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厂长经理之友》2012,(4):66-67
高志伟:这要视乎个人的有什么样的追求。若希望尽早进入富裕阶层,那当然是选择高收入;若觉得个人理想比金钱重要,那就选择兴趣。从我个人的角度看,初进入社会,经济收入的保障比个人兴趣更重要,毕竟有了牛奶与面包才有了生存的机会。魏来金:这就体现了七八十年代人跟现在的区别。过去是我做了然后我去喜欢它,是由于没有太多选择,而现在的人是选择太多了,喜欢的才会选择去做,这是有利有弊的。如果是企业的发展与你的职业发展规划一致,那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去做。  相似文献   

2.
《厂长经理之友》2012,(4):29-30
王玉成:现在研究生教育大众化,研究生和本科生差异不大。要根据个人想法,看去哪里就业,有的岗位需要文凭,建议读。去企业的话,无所谓。总体建议有机会读的话就读。薛庆志:根据兴趣、职业愿望与家庭条件决定,有志于从事研究,则读研,否则就业。  相似文献   

3.
《厂长经理之友》2012,(4):19-20
吴海:不认同“大学就是找工作”这个观点。其实很多人工作和大学的专业无关。现在所学的知识只是把思路拓宽,是锻炼思考的能力,社会上的问题远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有很多方式方法,这些都要进入社会去学习的。  相似文献   

4.
《厂长经理之友》2012,(4):72-74
白广才:社会专业不对口很普遍。所以刚出来职位选择不重要。大学学的更多应该是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聂铁良:先就业,就业质量也是因人而异,放下身段,在行业“寒冬”的情况下,进入概率低一点。可以选择充电再读,进入之后迅速提升自我,做到别人没有的你有,别人有的我精。  相似文献   

5.
《厂长经理之友》2012,(4):65-65
吴栋:有条件的话,应该鼓励他们出国也鼓励他们回来,但是出国读书并不一定比国内的人强,对于我们企业而言,我们会看他在学什么东西,他真正学到了什么东西,有什么经历,如果仅仅是有个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光环,要就业也是很难的。徐军:我觉得首先是成本的差异,在海外的学子付出的是时间的成本和教育的成本,因此回国后希望得到的薪酬会比较高,当然他们也会带来他们的优势,比如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6.
《厂长经理之友》2012,(4):110-110,112,114,115
吴栋:这个也不一定,因为学生本身有激情有思想有冲劲,他们能够发现一些不同于传统的思路。有些事情不一定要有很成熟的思想才能够成功,那些什么资金、管理、计划等都是说假的,关键是在于创新,创意很重要,现在我们这些成熟的人,有些不敢去做的东西,反而那些创业者敢去做,能够成功,这些都是比我们好的。现在是高成本的创业时代,可能在十几年前用很少的资金就能够启动一个项目,现在无论是管理还是后续的费用。  相似文献   

7.
《厂长经理之友》2012,(4):62-64
吴栋:每个行业都有它的优缺点,关键是看你对这个行业的理解有多深。你是不是真的很喜欢这个行业,你的兴趣是不是真的在这个行业里面;而且还要看看这个行业有多大的发展空间,有多大的潜力;还有就是你具备了多少这个行业的专业知识。有兴趣,专业对口,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相信你们肯定会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