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推广普惠金融服务 完善农村金融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额信贷是最适合扶贫的金融形式,可以有效满足农村贫困人群的金融需求。金融业有必要大力发展小额信贷,推广普惠金融服务,构建全面有效的农村金融支持体系。本文在阐释普惠金融的内涵及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框架、总结国内外发展小额信贷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模式和经验的基础上,针对福建省三明市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实践,分析了普惠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服务对象、服务提供者、市场建设、立法和宏观政策协调四个层面,阐述推广普惠金融服务,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的主要区域——广西百色市、河池市和贵州黔南州、黔东南州(简称四市州)为例,总结四市州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西部连片贫困地区发展普惠金融的思路,并从外部环境、监管、供给、需求等方面提出西部连片贫困地区发展普惠金融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天水市秦安县、武山县,定西市陇西县、临洮县,庆阳市庆城县、华池县,临夏州康乐县、东乡县8个国家级贫困县农户、农村小微企业、当地政府相关部门、金融机构的实地调研,了解了甘肃省贫困地区普惠金融组织体系、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生态环境、金融需求主体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甘肃省贫困地区普惠金融发展在需求方面存在自我发展能力弱、生产周期与信贷期限不匹配、贷款利率偏高、信贷抵押物缺乏等问题,在供给方面存在金融产品服务单一、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发展普惠金融成本和收益不对称等问题,在政策方面存在地方政府金融服务缺位越位、贷款财政贴息不到位、农牧业保险发展滞后、两权抵押推进缓慢等问题,并提出了推动普惠金融健康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普惠型金融是指一个能有效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在中国建立普惠式金融服务的主要任务,就是让传统金融机构服务覆盖不到的小农户和贫困地区能够拥有金融服务的机会。最近,浙江丽水农村金融试点便是推动农村普惠金融的新里程碑。  相似文献   

5.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金融服务需求主体发生变迁,金融需求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综合性的特点。为全面了解重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变化状况,课题组走访了重庆部分区县的乡村振兴试验示范乡镇及有代表性的乡村产业主体,探究重庆乡村振兴的金融需求特征及现行农村金融服务面临的困境。数字普惠金融的兴起为解决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解决方案,本文在剖析数字普惠金融破解农村金融服务困境的机理基础上,提出五种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及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和普惠金融融合的产物,为贫困和长尾人群提供了相对公平的共享金融服务契机和增收脱贫的可能性.文章概述了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总结了贫困地区金融脱贫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对新常态下如何把数字普惠金融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进行了探讨,提出重视数字技术在普惠金融中的应用,缓解金融排斥问题;建立数字普惠金融监测与评价体系,关注扶贫效率问题;继续实施"八精准"战略行动,解决联动问题;优化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解决内生动力问题;推广与普及农业保险,熨平短板掣肘问题;坚持风险底线思维,规避安全隐患问题.  相似文献   

7.
林永福 《时代金融》2014,(9Z):238-240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金融改革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提出:"包容性金融发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借鉴国际公认的战略框架,设立清晰、合理、有效的包容性金融战略目标,建立一套与战略相匹配的政策体系和指标体系,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本文从普惠金融框架视角,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及其体系构成,梳理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一是要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完善普惠金融体系;二是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三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农村普惠金融运行机制;四是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创造条件;五是要健全政策扶持体系,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六是尽快建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七是要加强农民金融知识教育和消费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服务是“三农”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理念,是解决“三农”信贷不足、信贷不公等问题的关键,但我国农村金融存在严重的非普惠性。通过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贯彻金融公平理念、实现金融全面创新和全面履行金融社会责任,以金融公平为导向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以金融创新为导向提升金融服务“三农”质量,以金融责任为导向保证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实现农村金融资源的普惠性公平配置,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金融改革明确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提出:"包容性金融发展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根据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实际,借鉴国际公认的战略框架,设立清晰、合理、有效的包容性金融战略目标,建立一套与战略相匹配的政策体系和指标体系,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本文从普惠金融框架视角,对我国农村普惠金融进行分析研究。介绍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及其体系构成,梳理了我国农村普惠金融的现状,分析了存在问题,提出:一是要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完善普惠金融体系;二是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创新,增强金融服务"三农"的能力;三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健全农村普惠金融运行机制;四是完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创造条件;五是要健全政策扶持体系,促进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六是尽快建立我国农村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七是要加强农民金融知识教育和消费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农村经济正经历着深刻变革,金融服务创新成为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多样性的金融模式,能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但是,由于不同地区存在金融资源配置不均和服务不足等问题,普惠金融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影响受到了制约。文章从资金可获得性改善、农产品流通与市场拓展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等角度,揭示了普惠金融的积极作用,提出了完善金融服务网络、加强金融教育与培训、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等推进普惠金融建设的措施,旨在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有效落地,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1.
基于渗透性、产品接触性和使用效用性三个基本维度构建农村金融包容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熵值法和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05-2018年农村金融包容指数,对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趋势、存在问题及区域差异进行综合探析。结果表明:三大维度对整体包容性均有重要解释作用,渗透性是基础,产品接触性是关键,使用效用性是核心;观测区间内,中国农村金融包容性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发展水平;四大区域农村金融包容性呈明显分化格局,东部最高,东北地区略高于中、西部但均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总体地区差异存在缩小趋势,但可能出现“中部塌陷”问题。因此,有效发挥金融服务需求、供给和监管三方协同作用,对于进一步推进农村金融包容性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相对滞后,成为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金融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严重。构建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有必要采取政府适当介入的方式来改善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的缺陷、弥补市场的失灵。加大对农村金融政策的扶持力度,加强金融服务意识,结合农村实际情况改善推广、宣传方式,创新涉农金融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等信贷可得性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减缓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以期强化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社会资金捕获能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客户触达能力,促使城乡之间金融服务的机会均等化,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破解金融排斥,缩小城乡差距,降低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水平.但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只能够有效地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应因地适宜改进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各类微弱经济体信贷可得性、增强金融赋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地区手机支付是一项契合农民实际需求的利民服务,对于解决农村偏远地区金融支付服务不便利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普惠金融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对贵州省铜仁市农村地区手机支付业务推广现状及其可行性进行了调查分析,同时借鉴了国外手机支付推广的先进经验,探索农村地区手机支付业务推广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多年的改革,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有所提高,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主要是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低、农民贷款难、小额信贷发展不足、邮政储蓄资金严重外流、农村金融机构发展的可持续性差、政策性金融不到位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了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我们认为,解决当前农村金融服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以中央农村金融改革的方针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构建一个多种形式并存、合理分工、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可持续发展的多元的、竞争性、开放性的农村金融体系,采取全方位的政策措施来构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大金融基础。  相似文献   

16.
西安地区金融支持"三农"面临贷款需求大额化、长期化、信贷支持领域多元化、金融服务方式多样化的新形势。但农村信贷市场存在涉农贷款难以满足需求、金融机构进入农村信贷市场的意愿不强、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应坚持统筹兼顾,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贴近"三农"实际,优化农村金融的功能定位与服务;减少资金分流,有效增加农村信贷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17.
农村商业银行是一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其财务治理能否做到既符合股份制农村商业银行的特征,又尊重现代金融企业财务治理基本规律,将成为农村商业银行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然而,农村商业银行的财务治理还存在决策层和经营层职责模糊,监事会的监督功能难以发挥实质作用,信息披露不规范等方面的缺陷。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治理的现状,然后通过现状总结归纳了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对策,以提高农村商业银行财务治理效率,为促进农村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治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鉴于BRIC国家拥有大量的农村人口,提升金融系统的可及性对改善收入不平等状况、减少贫困具有重要的意义。金砖国家是否实现这些目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以BRIC国家为例,实证考察了2004年到2017年期间金融包容性对收入不平等、贫困和存款增长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包容性能有效降低收入不平等,但失业率、转移支付、出口和经济增长都会导致收入不平等加剧。此外,包容性财富并不能改善贫困发生率。但高等教育入学率、出口和人均GDP增长都能有效改善贫困。最后,经验证据表明,人均GDP增长能有效提升存款增长率。  相似文献   

19.
以贫困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为实证研究对象,选取支付环境条件等五个维度指标,涵盖人均移动支付笔数等25个三级指标构建了普惠金融评价指标体系。将贵州省及其九个市州作为贫困地区的案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上述地区2014-2016年三年的普惠金融发展 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显示:一是贵州省普惠金融整体发展水平提升明显,但部分深度贫困县域进步不大;二是贵州省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区域之间差异较大,贵阳市处于绝对领先地位;三是基础金融服务是引起普惠金融变化的主要因素,且金融服务、信用建设及金融基础设施均等水平等因素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