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洪强 《时代经贸》2013,(24):180-181
东部地区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现象。导致产业转移滞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存在着数量众多的产业集群,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阻碍了产业的转移。  相似文献   

2.
东部地区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现象.本文通过对纺织业和造纸及纸制品业这两个较为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进行比较发现,区域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在拉大.导致产业转移滞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东部地区存在着数量众多的产业集群,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阻碍了产业的转移.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有效介入和推动,中西部地区需要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产业集群,以及实施集群整体转移模式等.  相似文献   

3.
我国区际产业转移的特点、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近年来,我国区际产业转移进程开始加快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向有一定产业配套能力的地区转移为主、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为主、省内转移或就近转移较多、以受制于资源与环境约束的被动转移为主。由于中西部地区产业配套能力差、物流成本高、沿海省内产业转移政策的存在及环境因素制约了产业转移的推进。为此,一方面,国家应成立专门管理机构,统筹国内产业转移。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要大力发展产业集群和物流产业,并按科学发展观,化解产业转移中的环境与资源约束难题。  相似文献   

4.
张舒 《经济纵横》2013,(6):47-53
本文对基于雁阵模型提出的把我国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以促进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张提出质疑,认为产业转移对于中西部地区发展来说并不必要,而且中西部地区也不是东部地区产业转出的理想目标地区。用于解释国家间产业转移的雁阵模型,在国内地区间产业转移中缺少劳动力非自由流动和地区间工资差距长期存在这两个重要条件。而且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进而使两地区形成雁阵模式,无异于要求中西部在经济上从属于东部,这在理论和现实上都不具有合理性。本文以纺织业为例说明,东南亚后发国比我国中西部地区更适合作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目标地区。  相似文献   

5.
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各国(地区)竞争优势源于产业集群。产业集群是纺织服装产业组织结构的重要形式,随着我国沿海纺织服装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河南纺织服装业加速聚集的趋势进一步显现。笔者研究了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分布,各地纺织产业服装产业集群区特征与优劣势,并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对河南纺织服装产业集群的竞争力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已经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之间,而是扩大到各供应链之间,甚至各个产业区域之间的竞争。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东部地区一些能耗高、占地多、吃原料、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生产资料涨价、能源紧缺、土地价格攀升、市场相对饱和、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在原有产业区域的继续生存和发展受到制约和威胁,面临着向中西部转移的要求。但其中相当一部分企业在原有区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在形成和成熟后,将产生强大的极化效应,大大提高集群内企业向外转移的成本,使这些有强烈转移欲望的企业陷入进退两难…  相似文献   

7.
我国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经历了形成期、成长期与成熟期三个演进阶段,不同的演进阶段其演进的动因也不同。目前,我国木材加工产业集群总体已步入成长阶段,东部地区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带整体实力优于中西部地区。长三角与珠三角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带已进入成熟阶段,集群合作创新能力是其演进的主要动因;环渤海与东北地区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带还处于成长阶段,企业发展能力是其演进的主要动因;西部地区木材加工产业集群带基本处于形成阶段,集群资源与环境因素是其形成的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8.
从广义的产业转移内涵出发,借鉴区域间投入产出模型定量分析了我国2007—2010年省区间的产业转移,验证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阶段性特征,即低端产业正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而高端产业仍集中在东部地区。同时我们还发现东部地区内部也存在较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主要从长三角地区向京津冀鲁等地区转移。通过对不同类型产业区域间转移的机理分析,提出了原料指向型、成本驱动型、投资拉动型、集聚依赖型四种类型的产业转移,并总结出了我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的梯度模式。  相似文献   

9.
当前,随着产业的模块化发展以及产业链分工的细化,产业集群化转移成为产业转移演化的新趋势.本文阐释了产业梯度转移的含义及模式和产业集群转移的动力及模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东部地区产业集群向西北转移和分散,这对于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转移、人力资本素质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可使西部产业集群享受到业务量的扩大、技术升级、知识与信息的共享.  相似文献   

10.
影响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从理论上讲,区域发展差距的扩大,将促使发达地区丧失比较优势的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而在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中并未形成明显的产业转移。影响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主要因素有: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大规模流向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参与国际分工,以及体制转轨时期东部地区地方政府的保护。目前,有助于这种产业转移的有利环境正在形成,但仍然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国际产业转移的新浪潮,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中西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中部各省加快发展,特别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任务繁重,承接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部地区产业集群:我国区际差异扩大的一种解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水红  曾菊新 《经济地理》2007,27(5):753-756,762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组织形态,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竞争力的代表。我国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来源于产业集群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大多研究了产业集群的正面效应,文章认为东部产业集群所产生的极化效应进一步增强了东部地区的竞争优势,但不利于东部产业的"西进",并从产业集群的发展存在路径依赖的角度探讨了东部产业集群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不利影响,最后对中西部地区如何吸引东部企业"西进"以及发展地方产业集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对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岩 《生产力研究》2011,(3):142-144
随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及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发展战略的实施,一些劳动、资源密集型制造业向中西部转移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文章从产业转移的必然性入手,对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东部产业转移区域选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部地区传统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整合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扩张行为.本文从产业转移的微观层面出发,对影响产业转移投资主体的区域选择因素进行逐一分析,进而指出中西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投资环境时应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严立刚  曾小明 《经济地理》2020,40(1):125-131
人力资本对产业的空间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人力资本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导致不同地区的产业集聚能力高低有别。因此,从人力资本空间差异视角研究人力资本与产业空间转移的关系,可以为我国东部产业难以向中西部转移的原因和收效甚微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一种理论解释。基于城市层面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人力资本份额增加能够有效促进地区产业份额增加,在解决了人力资本与产业空间分布的反向因果关系后,人力资本促进产业集聚的作用仍然稳健。在人力资本仍集聚于东部地区的情况下,东部制造业和文化产业自然难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应将人力资本政策作为产业政策的核心部分,提高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存量,是促进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有效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6.
近来,我国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出现了大量转移的现象,尤其以广东东莞最为突出,相当一部分台资和港资企业纷纷撤离东莞,从而引起大批工人失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这也预示着我国产业分布梯度与升级的时机可能正在到来.未来一段时间,东部沿海制造业聚集地应该积极引导企业的优化升级,而作为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中西部地区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吸引更多企业进入.  相似文献   

17.
南宁市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经营困难,但却未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与政府期望和梯度转移理论所揭示的现象有较大距离。通过对西部典型地区南宁市的实地调研,从转入地的角度探讨区际产业转移缓慢的原因,揭示出影响区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是多元的,除生产成本外,配套产业情况、土地管理方式、以及促进产业转移的政策乃至地区文化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而且,"生产成本"的内涵与国际产业转移不同,劳动力成本的区际差异不会明显驱动产业转移。基于南宁案例的剖析后认为,由于缺乏产业转移,未来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出现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手段值得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8.
周娜 《经济研究导刊》2012,(34):122-123
东部沿海地区近年来面临日益严峻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压力,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同时随着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中西部各省市也深受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煎熬。其实,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可以密切配合,协调共赢地摆脱彼此的困境,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同时,东部地区产业顺利转移与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顺利解决对全国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东部地区产业转移都面临着各种阻碍,从宏微观层面,结合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的现状,对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产业转移问题的协调解决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内价值链构建与区域产业互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煜  杨晓 《经济纵横》2012,(3):41-44
目前,我国区域产业二元化发展的特征十分突出。因此,构建国内价值链,建立区域产业互动机制对于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缩小区域收入分配差距,形成产业内、多元化区域分工新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国内价值链构建存在诸多问题,包括:中西部地区要素成本优势有限,规模经济劣势明显,国内价值链构建面临多重竞争压力,国内价值链构建过程中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冲突等。因此,应采取培育中西部地区产业集群,培育本土主导企业国内价值链构建能力,加快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交易成本等措施推动国内价值链构建。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的地域不平衡情况越来越突出,积极承接东部加工贸易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是促进中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均衡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科学地选择承接产业是中西部地区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得出我国的产业梯度情况,并运用产业区域集聚指数分析我国加工贸易低梯度地区应承接的产业。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加工贸易产业更快、更好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