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提起毒蛇人们大多会“谈蛇色变”,真是“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句话道出人们惧怕蛇的心理。可是在南昌县向塘镇荆山村有个专业户叫张钉根,居然在家里办起一个养蛇场,靠养蛇成了“万元户”  相似文献   

2.
闽商本色在“纵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简称为“闽”,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解释“闽”字时说“闽,东南越,蛇种”。原本的意思是,福建为山地,多出蛇虫,表示福建处境险恶,以蛇为图腾。但却不知道是谁,第一个把“闽”字作了这样的比喻福建人是“门里一条虫”,让多少福建人为之气结。  相似文献   

3.
唐代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山野间,曾生长着一种奇异的蛇,既充满了危险,又有着极高的价值,引得众多捕蛇者趋之若鹜。姑且不去考证现今是否还有这样的珍贵品种,单从这种奇蛇的两个基本属性——高风险和高收益来看,投资界无疑是一个非常匹配和贴切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城市趣闻     
《走向世界》2008,(25):15-15
以色列 独特蛇摩 位于以色列北部“阿达巴拉克肉食植物农场”按摩馆是一家独一无二的按摩试验,发明出一套利用大型蛇类给客人按摩的方法,大王蛇和田间蛇的重量足以使人产生捏合感,同时利用小型蛇类提供令人愉悦的轻抚感,巴拉克的技法在以色列大受欢迎。  相似文献   

5.
狼有狼道,羊有羊道。这是大企业与小企业之间的生存博弈论。 不幸的是,很多企业一直把做狼看成出路,而把做羊视为末路。 幸运的是,在这种非此即彼的生存抉择之外,还存在着一种被我们称为“蛇道”的第三条路径。这是一条中小企业在三、四级市场里以小敌大、以弱抗强的生存之道,而它们在这一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蛇的行走风格,是一种宝贵的生息之术。[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企业创新过程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贵凰 《改革与战略》2008,24(12):191-193
随着对创新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创新本质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文章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一个通用的创新过程模型,并对创新过程各阶段及其特征进行详细阐述,强调最重要而又容易被企业忽视的知识选择和创新战略匹配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九九七年初春的龙山,春寒料峭,冷风袭人。春节刚过,一位精明强干的中年汉子带着沉沉的行囊和深深的思索,裹一路仆仆风尘,风风火火地来到了他的扶贫联系点——龙山县比溪乡茄蛇村。从此,他和村民们朝夕相处,甘苦与共,为改写这里贫穷和愚味的历史而殚精竭虑,奋斗不息。他,就是该县法院副院长黄福生。茄坨村真的变了穷模样。黄福生的扶贫轶事,件件都是首难忘的歌,让茄坨的每一个人,也让去茄坨的每一个人都为之感动、赞叹!一“有女莫嫁茄坨河,一年四季干苦活,吃的红薯包谷饭,睡的是包谷壳,开门进出乱岩窝”。茄蛇村偏僻穷乏…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潮涌经济正能量,创新驱动建设美丽高新区。龙年献瑞,蛇步锦程。走过2012年,我们记住了一个热词:正能量。正能量原是物理学上的科学名词,后被全球超级畅销书《秘密》的作者朗达·拜恩作为一种励志术语而广为流传:宇宙之中有一股强大的正能量,这股“能量”能让人拥有想要的一切。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如何与大企业在区域市场竞争中取得相对优势,占据主导。蛇道正是一种可资借鉴的方式方法。[编按]  相似文献   

10.
从殷商一大堆甲骨文里我们找到了“蜀”远在东汉的许懊说它是蚕这是一个奇怪的造形就像额头上横放了一条加长的眼眶蚕,从虫。但那弯曲的身子在甲骨文的书写中又与蛇、龙相似而虫又让人想起出入山林的虎所以这蜀,就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虫应该与蛇有关,与龙有关与三星堆的出土文物里那些人面虎鼻造像那些长长的眼睛突出眼眶之外的纵目面具有关长诗《三星堆之门》序诗 说文解字@梁平~~  相似文献   

11.
长角的蛇     
听说陕西旬阳出了条长角的蛇,我们便专程赶到旬阳县吕河镇特种动物养殖场。说明来意后,场长秦绪伟从一个角落蒙有黑布的铁丝笼中,拿出受他特殊关照的这只大王蛇。这只大王蛇见主人来拿它,身体排出一股令人不能接受的异臭味。当要把它拿到户外便于拍摄时,它那滚圆的眼睛盯着我们,不时吐出信子。说有犄角,可没长在头顶,而是长在头后的右侧(左边正在鼓出一个米粒大的对应的小节),真像鱼鳍一般。奇特的是,它的蛇鳞凹凸不平,身驱上还鼓起了个肉疙瘩,蛇身尾部骤然变细。听秦绪伟讲:“不记得这条蛇买自何方,去年6月份后才发现长角。此蛇异常凶猛,常追吃小蛇,我喂鸡蛋时,一不小心就会被它咬  相似文献   

12.
在浩浩荡荡的“读城运动”中,人们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渴望认识跟自己有关的、没关的城市。读城,好似一种通用语言,读懂了才接“城气”。除非你甘做一个城市的不被接纳者。  相似文献   

13.
刘娟  王长山 《西部论丛》2005,(12):32-37
易武:姜女蛇居住的地方。在傣族传说中,“易武”曾是一条善良的“美女蛇”,现在,在这个以“易武”命名的“美女蛇”居住的地方,“美女蛇”已然不在,传说中她出游的道路,成为了后来的“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14.
龙慧 《魅力中国》2010,(15):21-22
远古时期人类由于对自然界认识的匮乏,出现了植物、动物、神灵等等的崇拜。当然蛇作为一种神秘的动物自然也在崇拜范围之内,世界各地普遍具有与蛇相关的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图腾崇拜。蛇在古代就被视为有魔力的动物,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是人首蛇身形状的,古埃及的依祝女神,便是以眼镜蛇来象征的神祗,印度人、马来西亚人、非洲人也是以蛇为崇拜对象,因此在各个不同时期,我们都能看到众多的以蛇为主体形态的图案和雕塑作品。  相似文献   

15.
白剑 《中国西部》2013,(5):20-31
爬行类动物的蛇,人们既熟悉,又惧怕。它恐怕是十二生肖中最有争议的动物了。因为它的形态给人的印象是丑陋、狰狞、可怕,故而蛇一直拥有着阴险、凶恶、狠毒的坏名声。然而,在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中,蛇曾经是美好的象征,是受人崇拜的形象,因为它是华夏民族最早的图腾,一种原始宗教神,后被称为始祖神。2013年,农历蛇年,将有很多蛇的话题。  相似文献   

16.
程志毅 《河南经济》1997,(11):37-38
曾因交通闭塞,管理混乱,人才匮乏而很难发展下去的河南省太康锅炉厂,四年间龙脱蛇变,成为国家劳动部,机械部锅炉,压力容器定点生产企业,河南8省一级先进企业,人均创税利居全省同行业之首,成为锅炉行业的一颗新星。企业的领头人张俊岭带领全体员工艰苦拼搏的历程,蕴含着该企业迅速发展的全部内质。  相似文献   

17.
梧州蛇园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活蛇储养场,拥有1万多平方米的4层养蛇楼和地下蛇库,堪称“蛇之王国”。蛇园设有蛇展、蛇库等供游人参观的旅游项目,有蛇膳、山珍野味餐厅,有蛇类产品、土特产品和玉器古玩等购物商场,是集娱乐、观蛇、吃蛇和购物于一体的富有特色的旅游好去处。  相似文献   

18.
孟馨馨 《中国经济信息》2011,(5):F0002-F0002,1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有这样一类企业群体。它们被称作隐形冠军。“隐形”的意思是指这些企业几乎不为外界所关注:两“冠军”则是说。这些企业几乎完全主宰着各自所在的市场领域,香港通用文具集团就是其中一员。自1962年成立以来。通用文具从一个生产订书钉的小作坊成长为亚洲最具规模的专业文具王国。其讧书钉和记书机产销居全球第一。而带领通用文具走向隐形冠军之路的集团主席陈绍良,也完成了一个学徒至文具帝王的跨越!  相似文献   

19.
熊纬 《中国西部》2010,(10):82-85
踏着“通用”足迹,探寻西部职教发展历程,我们看到,七年弹指一挥问,德阳通用职教集团书写了中国西部职教发展的神话。  相似文献   

20.
十二生肖中,唯有蛇比较复杂,不像其他属相比较单纯,因为蛇具有两面性。一般而言,蛇是令人恐惧的,因为它有毒,给人的印象是凶狠、阴险、冰冷、狡诈、邪恶。但奇怪的是,在古代,蛇的正面形象或神圣形象多于负面形象,如人类始祖女娲(准确地说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因为老外不承认)人面蛇身,水神共工人面蛇身,时令之神烛龙人面蛇身,逐日的夸父耳穿两蛇手执两蛇,四灵之一的玄武为龟蛇相缠,母系氏族社会晚期的大汶口文化和江南地区印纹陶上就有蛇纹,还有不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