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各种数据表明,自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拨移民潮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拨移民高潮在进八新世纪的十年中已成愈发汹涌之势。不同于第一拨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和第二拨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新世纪移民潮的主力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组成。高端群体、庞大数量和趋势化发展构成了不容忽视和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国是否正在经历社会中坚阶层的集体流失?  相似文献   

2.
中国民营企业正处于第—代民营企业家和第二代民营企业家权力交接的关口,一般的民营企业家大多都是家族式企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大批白手起家的第一代企业家,现在,正是家族式企业代际传递的高潮期和震荡期,如果这个权力交替不能正常运行。家族企业的命运堪忧,陷入富不过三代的“魔咒”。  相似文献   

3.
企业史     
人人都认为大公司不进行创新,也不进行业务创新。人人也都认为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那两个具有高度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创造的新业务中,占压倒性多数是由独立企业家建立的,而且是他们凭一己之力进行的。然而,人人都是错的。  相似文献   

4.
《厂长经理之友》2011,(10):158-159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历过了两次移民潮。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移民的主要是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第二次是九十年代,那时,移民主要是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  相似文献   

5.
李强 《中国企业家》2005,(24):64-65
从1870年代到1980 年代,我们始终没 有解决企业家集团 和政府到底是什么 关系的问题因此, 1990年代以后,中 国有了相对独立的 企业家集团,这对 中华民族是有重要 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6.
看到贵刊2006年第5期《生于80’年代》的那一刻,我以为自己眼花了。一个不知道为何方神圣的小男孩,竟然登上了一贯报道成功大企业家的《中国企业家》杂志封面。  相似文献   

7.
抓住灵感     
企业家王某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涉足商界,很长一段时间他都与失败为伴,十分苦恼,然而他的思想从未停止思考。  相似文献   

8.
年初,本溪市审计局对2007年度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进行了重点审计。国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拨款始于2007年,当年拨给本溪市移民资金14262万元,约占本溪市年支农资金规模的50%,其中,原迁移民直补资金3048.4万元,拨入移民项目扶持资金11213.6万元。省、市移民局共批复扶持项目近600个。  相似文献   

9.
刘建强 《中国企业家》2005,(24):247-249
同一个年代出生的人.无论现在是贵贱,贫富,他们在对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的生活经历的记忆是一致的。我们通过对五个不同年代出生的企业家群体的描写,来记录20年来一个阶层身上的时代烙印。  相似文献   

10.
《东方企业家》2007,(5):9-9
在发展中国家走向经济起飞的关键阶段,企业家的雄心十分重要。在台湾地区经济起飞前夕的20世纪50年代,王永庆首先脱颖而出。1954年他以美国政府提供的78万美元的援助金额决定生产聚氯乙烯粉(PVC)。这根火柴点燃了台湾地区民营企业所蕴藏的生命力,也奠定了日后台塑石化王国的基础。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从20世纪50~80年代中,出现了一批像王永庆这样的充满事业雄心的企业家,正是他们写下了台湾地区的经济奇迹。  相似文献   

11.
兰溪 《乡镇论坛》2010,(6):40-40
20世纪80年代,大批想发“洋财”的华人移民去了巴西,但到了巴西后才感觉到,想发洋财并没有那么容易。巴西是全世界产咖啡最多的国家,所以有很多移民都做起倒卖咖啡的生意,但经过层层剥利,华人所能赚到的钱非常有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家》2005,(24):250-251
他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仍然具有生于40年代企业家的政治情怀,但可能稍逊一筹。 他们在少年时期即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因而印象深刻。接着是“文化大革命”,上山下乡。 他们一度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他们有理由说自己比前辈和后生更不幸, 他们也因此有理由对自己的成就更感自豪。 在企业发展及产权问题上,他们比生于40年代的企业家有了更多的想法,也有了更多犯错误的可能。 [代表人物] 王石(1951),牛根生(1954),黄宏生(1956),李东生(1957),顾雏军(1959)  相似文献   

13.
玻璃老大     
福耀玻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德旺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开始创业,成为“福布斯中国富人排行榜”中创业最早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企业家》2014年第2期封面故事《邵世纪》历史并不是全部的事宴,更多是群体意识的映射结果,所谓历史评价,其实只是社会群体当时情感底影的一个副产品而已。邵氏传奇一生就是一个例证。由于其人生足够漫长和成功,人们对邵氏的纪念,倒映出不同年代生人的不同感念。三四十年代的人,纪念一路同行的邵氏公司,感念的是当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家》2010,(17):216-218,220
封面 25年时间,《中国企业家》的封面风格也历经数次大变身,冒着80年代的气息"土"了很久。如今的我们更加大气时尚,朝着国际化大刊的目标疾行。回看最初的封面肖像,或拘谨或刻意,现在我们对封面肖像的要求是展现企业家最真实的一面——而所有这些面庞,都是一个时代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海春荣 《英才》2006,(3):110-110
抑郁症是自杀的第一大因素.85%以上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倾向.10%-15%的抑郁症患者会实施自杀。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已有1200多名企业家因以抑郁症为主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而自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樊融杰 《英才》2013,(3):77-77
“农庄经济”究竟是一个噱头,还是一个成熟的产业? 当企业家不如当农场主,一拨拨的明星企业家撸起袖管去养猪种树不亦乐乎,连投资大师罗杰斯也连连看好中国的农场、山庄投资。  相似文献   

18.
郭凡生  罗影 《英才》2008,(10):98-99
我们这批人并不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拨“下海”的,之前还有两次下海潮,分别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和中期。第一拨人一般都是找工作有困难的,当时有人把他们称作“剃了头、坐过牢的”,走投无路只得下海;第二拨有不少是高干子弟,利用父母的关系拿批文,做“官倒”,靠钻计划经济价格双轨制的空子赚钱。  相似文献   

19.
20年来晃动在中国企业家眼前的是半个世纪以来各个经济大国在各自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管理理论:上个世纪40年代.人际关系训练被看作是组织成功的关键;50年代,目标管理被视为解决管理问题的新方法;60年代,分权化成为最佳方法;70年代,企业战略风靡一时;80年代,企业文化粉墨登场;进入90年代后,  相似文献   

20.
我和李国庆是非常好的朋友。1980年代,我在体改所,他在发展所,我们的友谊从那时开始。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们两人弃文从商,我做商情,他做图书商务。2l世纪初,慧聪和当当都拿到了IDG的风投。那时候,IDG每年要组织两次活动,让拿到风投的企业家研讨企业的发展和管理。这期间我们的接触就越来越多,谈得十分投机。因此,我对于当当网的IP刚}常关心。当我在新浪网上看到李国庆敲响上市钟声,当当网当天的市值超过20亿美元的时候,不禁感慨万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