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宁波通讯》2005,(10):54-55
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作出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宁波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作出了《中共宁波市委关于推进文化大市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的决定》,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已成为余姚市各级党委、政府关注的重大课题。近段,我们对余姚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些对策意见。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在自治区党委九届五次全委会议中,指出要“大力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加强文化与旅游融合,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从上世纪开始,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成长最快、利润最大的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文化产业? 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在党的文件中首次使用文化产业一词,由此文化产业进入国家发展战略视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有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重的提法,大会报告中多次使用文化产业概念;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进而提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积极主张,提出了中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其“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一段中,提出了文化产业的一系列任务。  相似文献   

4.
全永康 《发展》2012,(11):59-61
近年来,甘南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甘肃省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若干政策规定》和州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实施"文化撑州"战略、建设"文化甘南"的目标,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加强文化事业建设,力推文化产业发展,逐步建成了以州府合作为中心、辐射全州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以藏文化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走向世界》2011,(32):6-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重要战略地位。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推动文化科技创新,扩大文化消费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6.
全永康 《发展》2013,(4):37-39
2012年,全州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十八大以及省、州党代会精神,按照州委《关于实施文化撑州战略建设文化甘南的意见》,以大力实施"文化撑州"战略、全力推进"文化甘南"建设为主线,认真落实《甘南州2012年文化事业发展实施方案》《甘南州2012年文化事业发展实施方案》,确保了全州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有效推  相似文献   

7.
文章概述了贵州铜仁民族文化资源,探讨了铜仁地区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提出铜仁如何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建议:政府搭台、文化唱戏;凝聚合力,打造铜仁民族文化的拳头品牌;铜仁文化产业发展要与农民发家致富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8.
实施文化强国战略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是塑造合格社会公民的人文环境和文化基础。 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对此,可以从两个层面来体会:一是国家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日臻成熟。从两个文明建设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从单一的文化事业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举,  相似文献   

9.
《开放潮》2006,(1):23-23
加快文化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也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构建以人为本社会发展支撑体系的需要。发展改革部门要从自身职能要求出发,充分认识到在新形势下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大文化发展观,增强文化产业意识,深化改革,加强服务,促进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创新观念 加快百色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明确地提出了把文化作为第三产业重点发展的要求.十五大以来把文化产业正式列入国民经济产业中。发展文化产业是发展文化事业的需要,是文化生活、文化服务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我们加快推进民族共同繁荣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王元明 《发展》2013,(2):75-76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同时指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有自己的优势,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面临网络安全、网络文化供给不足、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建议今后山东省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要从加强方向引导、发展网络文化产业、净化网络环境、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系统展开。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对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为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指明了方向。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用全会精神武装思想,统一认识.指导实践,推动改革,确保“十二五”期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走在前列.进一步开创新闻出版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结合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文化产业发展现状,指出了当前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必须以民族文化资源为依托,树立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观;深化民族地区文化体制改革;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体系;打造民族文化产业品牌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全球化在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影响的同时,也将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提出挑战.我们必须调整心态,善于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发展自己;要警惕文化殖民主义,保护民族文化特性;要重塑民族精神,加强民族文化理论创新,推进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正平 《宁波通讯》2013,(11):44-45
日前中共宁波市委、宁波市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这对于进一步调动全市上下发展文化产业的积极性,提升我市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干意见》出台的背景中央有要求。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  相似文献   

17.
张志刚  袁昶 《辽宁经济》2005,(2):106-106
我国对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关系及其发展的重要性是随着整个社会改革的深入才逐渐认识清楚的。在2001年我国“十五”计划的决议中,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首次在国家发展计划中确立了文化产业的地位以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的目标。党的十六大又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把它作为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的内容,也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2011年10月18日.党的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指出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董杰 《北方经济》2018,(6):31-33
本文结合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产学研基地建设情况,从产业融合的精准定位、融合方式和初步成效等方面,对文化体验型农牧业产融发展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以文化体验型农牧业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从文化传承与产业兴旺两个视角来发展内蒙古特色文化产业和休闲农牧业,并给出具体对策建议,以利实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了,喜讯从北京传来,重庆8万平方公里的山河,两江合奏欢声雷动。3200万巴渝儿女,心潮澎湃载歌载舞。重庆,为建设成为文化强市,全面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动力和竞争力,正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繁荣发展重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具有三千多年文化历史的重庆,拥有其他城市地区不可替代的远古文化、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红岩文化,是建设文化强市的强大动力。从宏观上讲,要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推动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从微观上讲,要大力推进文化内容、形式、方法、手段创新,不断创造新文化样式,催生新文化业态,实现题材、品种、风格和载体的极大丰富,使重庆文化更具时代感和吸引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