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农村城市化的现实路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城市化关系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因而必须积极应对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诸多制约因素,从提高思想认识,探索新型城镇管理体制,完善城镇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筹措资金和改革户籍制度等方面不断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2.
农村城市化与农民非农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城乡实现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消除制度性、历史性因素所造成的区域、城乡资源配置被边缘化的问题,从而推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继而实现现代化。回顾我国发展进程发现:中国城乡关系是从分离、对立到融合,从非均衡向均衡发展转变的过程,此过程把握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逻辑,实现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境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现代化理论的新道路。现阶段,我国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容性较差,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分布不均衡,城乡空间结构关系不协调等问题。文章认为需要从物质、文化、制度等层面进行战略统筹,树立科学的城乡融合理念,不断完善乡村治理体制;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合力,推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以数字科技赋能城乡产业,孕育更多有利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型产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村城市化道路之我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农村城市化道路之我见刘纯彬中国的城市化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现有479个城市的发展,二是农村地域的城市化。本文重点讨论第二个方面的问题。一、中国城市化现状分析衡量一个国家城市化程度的基本指标之一,是该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中外一些学者认为,...  相似文献   

5.
1984年4月,海诚市被省确定为县级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十年改革,特别是近五年来的县级综合改革,使这个过去以种植业为上的单一农业经济的“高产低收入”县,发展成为贸工农型的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区域。1988年来,社会总产值达到45.7亿元,是1983年的3.6倍,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0.1亿元,是1983年的3.3倍,乡镇企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总利润分别达到32.3亿元、20.3亿元、4.3亿元,分别是1983年的8倍、7.5倍、7.6倍;财政  相似文献   

6.
西部城乡二元结构的本质特征是程度最深,差距最大、缓解最慢。本文提出了西部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实现模式就是构建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为核心、小型机械运用为方式、生物技术运用为突破口、发展特色农业为方向、强化职业技术教育为推动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保障为基础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7.
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城乡居民社会地位和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悬殊差距为突出标志的城乡二元结构,是中国农村经济总是的主要症结所在,也中国农村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逐步实施系统的制度创新和政策协调,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格局,推进中国农村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9.
目前,失地农民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社会问题,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的要求.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是形成失地农民问题的历史根源,土地征用制度的不健全是形成失地农民问题的直接推手,而政府寻租严重和监管的缺失已经成为失地农民问题突出的关键.必须从历史根源出发,结合现实条件,抓住关键环节,才能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选择柯淑娥一、小城镇战略并非我国城市化道路的理想模式加快农村城市化进程,已成为全国上下的共识。在我国城市化战略选择上,虽然意见不尽统一,但走小城镇发展道路的城市化理论在目前占据主导地位,而且这一理论也普遍成为各地决策者的实践行为。不可...  相似文献   

11.
12.
研究目的:阐释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国土空间治理的新要求及理论逻辑,为助推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路径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和逻辑推理法。研究结果:(1)依据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义,国土空间治理有必要在人地协调、公平均衡、特色鲜明、绿色高效、稳定安全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和作用。(2)归纳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与国土空间治理之间所存在的系统协调、协同共生、演绎交互、调适匹配、包容共区5大理论逻辑。(3)由于区域间和城乡间差距(宏观)、产业间和地类间竞争(中观)、部门间和主体间博弈(微观),国土空间治理落实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仍有较大差距。(4)从规划引导、用途管制和实践行动出发,提出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调适匹配与差别管控、精细治理与共治共享的中国式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路径。研究结论:国土空间治理将始终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特征和整体逻辑去反思治理路径,可为拓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土空间治理内涵外延和理论实践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3.
江西大部位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属于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研究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对中部乃至全国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Arcgis自然断裂法等,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2014-2017年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协调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各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均已进入勉强协调阶段,基本消除失调发展地区、无优质协调发展地区;发展存在空间异质性,总体呈现出“赣北>赣中>赣南”的空间分布特点;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但总体偏低,且大多数城市属于新型城镇化滞后于农业现代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工业化、城镇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杰 《农业经济问题》2012,(4):84-90,112
本文从二元经济增长模型推出两个命题假设: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城市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应用面板门槛模型考察了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门槛效应。根据门槛水平对我国各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程度做出归类,证实了我国城镇化进程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现实。将实证研究与现实相结合进行分析后认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长期战略和短期策略都需要更着力地推进城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怀儒 《南方农村》2010,26(4):20-2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种支农惠农政策的不断加强和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民的收入在逐年增加,农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大部分地区尚未摆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依然停留在传统农业的发展阶段。事实证明,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然而,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其主要表现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的经营目标不同、技术含量不同、经营规模不同。而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就必须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加快土地制度的创新和完善,转变政府职能。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启了史无前例的城镇化进程。在此过程中,食品消费总量快速增长,食品消费结构不断升级。通过对中国1995~2012年度省级城乡消费数据的观察,居民消费除了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之外,还呈现出空间上的渐次递进的特点,这为研究中国食品消费演进提供了样本。以此为基础,本文采用QUAIDS模型估计了不同时点的食品消费特征,从而分离出食品消费演进路径中的收入效应与迁移效应;此外,考虑到食品消费在时间与空间上存在渐次递进的增长—稳定机制,本文根据2030年的外生设定条件,模拟了中国食品消费顶峰的具体情景。分析表明,中国食品消费顶峰所带来的生产与进口压力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基于分析结果,本文认为,中国有必要适度调整现行的农业支持政策,以适应未来食品消费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7.
浅论中国农村社会组织的现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农民因受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特别是政策制度,上级的过度汲取以及恶势力侵害等结构性因素的综合影响而处于极为不利的弱势处理。其根本症结在于:因公民社会的发育迟缓而难以现现有组织的,体现自身利益的具有社会团体性质的规范的社会组织,由此严重制约了农村现代化并极大地影响了整个社会结构的变革,使社会与国家之间的良性互难以实现。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促使中国农村走出困境的具有现代化特征的社会组织所应发挥的积极作用和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0—2019年中国林业产业的面板数据,以案例为导向,结合界面理论,选取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从林业产业现代化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功效与目标3个方面对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中国林业产业现代化路径选择进行组态分析。共得到4条组态构型,其中多规模以上林业工业企业数量在组态构型中起核心作用,其他要素则起辅助作用;中国林业产业现代化在这10年发展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林业产业持续增长期、林业产业对外扩张期、林业结构变动期3个阶段,并且林产品贸易稳定性与林业产业技术获取、技术改造金额支出存在等效替代关系。因此,建议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推进林业机械化、以点破面引导非林资本大力介入,推动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对外开放及贸易水平,走国内国外双市场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9.
我国林业产业现代化的战略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林业产业现代化是我国林业产业重要的发展战略。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林业产业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实现林业产业现代化的战略体系,并分别就林业产业的科技现代化和管理现代化研究了具体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四川藏区有重要的生态保护任务,内地的工业驱动城镇化发展的模式难以在此复制。目前,旅游业已成为四川藏区的重要产业,以旅游为导向推进当地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备受各界关注。从国内外研究旅游与城镇化关系的理论和实践出发,归纳出四川藏区旅游城镇化的发展逻辑在于采取"不平衡发展战略"以推动城镇化和现代化,实现后发优势;而旅游城镇化的动力则源于旅游经济发展及政府政策推动,并由此产生"飞地"和"全域旅游"两种典型模式。未来,四川藏区的旅游城镇化发展路径应主要围绕按照旅游目的地体系布局构筑地理空间,以旅游业为主导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以旅游业推动人口由第一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