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苏联解体是其国内外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就解体本身来讲,苏联国内民族矛盾的激化无疑起了决定性作用。苏联解体的过程也是苏联民族关系日趋紧张、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民族分离趋势日益加剧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苏联解体以后,作为苏共最大继承者的俄罗斯联邦共产党承担着反思总结苏联社会主义相关问题的重任,其中包括苏联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该党认为,早期社会主义是对苏联社会主义的准确定位,并分析了它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3.
陈阳 《魅力中国》2014,(23):18-18
苏联的解体,是当时苏联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发生,既有历史的原因,也有现实的原因。既有经济原因、政治原因、思想文化方面的原因和对外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思想线路,政治线路和组织线路的原因。总的来说,苏联解体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史为镜,苏联的解体,不止对当时的中国,对世界,乃至对整个人类的社会发展都敲了一个警钟。它不能证明社会主义的失败,更不能证明资本主义的优越。  相似文献   

4.
王雪景 《魅力中国》2010,(35):309-309
苏联剧变离我们已经近20个年头了,但是它将长期被关注。对于我们来说,大多数人会认为苏联解体的原因是由其内部矛盾所引起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崩溃,以及普通民众要求废除社会主义并代之以资本主义革命。而本文拟从特权阶层的角度来分析苏联剧变的原因,从而使我们能够从苏联解体中吸取教训。  相似文献   

5.
戈尔巴乔夫是苏联历史上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总统。他在任时发动和领导了苏联的改革,而这一失败的改革是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新思维”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由于“新思维”的提出才使苏联在对外政策上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并最终加速了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苏联解体距今已经有十多年了,今天我们重新检讨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对于客观认识历史,准确把握俄罗斯今天的外交理念和方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美 《环球财经》2013,(8):126-128
作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倡导者和主要构建者,“苏联间谍”怀特对美国的功绩显而易见。他的根本动机是热爱苏联及其制度,还是企图说服苏联加入美元主导的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7.
关于20世纪50年代苏联援华贷款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50年代,苏联给予了中国大规模的贷款。但是,苏联究竟向中国提供了多少贷款,这些贷款的用途以及条件,学术界至今没有一致认可的看法。本文利用中国和俄国两方面的档案文献和相关史料,考察了苏联20世纪50年代援华的贷款数额用途及条件。认为20世纪50年代苏联给中国的贷款总额是66亿多旧卢布,其中用于军事的约62.8亿旧卢布,而用于经济建设的约3.28亿旧卢布。本文还对苏联贷款的条件作了说明、分析。  相似文献   

8.
五十年代,在美国多次核威胁、中苏同盟愈加密切的背景下,中国决定依靠苏联发展核武器。但中国争取苏联援助发展核武器是导致中苏同盟破裂的重要诱因之一。六十年代上半期,美苏联合压制中国,坚定了中国早日拥有核武器的决心。六十年代下半期至七十年代,中国核力量的发展,一方面促使中关关系缓和,另一方面挫败了苏联对中国军事侵略的企图。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外交战略中,均势外交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任美国总统,基辛格主持美国外交期间,由于美国深陷越战,苏联、日本的迅速崛起,美国国力的相对下降,为了摆脱自身的困境,刹住苏联的扩张势头,尼克松政府提出了对华缓和的均势外交战略。  相似文献   

10.
胡雪丽 《魅力中国》2014,(18):113-113
20世纪上半叶俄罗斯民族乐派的音乐风格和苏联革命现实主义的美学思想对中国的输入和影响,使苏联音乐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受容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苏联音乐唤起中国音乐艺术创作的生命力,成为了中国音乐发展的前动力,深刻地影响了中国新音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90年代标志着一个转折时牮开始。长期持续的东西方对抗、由于苏联、东欧政局的变化,东西德的统一,华沙条约国组织的解体,基本上不复存在,苏联、东欧各国目前致力于觅求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援助和合作,在国内则朝向西方式民主、产权私有化和市场经济过渡,并且面临经济增长的普遍下降和社会的动荡不宁。针对这种形势,美国的战略着重在进一步瓦解东欧和苏联的原有体制,经济上促进苏联、东欧加速向市场经济转变。但按照目前美国的经济实力,没有欧洲和日本等盟国的协力合作,是无法达到目的。美国同时也面临调整对其他区域的经济战略,其中对亚太地区尤属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一、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认识 1、经济增长方式的引入。经济模式的转变,最早这个说法是苏联人提出来的,在上世纪60年代,苏联提出来要真正赶上美国,就要实现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增长有两个来源,  相似文献   

13.
1982年早春。沉寂多年的中苏边境贸易全面解禁,“去苏联,卖啥玩意儿都赚钱!”——一夜之间,黑龙江边境的几乎所有口岸城市(地区),都变成了热闹而繁杂‘的大市场。数不清的边境百姓背起鼓囊囊的背包。一窝蜂地涌进苏联远东地区:廉价的牛仔裤、口香糖、运动衫、羽绒服……在当时的苏联人眼里,这些都是宝贝。  相似文献   

14.
张捷 《环球财经》2011,(3):40-45
今年是苏联解体20周年。20年前,随着加盟共和国的一个一个独立,以最后戈尔巴乔夫的辞职为标志,苏联解体并且把国家权力交给俄罗斯,成为了一个独而不联的独联体组织,现在这个“独联体”早已名存实亡了。  相似文献   

15.
克格勃归来     
1991年12月25日19时32分,在莫斯科的寒风中,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缓缓降落——苏联解体了。而随着苏联解体的还有一个声名赫赫的机构——克格勃(KGB)。从此,俄罗斯少了一柄利剑,CIA与FBI少了一个敌人,世界少了一个传奇。  相似文献   

16.
苏联是能源大国,其能源产量和消费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苏联的能源政策不仅对其国内经济发展,而且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苏联能源政策问题又是一个十分复杂、涉及面很广的问题。研究苏联的能源政策对我国制订能源政策,合理利用能源资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下面对苏联能源政策的几个问题作一些粗略的探讨。一、苏联能源生产发展过程。苏联能源生产是为其总经济战略服务的,能源生产在苏联国民经济中一直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从苏联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苏联经济战略是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从对抗走向共处本世纪末,国际关系的一个根本性变化就是:从尖锐对抗转向和平共处。1917年十月革命创造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此世界分裂为两大对立的政治集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列强千方百计要把赤色苏联格死在摇篮里,苏联则联合全世界无产者闹革命以推翻资本主义统治为己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两大阵营——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在更广阔范围内展开了更尖锐的斗争。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在1988年出版了一本书,题为《1999:不战而胜》;次年,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认为苏联模式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和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缺陷和弊端。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9.
从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40年代末期,我国新疆地区的贸易对象有阿富汗、印度、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其中俄国以及后来的苏联为新疆主要的贸易对象。其贸易形式的多样性和贸易过程的曲折性决定了贸易独特的历史画面。与苏联之间的官方贸易在新疆对区外的贸易往来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政府对对外贸易的重视直接影响着本国贸易额的变动与稳定。  相似文献   

20.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是个老话题了。可为什么增长方式转变这么难,老是转变不过来呢?原因当然有很多,不过有必要先回溯问题的源头。从1928年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苏联在几十年的发展中一直保持比西方国家高得多的增长速度。可是,即便这样,苏联的生产技术水平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却仍落后于西方国家。为剖析成因,苏联经济学家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第2卷中关于扩大再生产的两种形式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