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各国产业集聚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本文探讨了世界各国产业集聚的成长、演化模式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述,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动态地考察我国产业集聚模式的演变及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
开放条件下的产业升级与集聚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如今已经进入一个关键的发展转型期.能否实现有效的产业升级,是事关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笔者首先讨论了主动发展战略性产业部门和政府促进政策的必要性,以及比较优势产业与战略性产业的潜在内在联系.这种联系的核心在于合理、适度的发挥比较优势有助于战略性部门整合和积累方方面面的发展要素优势,而其中"开放条件"又是关键的一环.然而,这与简单遵循比较优势的发展战略又有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聚是一种空间产业组织形式,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随着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产业集聚已引起了经济学、经济地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学界众多学者的广泛兴趣并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产业集聚概念发展,形成机理和竞争优势入手,对从产业集聚形成初期到当前所形成的各种观点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简要评析了国内外产业集聚理论。  相似文献   

4.
范振光 《时代经贸》2008,6(19):138-139
产业集聚作为当今产业组织发展的一种新形式,其表现出来的强劲竞争优势引起了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关注,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的显现出来。产业集聚是一种介于企业组织和纯市场组织之间的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本文结合产业集聚阶段性演进和产业集聚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食品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区域比较优势与产业地理集聚的非协整发展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渐进式改革中 ,区域比较优势与产业地理集聚呈现出非协整的发展关系 ,而在对外开放过程中 ,我国各地区的出口贸易却较好地体现了其潜在的比较优势。本文从边界效应、要素市场、地区利益和寻租动机等方面探讨了其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多数产业集聚还是靠低成本来获取竞争优势,这种低成本一方面是通过集聚本身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外部经济获得,另一方面,亦是通过廉价劳动力、便宜土地供给、宽松税收政策及低环境保护成本等因素形成,但是靠消耗廉价要素和环境谋求经济发展并不是长远政策。  相似文献   

7.
钱学锋  熊平 《经济学》2009,(2):769-786
应用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和方法,本文在一个多国FC模型的基础上融入了比较优势因素,着重探讨了PTA形成后,比较优势差异对PTA内外部国家的区位效应、总体福利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比较优势作为一种重要的离心力,将会弱化大国的本地市场效应,使小国不致沦为工业化的外围;(2)当超过某个门槛值时,比较优势将会发生作用阻止工业从PTA外部向内部转移;(3)比较优势的存在使双重本地市场效应变得不确定;(4)在PTA外部贸易自由度较高的情况下,PTA外部国家较大的比较优势在弱化PTA内部国家福利的同时,可能改善自身的福利。  相似文献   

8.
以EG指数为例,本文通过比较关键参数对转型期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分布特征的影响,探讨产业集聚测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使用EG指数衡量产业集聚依赖于赫芬达尔指数与空间基尼两个关键参数的选择,一旦选择出现偏差,则其测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便会受到质疑。本文对比不同赫芬达尔指数计算方法对制造业产业集聚分布特征的影响,并通过对产业集聚动态演进分解,为制造业产业集聚分布特征提供经济解释。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聚与城市生态效率动态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4-2016年285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静态面板、动态面板及面板门槛模型,从整体趋势、时间效应及非线性结构3个方面分析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差异与城市生态效率间的动态关系。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尤其是高端生产性服务的专业化及多样化集聚会在短期抑制生态效率提升,但长期促进作用显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对生态效率的改进效果相比单一产业集聚更为显著;不同产业集聚模式对生态效率的作用存在门槛效应,两者之间呈现显著倒U型关系,且存在集聚最优值;城市规模对产业集聚与城市生态效率的关系呈负向调节作用。因此,在城市生态经济规划建设中,应加大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投入力度,关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根据城市基础条件制定相应的产业转移战略,且不可集聚过度,注重发挥产业集聚对城市生态建设的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生命周期演进的动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产业集聚的研究一般集中于静态条件下的生成条件、形成机理、竞争优势与创新能力等方面,较早时期主要从宏观经济发展角度着手,有马歇尔(1890)的专业分工与技术外溢说,Scott(1988)的柔性集聚论和Krugman(1991)的“偶然事件”观。近年来的研究倾向于中观的产业层面和微观的企业层面,较好地佐证了前人的理论,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但多数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影响产业集聚竞争力的因素而已,偶尔见到对区域产业生成原因的分  相似文献   

11.
李嘉图比较优势、特惠贸易安排与产业集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新经济地理学的模型和方法,本文在一个多国FC模型的基础上融入了比较优势因素,着重探讨了PTA形成后,比较优势差异对PTA内外部国家的区位效应、总体福利影响及其具体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比较优势作为一种重要的离心力,将会弱化大国的本地市场效应,使小国不致沦为工业化的外围;(2)当超过某个门槛值时,比较优势将会发生作用阻止工业从PTA外部向内部转移;(3)比较优势的存在使双重本地市场效应变得不确定;(4)在PTA外部贸易自由度较高的情况下,PTA外部国家较大的比较优势在弱化PTA内部国家福利的同时,可能改善自身的福利。  相似文献   

12.
产业集聚与区域人力资本集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祥宇  姜宇 《技术经济》2003,22(2):22-23
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本逐渐取代物质资本 ,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以罗默、卢卡斯等经济学家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揭示出 ,一国或某一区域经济的发展 ,取决于该国或该区域人力资本存量的多寡 ;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发展初期的人力资本存量水平及其变化对经济发展过程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 ,如何增加人力资本积累 ,提高人力资本存量水平 ,成为理论界和实践中都普遍关心的问题。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 ,舒尔茨的这一经典论断已为人们所共识。理论界关于人力资本积累的研究框架一般也构筑于这…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聚是区域产业的重要组织形式,自马歇尔提出此概念以来,研究者对产业集聚现象进行了广泛系统的研究。研究认为产业集聚的形成是竞争的结果。其优势主要是集聚可降低成本;可提高生产效率;可使生产更加灵活便捷;能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并可形成本地化产业氛围。但是,产业过度集聚也存在四种风险:结构性风险;周期性风险;网络性风险;和"自稔性"风险。  相似文献   

14.
文化往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每个城市都蕴含着异常丰富的文化底蕴.2005年,杭州提出了以“腾笼换鸟、凤凰涅□”的理念推进结构调整及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本文结合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从产业集聚的角度探讨了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5.
16.
产业集聚是生产力实现空间布局上的优化,是各种生产要素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大量集聚和有效集中.产业集聚是区域产业组织的形式,世界产业组织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相似或相关的产业在相同的区位集聚,并变得日益相互依赖,产业集聚开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多数产业集聚还是靠低成本来获取竞争优势,这种低成本一方面是通过集聚本身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外部经济获得,另一方面,亦是通过廉价劳动力、便宜土地供给、宽松税收政策及低环境保护成本等因素形成,  相似文献   

18.
产业融合与产业集聚是现代产业发展的新特征和趋势,是影响产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变量,研究湖北省产业发展所处的融合、集聚状态及其对产业竞争优势的影响,对于制定适应产业发展要求,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有关政策,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价值。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对湖北省先进制造业与电子信息业、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融合态势进行测算,采用区位熵对湖北省先进制造业等产业集聚状态进行测度,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产业融合、产业集聚对先进制造业竞争优势提升的贡献。结果表明,湖北省处于融合非集聚状态,产业融合对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度低,不仅制约了湖北省产业竞争优势的提升,还挤出了产业融合的竞争优势提升效应。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是经济活动的普遍法则。其集聚优势表现为区域静态效率的实现和动态进步能力的提高。产业集群的集聚优势可以通过马歇尔式、产业联合体和社会网络等形式实现。在此基础上,简要提出产业集群的集聚优势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金素 《经济视角》2010,(8):9-11
福建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又一新的构想。本文主要从产业的角度,利用产业集聚概念解读了如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问题,其中着重论述了其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及劣势,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