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抚仙湖水生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护抚仙湖水生生态与白鱼种群,"抚仙湖水生生态与白鱼种群保护及人工养殖开发"项目组在调查了解抚仙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水质状况、水生生物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生物群落结构及演替、鱼类的饵料生物及初级生产力,提出保护抚仙湖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抚仙湖保护与湖区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抚仙湖是云南高原湖泊中蓄水量最大的湖泊,是云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调节水量、提供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养殖水产品、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和发展旅游的功能。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脆弱的生态系统,给沿湖人民带来了严峻的生态保护任务。只有加快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思想,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着力建设生态抚仙湖,才能促进抚仙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导致滇池流域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生态补偿机制的缺失,构建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是未来滇池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环节。构建完整的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需要从确定补偿的依据、主体、标准和政策路径等核心问题着手。滇池流域水生态补偿机制的实现形式可分为水生态保护(恢复)补偿机制和水污染补偿机制两种,具体类型包括城市水源地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湖滨水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入湖河道水污染生态补偿机制三类。在生态补偿政策实践中,建议构建滇池流域水生态管理委员会;整合现有生态补偿法规,健全流域管理机制;建立流域水生态补偿基金模式的横向生态转移支付制度;拓宽生态补偿资金的筹资渠道,完善环境保护税收政策;开展绿色GDP体系认证,完善行政考核制度。  相似文献   

4.
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地理上存在一种割不断、分不开的整体关系,在水资源、生态环境、疾病传播方面,更形成一种"一损俱损"的连带效应。从理论上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不仅将为长江下游东部发达省份提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水资源的涵养,还将使东部地区免遭自然灾害、疾病传播带来的巨大损失。国家和东部发达省份应该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给予经济补偿。  相似文献   

5.
青海湖流域面临着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共识,可持续发展问题已成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社会问题面临的挑战。文章试图以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从破解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矛盾入手,尝试对影响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社会问题进行分析,旨在阐明生态管理是解决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社会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路径,以期为青海湖流域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新的学术视角。  相似文献   

6.
丁瑶瑶 《环境经济》2023,(15):20-23
<正>《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印发实施。《规划》充分认识到各流域的多样性,根据流域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污染结构等特点,精准识别突出水生态环境问题,因地制宜确定了“十四五”期间全国七大流域和三大片区的水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重点任务。自七大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成立以来,作为生态环境部的派出机构,各局参与编制流域生态环境规划并监督实施,扎实推动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不断提升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7.
保护和改善洞庭湖流域生态环境和资源,为子孙后代造福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使命,根据流域(或区域)生态学系统原理,结合洞庭湖流域存在的生态及环境问题,提出了流域生态环境、生态资源保护和改善的初步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长江流域的水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基础,然而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飞速发展,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长江作为我国最大的流域拥有自身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和举足轻重的社会经济地位,为长江流域单独立法势在必行。但目前长江流域立法面临着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之间存在权利冲突、管理秩序紊乱等多方面的问题。为实现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通过转变流域立法模式,革新管理体制,提升环境决策民主化等方式,不断完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法治建设,为长江流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实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9.
环境敏感地区面临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构建合理的水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与水环境质量改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贵安新区是我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承担重要的经济发展使命,同时生态环境高度敏感,区内93%的面积位于水源地上游汇水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矛盾突出。以贵安新区为例,分析了环境敏感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特征和压力,构建了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体系,通过实施流域分区管制、水系生态格局构建和重要水体湿地保护,强化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引导、产业布局优化和海绵城市建设,推动流域分区治理措施、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和河道生态建设,促进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可为我国中、西部环境敏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流域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给流域的生态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而流域生态补偿正是为了保障流域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所采取的有力措施之一。文章解释了生态补偿和流域生态补偿的概念,阐述了对中国流域生态补偿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剖析了流域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现状,从流域生态补偿的立法原则、法律体系和补偿机制三方面给出了对中国流域生态补偿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区是云南省磷矿资源的重要分布区,但因常年深度剥离式开采,且缺乏有力的恢复措施,导致地表破坏较大、景观破碎、生态系统退化、动植物资源贫乏、水土流失量加大,增加了抚仙湖的污染负荷。因此,需在采空区复土的基础上通过植被的自然和人工恢复实现磷矿区生态环境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2.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经济区的必由之路。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法制的保障和推动。生态经济区的立法类型只能是促进法。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难以满足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需要。地方立法机关可以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制定地方性法规,以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3.
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我国各大江河流域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现状,揭示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问题,论述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决定因素,阐释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内涵,认为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包括对因建设和保护流域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而产生的生态增益补偿和对因污染、破坏流域水资源及其生态环境而导致的生态损益的补偿。在此基础上,确立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原则,认定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范围,提出了流域水资源生态补偿的方式。  相似文献   

14.
开展《黄河保护法》专门立法,从全流域尺度对黄河实施统一综合治理,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难题,推动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需求。论文分析了开展黄河保护专门性立法的必要性,在对立法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制定《黄河保护法》的立法思路、框架和重点。认为综合性流域特别法要立足黄河全流域整体和长远利益,突出流域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为流域上下游共同开展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携手将黄河流域建设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夯实立法保障。立法重点包括完善黄河流域监督管理体制机制,落实生态环境空间管控,实行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夯实水安全保障、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严格管控生态环境风险、改善流域环境质量、明晰法律责任等。  相似文献   

15.
新疆艾比湖流域经济社会水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新疆艾比湖流域经济社会用水结构和现状,利用系统动力学理论,构建区域经济社会水资源配置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设定了两种经济社会用水方案。由计算机仿真和分析得出,方案二是较理想的用水方案,流域通过减少种植面积,增加林地、草场、水产养殖面积,将灌溉节约的水用于发展畜牧业和渔业,用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用于改善流域生态。最后提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节水力度,推进跨区域调水工程,保护好流域生态等措施,解决艾比湖流域经济社会用水短缺和生态环境问题,实现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大理洱海是我国七大淡水湖泊之一,蓄水量28亿立方米,被大理人民称为“母亲湖”。大理从1996年起,采取“环湖生态修复、环湖治污截污、流域面源污染治理”等措施对洱海实施综合治理,使曾经轻度污染的湖水重新变清。  相似文献   

17.
清水江流域历史时期的传统林业生产,既是流域苗侗民众立足环境、依托资源赖以生存的生计行为,又是人们基于生态环境维护、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而建构营林地方性知识的过程。其中,"林农"角色是生态环境维护的主体,"伐木技术"是生态环境维护的路径,"习惯法"和"乡规民约"是生态环境维护的保障,"民间信仰习俗"是生态环境维护的支撑。这一传统营林地方性知识体系具有累积性、系统性和长效性的特征,不仅使流域的木商经济长期保持发达的状态,而且对流域生态环境的维护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挖掘清水江流域传统地方性知识中的生态智慧,并将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对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里程,开创民族地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未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城市水资源供应、小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湿地旅游开发和科教文化服务功能等方面分析,明确柴窝堡湖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从柴窝堡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流域综合治理和落实湖长制所取得的成效方面,概述柴窝堡湖保护现状。针对柴窝堡湖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提出柴窝堡湖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建议:即优化水资源配置、实施水体达标治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有效推进经济转型;落实湖长制主体责任,依法推进“主动治湖”;考核激励问责多措并举,全面推进“长效治湖”;建立多渠道社会公众参与方式,加快推进“精准治湖”;实施生态环境恢复工程,构建水文化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措施,促进柴窝堡湖生态环境恢复,达到保护湿地,维护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百湖之市”更应做好水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宏 《环境经济》2009,(8):60-61
湖北省鄂州市是"百湖之市",现有湖泊133个,总面积64.5万亩,主要分为梁子湖流域、花马湖流域、洋澜湖流域和南迹湖流域.近年来,鄂州市加强了湖泊生态保护,水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生态屏障构建是确保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目标实现的客观需求,特别是维护"一湖清水"的根本保障。本研究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屏障的一系列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环保意识;继续增加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投入,有效控制各类污染;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流域上中下游之间社会经济的公平与均衡发展;协调统筹流域规划体系,强化流域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