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贸组织新一轮回合与环境问题谈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贸易与环境问题日益咸为国际贸易中的热点问题,世贸组织新一轮回合谈判将把这一问题列入议题。就贸易与环境问题谈判的背景和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对谈判的前景进行预测,从而提出中国首次正式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多边回合谈判在贸易与环境问题上应持的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发达国家提出的多边投资协议谈判的理由并不充分,其要求缔结的全面的、广义投资定义的、以保护投资者为宗旨的多边投资协议,可能对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战略产生负面影响。在现阶段,发展中国家不应赞同举行多边投资协议谈判。如果迫不得已进行谈判,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采取团结一致的立场,坚持只讨论直接投资、对外资的保护仅限于开业后、协议必须体现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要求和协商一致通过等原则。中国对多边投资协议谈判问题不能袖手旁观,应积极采取适当的对策,同时加速自主的投资自由化进程,并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使自己在可能进行的重要的多边投资协议谈判问题上取得主动权。  相似文献   

3.
国际投资已成为即将展开的 WTO 新一轮回合谈判中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以现有的 WTO 体系内与投资有关的多边协议为基础,结合近期内国际社会对未来多边投资谈判提出的种种建议进行分析,着重讨论了在 TRIMS 和 CATS 基础上的多边投资协议的扩展,可能面临的焦点问题,以期能够提示 WTO 框架内多边投资谈判的可能性走势。  相似文献   

4.
陈瑶 《商业时代》2013,(4):35-36
区域贸易协定(RTA)的兴起与经济危机时常相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作为RTA,与多哈谈判在谈判机制、成员结构、实力平衡上存在差异,但程序和内容较为灵活,可以作为多边谈判的"试验田",内容上有继承,同时存在自身无法克服的一些缺陷。总体来看,RTA对多边不会完全替代,可以为多边做试探性的、暂时的安排,最终仍然会融合于多边。  相似文献   

5.
将中国2004年对外贸易数据及2004-2007年MFN平均税率数据匹配至HS02分类标准下的1139种商品,利用OLS和工具变量法实证分析了WTO成员方在多边谈判中"搭便车"行为对MFN税率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参加的多边谈判中确实存在成员方"搭便车"现象;"搭便车"行为对MFN税率存在微弱的积极影响。据此,本文在提出积极参加多边谈判的同时,注重区域及双边谈判的政策建议,减少单纯对多边谈判的依赖进而避免目前由于谈判无效率引起的扭曲现象。  相似文献   

6.
对于广大公众来说,WTO的多边谈判似乎是一件神秘的事情。为了让公众了解国际多边谈判的总体氛围和谈判程序,笔者以日内瓦“国际谈判应用研究中心”在2002年年底为提高各国政府官员谈判能力和技巧而组织的一次谈判模拟练习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7.
2007年6月22日,WTO全体成员代表在WTO总部召开的全体成员代表团团长会议上一致表示,虽然美国、欧盟、巴西和印度在6月19日至21日德国波茨坦举行的四方会谈破裂,未能打破在农业和非农产品市场准入问题上的僵局,但他们仍全力支持日内瓦的多哈回合多边谈判进程,并致力于通过多边谈判来推动多哈回合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8.
<正> 服务贸易被列为这次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的重要议题,这在关贸总协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服务贸易由于它本身的特性以及牵涉面广等原因,在这次多边谈判中遇到了许多复杂的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一员,我国已向关贸总协定提出恢复缔约国席位的问题,因此在对各类货物贸易问题进行研究的同时,对服务贸易这一重要领域也应  相似文献   

9.
维持现状--WTO与多边环境协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建国 《国际贸易》2001,(12):23-26
贸易与环境问题经过乌拉圭回合、新加坡部长会议、西雅图部长会议几个轮次的争论,在2001年11月结束的多哈部长会议上终获同意纳入WTO谈判日程,在下一次部长会议达成一致后开始谈判.贸易与环境涉及多方面的问题,为环境采取的贸易措施是否合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涉及到多边环境协定的贸易义务和成员方为保护环境为由的单边贸易措施.在多哈部长会议宣言中有关贸易与环境谈判首先进行的三个内容中,WTO规则与多边环境协定(MEA)贸易义务的关系列在第一项.  相似文献   

10.
作为21世纪国际经贸新议题的数字贸易,在国际经贸谈判中被越来越多地涉及。在WTO谈判中,由于美欧在数字产品的原则性问题上存在严重分歧,谈判陷入僵局。尽管多边谈判受阻,以美国为代表的数字贸易大国,仍积极通过诸边和双边谈判,试图对数字贸易提出一个有约束力的全球性标准。本文通过对当前国际经贸谈判中数字贸易议题进展情况的梳理后发现,美欧等国的诸多实践经验,对中方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写在促贸援助全球审议之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论是在国内政治层面上,还是在多边谈判层面上,美国"迟到"的农业国内支持通报和立场调整对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多哈谈判是否具有预期的积极促进作用呢?  相似文献   

12.
2013年WTO的部分成员着手服务贸易协定(Ti SA)的谈判来促进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如果Ti SA最终能够建立多边服务贸易规则的新秩序,将对我国服务贸易的立法产生深远的影响。文章从Ti SA谈判产生的法律背景及可能的法律地位入手,对其在基础文本、承诺减让表以及监管纪律等内容上对多边服务贸易体制的超越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基础文本的谈判方面,Ti SA在服务贸易的基本问题上设计了与多边服务贸易体制相兼容的机制,以保障Ti SA框架和基础文本不会成为Ti SA多边化的障碍;在承诺减让表方面,Ti SA谈判的起点是延伸区域服务贸易的谈判成果;在监管纪律方面,谈判重点是诸多领域的国内监管措施改革。Ti SA现有谈判文本所体现出的高标准服务贸易政策的外溢与我国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目标并不冲突,我国应在保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逐步开放服务贸易的市场、改革服务贸易的国内监管措施,以确保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开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蒙特利尔议定书》作为解决臭氧层损耗问题的具体执行条约,是国际环境合作的重要成果,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议定书在融资机制上的缺位使其不能向发展中缔约国提供有效的资金与技术援助,众多发展中国家拒绝签署议定书。在臭氧层保护的压力下,南北双方为建立议定书的融资机制展开多次谈判。在谈判中,发展中国家紧密合作形成谈判集团对发达国家施压,主导谈判过程,最终设立了臭氧层融资机制。多边基金的建立过程是南北双方从分歧到合作的过程,同时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环境治理领域中由从属到独立的进展。臭氧层多边基金的建立有着重大的开创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于广大公众来说.WTO的多边谈判似乎是—件神秘的事情。为了让公众了解国际多边谈判的总体氛围和谈判程序,笔者以日内瓦“国际谈判应用研究中心”在2002年年底为提高各国政府官员谈判能力和技巧而组织的一次谈判模拟练习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15.
雷蒙 《WTO经济导刊》2007,(11):67-67
不论是在国内政治层面上,还是在多边谈判层面上,美国"迟到"的农业国内支持通报和立场调整对长期处于停滞状态的多哈谈判是否具有预期的积极促进作用呢?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贸易谈判中,各国因为利益关注和谈判力量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谈判方式。多边和双边谈判各有特点,也都有不足。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双边磋商正是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在多边谈判中得以广泛应用。对于谈判策略,成员需根据自身的进攻和防守利益的情况采取相应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归纳WTO现行规则谈判多边模式基础上,比较了WTO现代化改革中的封闭式诸边模式和开放式诸边模式。主张在保留WTO多边协商一致机制的前提下,从效率务实出发,探索逐步扩大采纳开放式诸边谈判模式,如在电子商务协定谈判中先试先行,形成WTO体制内多边模式与诸边模式共存兼容的形态,最终通过临界数量的开放式诸边模式迂回推动WTO回归多边谈判模式。  相似文献   

18.
WTO与RTAs之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WTO成员数量的增多以及成员间差别的日渐增大,在多边层面上就调整WTO规则进行谈判已日益困难。许多问题已在通过纳入区域贸易协定的范围来处理,因此,“区域贸易安排”范围内谈判所达成的规则应当被视为多边框架发展的潜在先例。  相似文献   

19.
WTO框架下新的多边投资规则谈判陷入僵局,而双边投资条约却迅速发展,扮演着促进投资自由化的主角。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但WTO下多边投资规则自身的弊端难逃其责。兼具发展中国家和资本输入国身份的中国应坚持多边投资规则和双边投资条约齐头并进之路,一方面积极参与WTO框架下多边投资条约谈判;一方面适当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缔结双边投资条约。  相似文献   

20.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自然人流动谈判上的分歧导致GATS框架下的服务贸易自由化谈判步履维艰。由于WTO成员方在政治、经济和法律方面的利益需求存在巨大差异,成员方现存移民管理机制使得WTO谈判机制及GATS承诺模式在回应这些不同需求时捉襟见肘。WTO应以"发展优先"为指导理念,在搭建多边对话平台机制、促进利益相关方形成共识、建立互信的基础上,澄清和完善现有自然人流动规则,转变GATS谈判模式,建立"嵌入式"自然人流动多边监管机制,进而推动自然人流动规则多边化的谈判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