少污染排放量与实际污染排放量之比,企业能否提高环境效率取决于环保投入的产出水平。文章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基础上估算了中国1986-2007年省级水平的环境效率,结果显示:中国的环境效率较低且增长缓慢,其中中部地区环境效率最低,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最高。目前的环境管制方式在东部较为有效,对中西部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环境管制不但要针对污染物当量,还要综合考虑企业的成本、利润水平等因素,才能更好治理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