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台湾的IC产业已经成为影响全球IC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截至到1999年底,台湾IC产业营业额达新台币3608亿元,其产值已进入全球排名的前4名。同时,由于台湾的半导体产业以“代工”制造为特点,成为全球半导体生产体系分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短短20年的时间里,台湾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如此迅速,造就了一批如台积电、联华、旺宏等世界著名企业,并非偶然。其中有些做法值得研究和借鉴。纵观台湾IC产业发展的历程,有很多因素推动了台湾IC产业发展,但正确的政策导向和发展思路对台湾IC产业的发展起了决定性作用。以下从4个方面进行阐… 相似文献
2.
4.
大陆的半导体产业从上世纪50年代便开始起步。1956年,国内五所大学联合开办半导体物理专业,共同培养第一批半导体人才。1957年,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开发出锗晶体管。1960年,中科院成立半导体研究所,1965年自主研制出第一块小规模数字集成电路,并开发出配套的设备、仪器和原料,随后组建起一批半导体集成电路制造厂, 相似文献
5.
IC产业是台湾“十大新兴工业”之一,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IC封装业。目前已成为台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头羊。笔者认为,台湾IC产业发展特点,主要表现3个方面:一是以“聚群”为发展模式;二是以晶圆代工为主体;三是以DRAM产品为主轴。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对台湾IC产业的未来发展走向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高端产业能够大幅提升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辐射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区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产业高端化是辽宁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能级、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选择.本文对辽宁产业高端化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借鉴发达地区经验,提出加快辽宁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经济全球化、科技全球化、人才全球化越来越被人们关注。近年来,台湾在发展经济同时,紧抓高科技产业,先后在台湾新竹和台南建立两大高科技工业园,创造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10.
立足高端产业园区,低碳建设先试先行
北京经开投资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经开)成立于2000年,作为一家隶属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型国有核心企业,北京经开目前主要致力于亦庄新城的开发及建设,力求通过高端产业园区的开发、运营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完善的国际化招商引资平台,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树立示范性的高端产业园区, 相似文献
11.
20多年来.我国花卉业发展迅速.北京花卉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点。面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加快及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北京花卉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13.
集成电路产业是信息产业的基础环节,其重要性与战略性不言而喻。自2000年始,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经历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渐趋完善,技术创新成果显著几个阶段。同时,集成电路产业又是一个关联度极高的产业,自身产业链长,对下游产业影响度高。理清集成电路产业链关系,认清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明确国家未来芯片产业的发展方向,落实好各项产业政策,对确保集成电路产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台湾IC产业的生产模式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垂直产业形态的逐步成熟,IC产业未来将可能选择群聚虚拟垂直整合模式的发展方向。在生产运营模式的多元化背景下。台湾IC产业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晶圆代工厂商模式切入,以晶圆代工、芯片设计、虚拟整合等方式嵌入全球IC产业生产网络,呈现出多种的模式演化方式和不同程度的互动协作。 相似文献
16.
在5月6日召开的第24届北京大.兴西瓜节新闻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大兴将启动下一个新三年城南行动计划,总投资约1727亿元,项目涉及基础设施、生态水利、能源资源、民生改善和重大产业项目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高新技术产业已经成长为大连市发展最为迅速、最具发展活力的产业,但产品附加值不高、技术含量简单已成为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瓶颈,必须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升级,向高端化发展。大连已经具备了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良好条件,但同时也存在高端化发展的诸多障碍,所以大连要从不断扩大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引领高端人才集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区域创新网络等方面着手,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8.
制造业是徐州经济发展中的支柱产业。本文通过对目前徐州制造业发展现状及特点进行深度剖析,认为徐州制造业存在着科技含量不高、规模经济优势不凸显、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等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发展徐州制造业产业高端化的对策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北京地区一直是我国新材料产业的重点集聚区。"十一五"期间,北京新材料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各细分领域百花齐放。截至2010年10月,新材料企业超过1300家,其中上市企业15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