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据中国经济监测中心5月底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中国81%的城市居民认同“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看法,60%的人表示举债也在所不惜。与此同时,我国每年有近10%的小学毕业生,50%的初中毕业生,75%的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习,而90%的家长都希望子女能接受高等教育。如此巨大的供需反差表明:目前居民对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需求巨大,对教育的投资欲望强烈。因此教育产业大有潜力可挖。从需求角度看,教育消费潜力巨大。对教育的消费需求包括目前的现实需求和未来的潜在需求。从现实需求看,城…  相似文献   

2.
改革个人所得税,增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改革个人所得税的理论支持 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富人越富越有钱他的边际消费倾向越小,反之,穷人越穷,边际消费倾向越大。收入差距的过大使较大比重的社会财富沉淀在少数人手中,很多有消费欲望的人却无力购买,只好降低边际消费倾向,可见进行收入再分配缩短贫富差距对于刺激消费需求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河北大名县政府大院大部分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建的,在大名流传着一句话:“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高的大楼是医院,最破的房子是县委县政府大院。”“再穷不能穷教育”,作为国家级贫困县,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大名县所有学校全都摆脱烧煤取暖。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98%以上。把有限的资金,用在了最需要的刀刃上,这样的实际成绩,相信没人怀疑这是在作秀。  相似文献   

4.
曾几何时,“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也不能穷了教育”、“聚八方之财,兴办大教育”、“教育优先发展”等口号响彻神州大地,甚至现在也仍然在大力地宣传着。但是在现实中,由于经济、观念等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尤其是在西部农村地区,人们对教育可以说是一种奢望,一种愿望。到20世纪末,中国85%的地区达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还有15%的地区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15%的地区,主要在西部农村地区。在西部,义务教育普及率最高的也仅为76%左右。西部农村教育的落后程度让人震惊、让人心痛,也让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为之焦虑。然而,究竟路在何方,还有待于关心教育事业、关心西部农村的人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5.
张芊芊 《魅力中国》2014,(4):290-290
再穷不能穷教育,每住家长都不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初中就是第一个分水岭,学生从初中起便面临课业压力大,缺乏体育锻炼,身体素质差等问题,然而近年来,学生的体质问题逐步得到重视,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的多样性便越来越多地得到认识,虽然体育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素质、状态和业务水平息息相关,但除此之外体育教学仍然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根据教学的多样性具体实施,充分发挥个人才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6.
去年北京某报上有一篇文章:《教育流水账一算吓一跳》。文中算了这样几笔账,其一,家长对子女教育的投资"兴趣"非常大,"81%的城市居民认为‘再苦也不能苦孩子,再穷也不能穷教育’,60%的人表示就是举债也在所不惜";其二,我国目前高校学生每人每年费用6000元左右,按我国2001年在校大学生1100万人计算,"仅此一项我国一年即可增加660亿元人民币的有效需求";其三,我国高校不足"挡住了2/3考生的  相似文献   

7.
"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2019年4月15日下午3点50分许,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柱县中益乡小学。学校操场上,小学生们正在开展课外文体活动。看到总书记来了,学生们围拢过来,纷纷问习爷爷好,总书记高兴地同大家交谈,询问他们学习和生活情况。中益乡地处大山深山之中,群众居住比较分散,孩子上学是个难题。习近平指出,"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在中国传统思想"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驱使下,我国中学生消费者成为了一大消费群体。学生没有收入,经济来源全部来自于家长,并且有逐渐提高的趋势,所以一些中学生开始尝试理财,目的是让自己的资金更好的使用与支配。文章介绍了笔者理财的一些经验,结合身边同学的理财习惯现状,提出一些适合中学生理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9.
九万农民的县没有一个乡镇企业,没有一个正常运转的国有企业,属于纯农业县。在全国中学生数学竞赛中,石楼的一个孩子得了第五名,可如果农民的收入一直就这么微薄,这些优秀的孩子又怎能一直受到良好的教育,没有人才,石楼又怎能发展起来呢。  ●石楼经济要发展,首先必须振兴教育。现在教育已被推向市场,我们人均收入四千,而培养一个学生,一年起码得三千块,所以上学会成为又一大困难。农民的儿子恐怕连高中也会上不起。所以,在教育上应加大改革力度。  ●从全国到山西再到石楼看,山西发展缓慢,而石楼更穷,根本原因是第一观…  相似文献   

10.
每年仅10余亿元财政收入的贵州安顺市,近3年来全市财政先后投入人才队伍建设经费达4170多万元。截至2006年底该市各类人才总量为25.44万人,为安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安顺市委书记陈海峰说:“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虽说安顺市目前经济总量小,但财政再穷也不能穷人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穷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环境造成的穷,一种是懒惰穷.懒惰穷,就不能扶."吴桂贤说,自己最看重教育扶贫的重要性,"我多帮助一个困难孩子,就可能多出一个国家栋梁."  相似文献   

12.
箴言     
《中国经济信息》2011,(12):11-11
魔鬼对浮士德说:兴趣比爱更强大。爱好是最强大的力量,再穷再丑的人,也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是一个悲剧。如果你真的爱什么东西.加以适当技术培训.你就能成才。——新东方创始人之一徐小平  相似文献   

13.
2011年10月,云南省政府教育督导评估组表示:宁蒗对教育的认识有高度,发展教育的政策措施有硬度,氛围深人人心有广度、责任落实有力度,宁蒗教育已进入全省先进县行列。宁蒗,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教育实现了跨越发展,真正体现了“穷县办大教育”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对三农问题,李昌平概括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难”,其实这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村的写照。中国乡村教育之父晏阳初说:“中国真正最大之富源不是煤,也不是铁,而是三万万以上不知不觉的农民,要把农民的智慧发展起来,培养起来,使他们有力量自动地起来改造,改造才能成功;自动起来建设,建设才会生根自动地起来运动,民族才有真正复兴之日。”为了救治“穷、愚、弱、私”,他针对性地在农村施行四种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救愚,以生计教育救穷,以卫生教育救弱,以公民教育救私。”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疆,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多民族杂居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也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全区89个农牧业旗  相似文献   

16.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9月20日记者来到全国新兴生态示范县——柘荣,采访了该县教育局局长袁成兴,他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高考,全县540名考生上本二批以上的万人比例位居全区第一。”柘荣,是个山区贫困县,经济总量小。但是该县本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思想,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据悉,2005年全县教育财政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自筹和乡贤支持资金1200万元。先后四次顺利通过省、市“两基”跟踪督查和专项督查验收,并被评为全区唯一的全省“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先进县。袁局长告诉记者,近年,柘荣对教育的投入始终保证“三个…  相似文献   

17.
吴素红 《开放潮》2005,(6):44-46
一个初到深圳时两手空空的打工仔,从骑单车卖香蕉,到摆地摊卖服装,再到开建材超市,如今成为了坐拥亿万身家的阔老板。《深圳商报》记者吴素红文章讲述了一个白手起家从穷汉子到亿万富翁的创业传奇。  相似文献   

18.
今年早些时候,我在《南风窗》杂志撰文指出,经济学不反对跑官,问题在于,现在人们只往上跑,不往下跑。若变少数人选人为多数人选人,增加跑的成本,则跑官无虞也。这里再讲讲中国官场三大定律问题。第一定律:地方越穷人们越想做官倘若从现象观察,人们不难发现一个事实:就是地方越穷,想做官的人越多。比如北方经济不如南方发达,北方人就比南方人喜欢做官;内地经济赶不上沿海,内地人则比沿海人喜欢做官;中国经济落后于美国,故中国人普遍比美国人喜欢做官。最近几年,国内不断有买官的事在媒体曝光,也有不少人被罢官判刑。如读者…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领导干部到贫困地区“攀穷认亲”蔚然成风。许多领导干部主动与贫困户结对子,真帮实扶,作风深入扎实,帮扶效果好,受到了群众的称赞和敬佩,加快了扶贫攻坚进程。但笔者也发现:在“攀穷认亲”的过程中,有少数领导干部“相亲”一回要带上记者、下属一大帮,前呼后拥,大车小车浩浩荡荡,最后还要在电视报纸上“登场露相”。也有把“攀亲”当“镀金”的现象,走过场摆样子,甚至当成一种形式来应付。有的把“攀穷亲结对子”填在表上、叫在口上、写在纸上,却没有落实在行动上,帮扶无成效;有的是利用手中的职权为“穷亲”开“小…  相似文献   

20.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耀华,对沿青林线所涉县镇创建明生态村,着重明确指示:一定要把所涉各村高标准建好,一定要建成高标准精品明生态村!7月5日这天,市委常委、农工委书记徐景田,还冒着酷暑来滦南检查督导沿青林线明生态村创建进展情况。领导的重视,唤起了基层干部群众创建明生态村的极大热情和百倍信心,“越穷越要搞创建,再穷也要变面貌!”滦南干部群众喊出了这样的时代强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