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清 《辽宁经济》2010,(6):84-85
企业并购是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断深入发展而形成的一种趋势。全世界每年进行的并购交易总值高达数万亿美元,仅2009年3月一个月,我国并购市场上就交易了12.56亿美元。在这数万亿美元的背后,并不都是成功的,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2.
本栏目由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中国并购交易网、《新财经》杂志共同推出万盟并购月评2004年11月并购市场基本保持平稳,并购活跃程度较前期稳步增加。根据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的统计资料,11月份上市公司累计发生并购交易72笔,较上月增加18笔;总成交金额63.9亿元,较上月成交金额明显下  相似文献   

3.
2009年,当海外企业仍在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下苦苦挣扎时,资金相对充裕的中国企业已经迅速在全球范围展开一系列大规模收购活动,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为冷清的全球并购市场增添一丝暖意。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共完成38起海外并购交易,同比增长26.7%;其中披露价格的30起并购事件总金额达到1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1%。中国企业活跃的海外并购活动,已成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独步全球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4.
《新财经》2004,(12):122-123
并购市场活跃热点行业扩散10月份并购市场非常活跃,继9月份低迷的交易之后,无论并购案数量还是交易金额,均大幅攀升。根据全球并购研究中心的统计资料,10月份上市公司累计发生并购交易58笔,较上月增加12笔;总交易金额为279亿元,接近上月交易金额37.8亿元的8倍,即使扣除  相似文献   

5.
月度大事     
《新财经》2007,(2):13-13
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并购交易网共同举办的2006“中国十大并购”评选活动于日前揭晓。本次活动评选出了2006年度“十大并购人物”以及“十大并购事件”。榜单显示以本土资本市场力量为主导的并购事件占据了一半以上。来自国内外多家专业机构的数据调查也显示,2006年前十一个月,中国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数量和交易金额大大超过外资在中国并购市场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就像2009年曾有大批企业进入房地产领域一样,2011年伊始,也有大批企业“各怀鬼胎”进军矿业,包括当年进军的房地产企业。 据统计,截至8月22日,2011年以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交易披露金额达5856亿元统计口径以今年以来首次披露的并购方案为准),其中获得标的涉矿的交易达到276亿元。  相似文献   

7.
《首都经济》2007,(9):53-54
在全球经济平稳增长的情况下.企业并购重组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最明显的特点,也是衡量地域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回顾刚刚过去的2007年第二季度,中国并购交易增长态势良好,跨国并购交易总额达到21.28亿美元。发生在TMT、生技/健康、能源三个产业的各类并购事件(包括跨国并购和非跨国并购)达到31起,披露的并购总额达到31.30亿美元,比上季度有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并购要闻     
《上海国资》2007,(1):96-96
中国2006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揭晓2007年1月5日,由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全球并购研究中心、中国并购交易网共同评选的“2006年中国十大并购人物”正式揭晓。他们是海南航空集团董事长陈峰、  相似文献   

9.
近日,普华永道中国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并购交易(包括国内企业间并购,境外企业并购境内企业及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数量及披露金额均达到历史新高。2010年公布的并购交易数量达到创纪录的4251宗,已披露的交易金额超过2000亿美元,较2009年分别增长了16%和27%。  相似文献   

10.
, 《中国经贸》2012,(23):64-64
10月26日,普华永道发布了一份关于中欧并购活动的分析报告《中国并购交易——新视角》.根据报告,2012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对欧投资共32宗,而欧洲企业对中国的投资则仅有26宗.这标志着双方跨境交易数量首度逆转,中国对欧投资首度超过了欧洲对华投资.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BVD-Zephyr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采用2001—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海外并购交易数据,从国际商务理论尤其是资源基础观角度重点剖析企业海外并购动因对股权选择的影响,并探讨了盈利能力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海外并购动因对股权选择有显著影响,相对于战略资产寻求动因的企业,具有海外市场开拓动因的企业倾向于较高的股权并购比例;进而发现,在并购整合过程中,盈利能力显著地调节了企业海外并购动因与股权选择之间的关系,即与战略资产寻求动因的企业相比,具有海外市场开拓动因的企业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不断提升,其股权并购比例较高的行为会被显著削弱;最后,本文还对企业性质、行业差异以及目标方区位等因素进行了分组检验,发现企业盈利能力对并购动因与股权选择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在不同情境下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分化。本文的研究为中国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海外并购的股权选择决策提供理论指导,并为国际学术界提供中国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企业的壮大,在"走出去"的大环境下,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而且买的都是国际名牌企业.<全球并购报告>数据显示,中国2005年上半年共完成454宗跨境和境内交易,交易总额达到1 79亿美元,与2004年同期数字相比,交易额增长27%,交易量增长24%.中国的并购活动(包括境内和跨境交易)较活跃的行业分别是工业制造业40%、电脑电子业14%和电讯业7%.种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跨国并购的序幕已经拉开.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企业收购外资企业的同时,外资也以并购方式进一步强化在中国的产业布局。相对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外资并购及其引发的"斩首行动"、"产业安全"等争议,金融危机以来发生于不断变革的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全球并购,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企业并购日趋活跃,并购交易值不断增加。在国内外竞争的压力下,企业并购的动机日益成熟,不再是单纯的扭亏解困,而是更多地从经济利益考虑获得规模经济效益或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规划。目前电力、能源、金融、电子等行业正力求以并购重组突破原有的发展束缚,企业并购日趋活跃,并购交易值不断增加。据统计,2002年涉及中国企业的兼并与收购交易总值较2001年翻了两番,达到300亿美元,占亚洲地区  相似文献   

15.
窦丁 《新财经》2004,(1):124-124
2003年的“非典”事件和持续的证券市场低迷未能抑制中国并购市场的巨大活力,在国内民营经济高速增长和全球公司在中国的强力扩张的压力下,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改变了按部就班地在自身改制的圈子踟躇不前的状态,在2003年末突然发力宣告以重组并购为主要手段进行产业整合和建立核心竞争力。 中国的资本市场主体——并购市场正在摆脱证券市场长期的钳制破土而出,寻求在主流经济的突破。而且,中国企业在并购领域、交易方式和定价基础等市场导向的并购操作层面上正在与全球并购的格局趋同,甚至影响全球并购的周期与走向。2003年的中国十大并购事件从几个侧面反映了这一潮流。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企业收购外资企业的同时,外资也以并购方式进一步强化在中国的产业布局。相对于国际金融危机之前外资并购及其引发的"斩首行动"、"产业安全"等争议,金融危机以来发生于不断变革的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全球并购,  相似文献   

17.
《新财经》2002,(2):68-69
中国并购指数是由《新财经》杂志、“中国并购交易网”及全球并购研究中。(WWW.online-ma.com)联合推出,版权共同所有。本刊自2002年起每月登载,历史数据、计算参数、解释权属于“中国并购交易网”。鼓励转载,但须注明出处。  相似文献   

18.
联想收购IBM公司全球PC业务,仅仅是即将到来的中国企业并购外国公司浪潮中到目前为止数额最大的一场交易。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2000~2020年CEPII-BACI数据库中的双边贸易数据和各国GDP数据,构建了220个国家(地区)的贸易网络地位指标并与Zephyr全球并购交易数据库进行匹配,分析中国贸易网络地位的提升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成败的影响。结果发现,中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能够显著促进企业跨国并购成功率;中国贸易网络地位提升对并购成功率的促进作用对国有企业、东部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更为明显;贸易网络地位通过提升中国金融地位、建立合法性以及缩短制度距离促进其对跨国并购成功的影响。文章的贡献在于言明了跨国并购等金融投资活动的开展需要符合产品市场的客观条件,从而实现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通过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可以加快中国迈入投资强国行列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 《中国经贸》2013,(1):84-84
2012年12月14日,德勤发布的《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新阶段》的最新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的海外拓展已进入由装备制造业引领的新阶段。2012年前三季度,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海外并购交易的金额占据中国制造业海外并购交易总额的45%,而海外并购已成为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装备制造业海外拓展的主要方式,并购发起方也从原先以大型国有企业占主导,扩大到更多的领先民营装备制造企业的积极参与。德勤中国制造业组联席负责人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