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新农村是我国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旅游业作为新兴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多重功能。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独特的旅游方式,有助于提高农村资源价值,促进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和调整,在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乡村旅游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搞好乡村的和谐社会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改善乡村风貌,提高农民的开放意识和民主观念;而新农村建设是乡村旅游持续发展的支撑体,可以为乡村旅游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社会和经济基础,提供乡村旅游发展所不可缺少的自然生态环境、有效的法律法规保障、实用性专业技术人才和富有特色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3.
洪捷 《发展研究》2006,(6):106-107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乡村旅游发展空间越来越大。但从福建省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看,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针对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央建设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本文就如何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加快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推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如下八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凤  陈乾  谢贤健 《时代经贸》2011,(14):140-141
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又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四川省内江市白马镇双河村为佣,通过分析当地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特点,从中找出它们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研究结果以期为当前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发展乡村旅游,是贯彻落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搞好乡村旅游对于解决苏北地区“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乡村旅游开发对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以及苏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乡村旅游发展以促进苏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6.
发展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新农村建设,而新农村建设又给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四川省内江市白马镇双河村为例,通过分析当地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特点,从中找出它们互动发展存在的间题及解决的对策,研究结果以期为当前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互动发展模式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涛  陈磊 《经济研究导刊》2009,(13):157-158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国家旅游局围绕主旋律,抓住新机遇,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将2006年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乡村游”,将2007年全国旅游主题确定为“中国和谐城乡游”。2007年3月20日,国家旅游局与农业部在京签署了关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发展合作协议。在这样的背景下正确认识乡村旅游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对于发挥二者在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伴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层开发,品牌建设迫在眉睫.文章从乡村旅游、品牌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互关系入手,针对辽宁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辽宁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定位、品牌化建设及品牌推广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与辽宁乡村旅游品牌化战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农村建设为乡村旅游提供了发展空间和政策支持。伴随着乡村旅游的深层开发,品牌建设迫在眉睫。文章从乡村旅游、品牌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互关系入手,针对辽宁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辽宁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定位、品牌化建设及品牌推广等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0.
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素琴 《经济论坛》2007,(1):122-124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的战略安排,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具体规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这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安居乐业,生活富裕文明,才能实现全体人民共享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云南省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云南省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充分、合理地利用云南省各类乡村资源,促进农民创收、增收,改善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能实现以城带乡,共同发展.但云南省的乡村旅游也存在缺乏总体规划和法律保障,行业管理、村级管理薄弱,利益分配不公、服务水平低、缺乏乡村特色等问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应实施乡村旅游的专项规划,并予以政策性扶持,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实施培训、引导、示范三大工程,实施乡村旅游生态保护系列项目,由各级政府推动和实现乡村旅游的科学管理、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前,恩施大峡谷旅游项目已进入二期开发阶段,无论是开发过程中的建设投入,还是在不久的将来大峡谷全面投入运营后,都会为当地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致富的平台,这是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开创出的一条独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本文介绍了恩施大峡谷的特色及其发展历程,并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角度分析了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最后提出了制定发展规划、以农为本、打造恩施大峡谷品牌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钟简  付辉辉 《经济师》2014,(6):183-184
文章以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为例,从永联村乡村旅游发展总体情况入手,探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苏南乡村旅游发展的运行模式,总结永联村旅游发展的经验,为乡镇开发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城镇化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云南省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是云南省建设旅游支柱产业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发展乡村旅游不仅可充分、合理地利用云南省各类乡村资源,促进农民创收、增收,改善乡村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也能实现以城带乡,共同发展。但云南省的乡村旅游也存在缺乏总体规划和法律保障,行业管理、村级管理薄弱,利益分配不公、服务水平低、缺乏乡村特色等问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五个方面的工作任务,应实施乡村旅游的专项规划,并予以政策性扶持,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实施培训、引导、示范三大工程,实施乡村旅游生态保护系列项目,由各级政府推动和实现乡村旅游的科学管理、民主管理。  相似文献   

15.
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与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需求的转型,使乡村旅游成为旅游新热点,乡村旅游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中国虽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资源条件,但仍存在经营理念低俗化、品牌定位趋同化、乡土文化城市化、管理模式混乱化、产业组织自发化等一系列问题。选取日本饭山市乡村旅游、阿根廷庄园游等乡村旅游发展五个成功案例的发展模式,分析其产品结构、旅游活动形式等成功经验,得出需提供高品质产品、高品位消费等五条启示,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客观分析甘肃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了农旅融合型、民俗体验型、红色文化嵌入型、城镇依托型、景区带动型和生态保护型六种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同时研究发现目前甘肃省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存在同质化严重、专业人才缺失、品牌塑造不强和在地农民获得感不高等问题,分析上述问题,提出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发展乡村旅游产业过程中,必须打好“乡愁牌、生态牌、特色牌和坚持人民主体性”,逐步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从而实现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7.
张静峰 《经济师》2007,(1):91-91,28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村旅游是旅游业新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促进。要抓住当前契机,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分析乡村旅游发展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产业同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马勇  赵蕾  宋鸿  郭清霞  刘名俭 《经济地理》2007,27(2):336-339
在中国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时期,成功的发展模式对于一个区域的乡村旅游发展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战略性的指导作用。文章首先从经济需求、社会问题以及旅游业发展的特殊贡献三个角度分析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现实背景,理顺并总结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并对以往学者关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方面的研究做了一个总结性的概述,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在四川省成都市的乡村旅游考察调研体会,总结出四大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生境脆弱而经济贫困的乌蒙山区,人地关系紧张、"三农"问题尖锐。以破解"三农"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新农村建设,须立足区域喀斯特自然本底,综合运用人文、社会、政策、制度等要素类聚因地制宜地展开。根据恢复生态学原理建设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新农村,以人为本地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脱贫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一、新农村建设中农业旅游发展的目标定位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背景赋予农业旅游新的历史使命,相应地农业旅游发展的目标也具有特殊含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