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地区曾经是世界上最完整的草地生态系统。独特的游牧生产方式保证了草原的更新繁育,维持了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演化与宝贵基因资源的相对稳定,为家畜适度繁育提供了资源保障。但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取而代之的是辽阔草原面积逐年减少,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草地生产力急剧衰退,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态系统功能严重失调。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促进牧民增收,对于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加快牧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紧迫。由于自然环境评价的不确定性,本文通过层次分析法对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牧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评价,简要描述了当前草原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并针对其结果提出了改善四子王旗牧区生态环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建设不仅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大局。同时也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牧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更是各项生态保护中的重中之重。如何有效推动牧区新型合作机制的建立,并发挥其最大作用,既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又使牧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美丽与发展共赢,笔者以新左旗为例,就此问题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生态移民问题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草原生态环境一直受到破坏,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因此草原牧区生态移民的实施是乌拉特中旗草原保护和制度建设上的途径之一,但其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就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合理的草原流转制度机制,选择环境容量大的生态移民点,采用教育方式转移牧民,寻找多种补偿途径,建立长期稳定的草原生态经济补偿机制和建立科学的生态移民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和青海两省区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31%,占全国牧区草原面积的47%。做好这两个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维护全国陆地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游牧变为定居;其次是不合理的围栏;再次是开垦草原或引入农业生产模式.制度模式多元化、有效的产权制度、吸收草原产权的内在制度基本制度--游牧规则、合理的放牧制度、重建合作经济制度、牧区人口转移是在不同次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行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草原牧区的文化层次上的创新应汲取游牧文明的合理内核--生态文明,这是草原牧区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论草原生态建设投资持续有效性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抓住“草原生态建设投资的持续有效性”这一事关持续有效地进行草原生态建设、发展现代集约可持续畜牧业、建立社会主义新牧区的关键性科学命题,系统分析和探讨北方草原生态建设投资面临的问题:草原生态经济投资不足、生态投资结构不佳、投资效益不高、牧民增收效果不明显、投资机制不完善、草原生态“边建设边破坏”、“三牧”政策尚需深入研究与贯彻;揭示其问题与困惑的实质,在于草原生态建设投资与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缺乏应有的互动,在于牧区工业化、城市化、草原畜牧业与草原生态建设的相互对立。进而提出:加强草原生态建设投资的优化管理,旨在摆脱困惑,实现草原牧区“生态改善、牧区繁荣、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多维目标的共荣,以推进草原牧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游牧生态经济是草原游牧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根据地理环境、季节变化和草原承载力等一系列自然条件而做出的适应自然生态环境演化规律的合理选择。而草原生态旅游是一种时尚的生态休闲方式。内蒙古草原居于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神奇辽阔的草原生态风光与热情好客的蒙古民族风情,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具有典型东亚草原自然风光生态旅游的垄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国务院日前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从2011年开始,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相似文献   

9.
《中国财政》2014,(4):23-24
四川牧区是全国第五大牧区,拥有天然草原2.45亿亩,分布在长江、黄河上游和源头,构成长江、黄河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具有十分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自2011年启动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以来,四川牧区实施草原禁牧补助7000万亩、草畜平衡奖励1.42亿亩、牧草良种补贴860万亩、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45.2万户,政策惠及阿坝、甘孜、凉山三州48个县、1160个乡镇、7825个村,牧户100余万户、400多万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深入有效实施,取得了"草原增绿、牧业增  相似文献   

10.
《中国财政》2014,(4):16-17
从2011年起,国家在内蒙古等8个草原牧区省份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标志着草原生态保护长效机制的率先建立。2012年,政策实施范围扩大到河北等5个省区的牧区半牧区县。这是推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草原牧区实施的投入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牧民受益最多的一项政策,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牧"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三年来,各项政策任务进展顺利,实施成效显著,得  相似文献   

11.
工业化、城镇化与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工业化是草原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减少牧区牧业人口,减轻草原压力,是对草原生态系统投入的需要,能提高牧区居民受教育水平、进行人力资本积累。在进行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由于草原生态系统的脆弱性,要谨慎的选择牧区进行工业化、城镇化,确保牧民的主人翁地位,不能将牧民边缘化,建立有利于草原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2.
自解放以来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牲畜头数及主要畜产品产量成倍增加,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草原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几十年来牧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及牲畜头数的不断增加,使草原牧区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已远跟不上人类日益追求物质生活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要求。超载过牧也就成了禁而难止的最大难题,突出表现在"草畜平衡"执行上的困难重重、多数牧区连年超载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在增加而且危害趋势加重。由于草原生态环境的衰退,天然草地生产力明显下降,畜草矛盾更加突出。牧民养畜成本逐年增高,牧民增收难度加重。如果不减少现有牧区人口,实现减畜达到恢复草原生态平衡就等于纸上谈兵。因此,解决牲畜超载的根本在于合理有效地减少现有牧区人口,建立一整套适合草原畜牧业发展的人、草、畜和谐共处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草原牧区主要分布在祖国的边疆地区和民族地区,从区域、民族和生产特点出发,探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草原畜牧业的发展模式是涉及祖国半壁河山和几十个民族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以及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在新牧区建设草原牧区放牧方式的选择上应吸收和借鉴乌兰夫所提倡的定居游牧思想:实行定居游牧是发展畜牧业生产和提高牧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好办法;科学地指出在草原牧区实行定牧不利于草场保护与畜牧业发展,提倡在草原牧区推行游牧;提出在草原牧区实行定居游牧与组织牧民互助合作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发展牧区合作经济组织;尊重牧民群众意愿,推行定居游牧要通过宣传教育与实际示范稳步地实现等。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是造成草原退化的重要原因,人们力图将发展经济引起的草原退化降到最低限度。但是人类不可能停止经济发展而搞草原生态环境建设,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巧妙地利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来加快草原生态环境的建设,对于牧区乃至整个草原经济的发展更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务院决定,从今年起在全国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落实对农牧民的生产性补贴和生产资料综合补贴政策,加大对牧区教育发展和牧民转移就业培训的支持力度。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牧区持续增收。一、内蒙古草原基本情况内蒙古草原总面积13.2亿亩(其中,可利用面积10.2亿亩),占全国草原总面积的22%。中重度以上退化草:  相似文献   

17.
目前提升软实力已经成为增强区域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软实力和硬实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硬实力是基础,是根本,软实力对硬实力有提升作用。目前,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作为硬实力资源之一,依然脆弱,退化比重还很高,部分草原生态服务功能还不能有效发挥,这势必会影响以此为基础的区域软实力的发展。因此,本文从草原生态环境硬实力和内蒙古软实力的关系出发,分析了草原生态环境对内蒙古软实力的支撑作用和软实力对草原生态保护的促进作用,探讨了草原生态恢复的艰巨性、复杂性以及草原恢复的有利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草原生态保护的综合措施,以加快草原生态恢复进程,为区域软实力提升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8.
图片新闻     
《农村财政与财务》2011,(6):F0003-F0003
5月5日,财政部、农业部在北京召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实施动员布置会,对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正式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进行动员和部署。  相似文献   

19.
目前,内蒙古草原畜牧业的小规模家庭经营方式显现出诸多不利因素,其中最明显的特点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多样性受到破坏,游牧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在消失………与主流观点有所差异的一个非主流的观点认为,牧区的发展要走合作之路,以协调和整合组成现代牧区社会的生态保护、草原产权、社区契约等基本制度要素,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发展。构建和创新牧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是实现上述目标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0.
锡林郭勒盟有丰富的畜牧业资源,但落后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生态保护与牧民增收“双赢”需要经营方式有质的突破。本文从牧区畜牧业生产经营基本形式和金融服务效果出发,分析了制约牧民增收的因素,并提出了关于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