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保险合同纠纷调解中,保险合同双方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往往会从自身的角度出发,陈述有利于自己的事实,提供有利于自己的证据,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有时案情复杂,分歧较大,保险合同双方互不相让,争执不下,容易导致情绪失控,发生恶语相向甚至拳脚相加的情形,使矛盾激化,调解难度增大。调解时如何从双方的各执一词中理清头绪,辨别真相?如何在双方的争执之中找到对策,化解矛盾?笔者认为,调解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2.
劳动仲裁与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主渠道,但缺点也很明显时间长、程序复杂,劳动者可能赢了官司,却“赔”了钱。调解,尤其是行政调解.可以更迅速地化解劳动争议,有利于劳资关系的和谐与稳定,有望成为解决劳动争议的新生力量。  相似文献   

3.
劳动争议调解是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解决争议的重要方式。其任务是依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劳动争议查明事实、分清责任,促使双方当事人通过协商,互谅互让,自愿达成协议,从而解决矛盾。劳动争议调解具有及时、便捷、经济、安全等特点,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独特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不尽完善,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非诉讼手段协调劳动关系的需要,亟需加快立法,推进制度创新,促其不断完善。一、劳动争议调解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不健全。近几年,在改制过程中,大…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增加人民调解的知晓度和公信力.健全规范保险合同纠纷人民调解工作机制,近日,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在上海保监局的领导下,将现有的“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更名为“上海市保险合同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下称“新调解委”)。  相似文献   

5.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我国《劳动合同法》施行后颁布的又一部关乎企业和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的劳动法律规范,它对商业银行妥善处理劳动争议,维护银行与员工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均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介绍了《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立法背景及若干重要规定,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劳动争议的实际情况,就商业银行在执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中需注意的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岳兴军 《上海保险》2004,(12):12-14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有关保险合同争议的纠纷也在迅速增加。从2003年上海保险监管部门受理保险投拆所涉及的内容来看反映有关保险理赔、退保、续保、承保等合同纠纷的所占比例为70%以上。对保险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发生的争议,可采用协商和解、仲裁和司法诉讼三种方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保障》2008,(3):68-69
一、充分认识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贯彻实施工作的重要性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劳动保障领域继《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之后的又一部重要法律,是我国劳动保障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法律的颁布施行,对完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公正及时解决劳动争议,维护劳动争议当事人特别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8.
一、审计调解的基本知识(一)审计调解的涵义。经济纠纷案件审计中的试行调解,简称审计调解,是在审计人员查清案件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由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或其他审计人员居中斡旋,促使案件的双方(或各方,下同)当事人就案件中有争议的事项及双方在本案中的权利和义务,在平等、自愿、互谅互让的原则基础上,通过协商达成协议的全过程。其所以称之为“试行调解”,一因调解不属于案件审计的必经程序,二因审计调解尚无统一操作规范。审计调解与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律师调解的性质相同,都属诉讼外调解。审计调解既是经济纠纷案件当事人间的民…  相似文献   

9.
胡月琴 《中国外资》2011,(18):165-165
现在,建立和谐社会成为国家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同样,这一议题也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局面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上,人事争议仲裁调解就肩负着重大责任和历史使命。因为有人就有争执,就有矛盾产生。所以,这就需要人事争议仲裁调解的工作做好做细,及时的将争议纠纷矛盾化解。只有人事争议仲裁调解部门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才能促进建设和谐社会的前进步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保障》2009,(12):69-7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人事、劳动保障)厅(局)、司法厅(局)、总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事局、劳动保障局、司法局、工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人事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切实发挥调解在促进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现就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1.
《中国社会保障》2008,(5):68-72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并由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80号主席令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继《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之后,《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颁布,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劳动保障法律体系,对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发挥重要作用。为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宣传工作,我们编写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宣传提纲》,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正确把握立法精神,全面理解制度内容,做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宣传普及工作。  相似文献   

12.
赵涛 《金卡工程》2010,14(7):115-115
民事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中一项基本制度,它能及时化解矛盾,节约司法资源。调解制度植根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法律文化和近现代司法实践之中,被国际司法界誉为"东方经验"。民事调解是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重要方式,是我国重要的诉讼制度之一。民事调解不仅为争议当事人重新架构起交流的平台,化干戈为玉帛,真正消除矛盾,而且在我国追求和谐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背景下,也已经体现出了其应有的价值。然而随着审判方式改革的进行,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和依法治国进程的不断推进,现行调解制度日益暴露出它的弊端。本文从民事调解制度及其意义、民事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完善现行民事调解制度的构想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随着《行政复议条例》和新《税务行政复议规则》的颁布实施,我国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和解与调解制度可以作为解决税务行政纠纷的途径。这是我国行政法理论和行政管理理念的一次重大变革.是行政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最大程度的融合与体现。运用好税务行政复议和解与调解功能.将有助于充分发挥税务行政复议在解决税务行政争议、化解征纳矛盾、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作用.力争把税务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初发阶段、化解在征管程序中。  相似文献   

14.
王光荣 《金卡工程》2009,13(12):23-24
我国传统民事诉讼调解制度,曾在速决纠纷、化解矛盾等诸多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传统法院调解制度已不能适应现代司法实践解决纠纷的需要。本文在重新审视法院调解功能的同时,分析影响法院调解率的因素,进而重构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法制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袁翰 《上海保险》2012,(7):51-53
近年来,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被保险人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保险合同纠纷的数量、规模、频率逐年攀升。保险纠纷调处工作作为促进调解、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是保护保险消费者权益的一项重要措施,建立并完善保险合同纠纷调处机制是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更是促进保险行业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通过建立保险合同纠纷调处机制进行有益探索和实践,让保险合同纠纷得以及时妥善处理,有利于有效防止矛盾激化,降低纠纷解决成本,维护保险合同双方权益,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团体保险是保险业运营的重要形态。团体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并非保险合同当事人,对于保险说明义务的履行是否需要及于被保险人,理论和实践中均存在很大争议。由于我国《保险法》第十七条关于保险说明义务采取个人保险合同本位,未关注到团体保险合同的特殊性,无法充分保护团体保险合同的被保险人,因此,这一问题在我国《保险法》进行第五次重大修订的背景下尤其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保险消费者权益服务总站的成立,为保险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方便、免费的保险合同纠纷调解平台,体现了鲜明的创新特色由于保险监管机构没有裁决保险合同纠纷的权力,一直以来,保险消费者与保险公司产生合同纠纷且无法协商一致时,只能通过诉讼渠道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消费者维权的渠道  相似文献   

18.
劳动争议种类繁多,交织着历史与现实的多种问题,有时在法律上很难分清责任;一旦发生争议,因双方矛盾较大,即使裁判结果合法合理,也未必能得到双方认同,甚至激化矛盾。通过发挥人社部门的调解优势、司法机构的法律权威,可以有效化解很多争议。  相似文献   

19.
(劳社部发[2008]4号,2008年1月18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已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为贯彻  相似文献   

20.
黎奕蕊 《金卡工程》2010,14(6):119-119
一、中日法院调解制度比较 (一)法院调解的制度设计 其一,从制度设计上看,日本实行的是“调审分离”。所谓调审分离是指调解和审判在适用的程序上不同,调解按非诉程序进行,遵循保密原则和职权探知主义原则,而审判一般应公开进行实行辩论主义,在收集证据上实行证据开示制度,而且主持调解的法官与审判法官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