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中小企业集聚发展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秦阳 《特区经济》2005,(8):258-259
一、企业集聚的内涵和存在的条件20世纪五、六十年代威廉姆森(OliverWilliamson)和理查德·尼尔森(RichardNelson)分别指出在企业和市场这两种基本的制度形式之间,还存在着“组织间协调”或“中间性体制”,也就是一些组织通过战略联盟等形式形成集群以获得外部经济的好处。单个  相似文献   

2.
推进海洋经济区域集聚和构建浙江海洋经济区已成必然,其核心问题是通过生产要素向最适宜从事海洋经济活动的区块集中,以空间布局的合理集聚来推动海洋经济的更快更好发展[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金融产业集聚能够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和辐射力。河南省金融产业集聚的快速发展将对提升区域金融的服务水平、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推动生产力的扩大,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文章以金融产业集聚的定义为切入点,采用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了河南省金融产业集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提升河南省金融产业集聚力的对策,以期为今后河南省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聚和产业园区发展已经成为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统计研究表明,辽宁县域经济存在产业集聚明显、产业承接能力增强的优势和县域发展水平不均、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问题,结合辽宁省县域产业发展的农业(工业)产业化模式、工业带动模式和资源优势依托模式,文章提出县域经济空间重构、产业园区合理规划、县际跨域协调发展和加速培育产业集群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捷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育谋 《开放潮》2002,(11):33-34
产业集聚——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在近两年媒体的经济报道中,最受宠的大概就是浙江模式,或简言之温台模式了。连续数年GDP增长速度位居全国前列,2001年外贸顺差位居全国之首,年销售额超亿元的民营企业数目居全国首位,占全国最富的100个县中的1/3……在造就浙江辉煌的种种因素中,有两点是最为关键的:一是民营企业的活力,二是产业集聚所带来的效应。 浙江省目前已形成年产值超亿元的产业集聚区300多个,其中年产值100亿元以上的有4个,50~100亿元的有13个,10~50亿元的有91个。经济增长速度比全省平均水平快3~5个百分点,总产值占全省的60%,产业集聚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6.
陶国忠 《浙江经济》2010,(15):54-55
中心镇理应是县域的"次中心"、未来的"小城市"。培育和建设中心镇是丽水破解发展布局"不优",推进集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和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的空间集聚和外溢及一体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肇始于1978年的中国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从空间均衡发展向空间非均衡发展的转变。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用空间经济的动态变迁加以解释。由于经济集聚的现象变得逐渐显著,以城市化为主导的集聚及外溢提升了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多样性,而地理位置邻近的产业多样性又引致的产业间的"溢出效应",这些又引致了不同区域城乡人均消费水平先分化再趋同。这表明,不平衡的经济增长可以渐次达到和谐性发展。因此,要获得经济集中化和社会平等化这两个方面的效益,要解决经济在城市和东部地区集聚导致的发展地理不平等问题,就需要取代传统的针对地理空间的干预措施,制定无空间区别的发展机制,充分发挥聚集、要素流动和专业化等市场力量的作用,并辅之以缩短距离的基础设施和具有地理针对性的激励措施等工具,从而把三农问题的解决和落后地区的增长纳入到统筹发展的框架之中,通过城市化,促进落后地区和先进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保证发展的和谐和普惠。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代丽水区域畲族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坚持用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基本原则正确处理民族问题的结果.本文根据大量的原始档案,研究了五十年代丽水区域畲族事业的发展,充分地证明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无比正确.  相似文献   

9.
海洋经济集聚发展是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的具体要求,也是适应浙江海洋资源多样性和空间布局非均衡性特征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0.
纺织、领带、袜业、医药、化工、五金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有力地拉动和支持了绍兴经济的发展。绍兴市36个块状经济共集聚了4万多家,实现工业产值占到全市的60%左右,与民营经济、体制优势、专业市场共同构成了独特的“绍兴现象”。产业集聚已成为提升绍兴区域经济竞争的领头羊和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11.
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的互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辽宁经济》2005,(11):11-11
产业集聚是指在一个适当大的区域范围内,生产某种产品的若干个不同类企业,以及为这些企业配套的上下游企业、相关服务业,高度密集地聚集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全国众多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新主题,虽然各大城市都纷纷在低碳产业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投入,但这些投入并没有给城市带来新的发展动力,相反,在低碳产业方面盲目投资的不利因素,如产能过剩等频频暴露。不过,也有一些城市如常州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有不少好的闪光点,本文就是通  相似文献   

13.
潺潺溪泉将群山的问候汇聚,日夜流淌的瓯江轻吟着岁月的歌谣,在每一个柳片轻舟泛转间,“浙江绿谷”——丽水,都会给你和我一幅天然的水墨,一声惊羡的慨叹及长久的回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作为一个制约瓶颈,也越来越紧地作用于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之中,为了揭示全国和区域层面污染聚集性、科技聚集性和经济聚集性的变化趋势,运用Herfindahl指数、Gini系数与地理集中度指数分别测度了2004-2013年我国各地区的污染集聚、经济集聚和科技集聚的水平,又通过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了这三者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关系。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污染、经济、科技均处于弱集聚态势;污染集聚、经济集聚与科技集聚两两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各地区之间经济、科技的依赖性加强;大部分区域污染、经济、科技集聚空间差异小;北京由高污染区域转入低污染区域。  相似文献   

15.
集聚经济在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中占有核心地位,直接体现出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合理性、经济效益以及竞争力。本文通过不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计算,发现成都市内部集聚经济、城市集聚经济在近几年有所发展,总体集聚效应呈上升趋势,但布局集聚经济略显微弱,工业总体集聚效应良好。  相似文献   

16.
从空间集聚要素看距离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集聚使距离产生的成本降低;反过来,距离将改变集聚的中心。距离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活动频繁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国际不均衡和区域不均衡。尽管新技术日新月异,新技术的贡献非常重要,但它却不能轻易改变经济地理的规则。在发达国家制造业转移中,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低廉并不是绝对的优势;如果规模经济大于成本节约效应,制造业会更趋于集中而不是分散;某种程度的经济一体化对大国比对小国更有利,小国和穷国有可能沦为外围;从国内经济着眼,开发大西部对东部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宁波通讯》2014,(3):24-24
<正>近年来,鄞州区在推进"文化强区"建设中,注重以重大文化项目集聚集约为路径,有力促进了文化产业规模、效益和竞争力的快速提升。全区现有文化企业近3000家,其中注册资金千万元以上152家,"三上"文化企业211家。4家企业入选"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5家企业(园区)被列入省文化产业发展"122"工程,拥有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基地7个(其中国家级1个),8家企业和个人获得市文化产业发展510奖项。2013年上半年,全区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30.9亿元,占GDP比重达6%,产业规模  相似文献   

18.
林其屏  林璟 《开放潮》2003,(4):48-49
县域经济是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目前,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经济全球化、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依然囿于传统观念和思路来考虑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就难以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面临的新环境,必须要有新的思路。实践证明:以产业集聚来加速发展县域经济,是一个很好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9.
顾煜 《乡镇经济》2003,(10):26-28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产业结构更替与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就必须提高产业结构的联动性。将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综合起来考虑,既要看到广西目前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又要能够在危机之中寻找到发展的机会和正确的切入点,要结合过渡时期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充分运用政策的导向功能,从内外两方面共同促进广西产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地理理论在内部规模报酬递增假设下,研究规模报酬、产品差异化和运输成本对产业区位的影响,强调了企业在利用规模报酬与节约运输成本之间的平衡,以及在此过程中的产业集聚趋势,现已成为产业集聚与集聚经济研究的主流理论。本文从基本特征与构成要素、发展过程与主要模型、实证检验与主要结论三个方面出发对新经济地理理论做了系统回顾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