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绝大多数的广告公司在创意上都缺乏策略的支持,今天想一个点子,明天想一个点子,这些点子之间缺乏延展性,有的甚至没有任何关系。少数广告公司在侥幸成功推动第一波广告运动之后,却发现第二波的广告运动不知如何下手,广告运动之间缺乏延展性。当第二波广告运动没有取得成效之后,现实的广告主开始另寻新欢了,广告公司痛斥其为"喜新厌旧",只听新人笑,哪闻旧人哭,每年的广告界都在上演悲欢离合的闹剧。新到任的广告公司,总得烧三把火,让广告主看看,于是以前的创意又被推翻,新的方案重新推出。就是这样,广告主的品牌资产被肢解了,血  相似文献   

2.
广告公司面临很大的变革,这个变革来自于媒体的变化,广告业与媒体密不可分,媒体是承载idea的界面。未来如何建立品牌?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发展创意?  相似文献   

3.
《品牌》2016,(1)
改革开放以来,欧美品牌纷纷落户中国。欧美市场与中国市场的巨大差异,迫使欧美品牌调整其在华广告活动。本研究通过对广告公司从业人员的深度访谈和查阅相关文献,获取16个案例,发现本土化策略分为四个层面:产品本土化、定位本土化、创意本土化、呈现本土化。其中,创意本土化最能体现文化的深层内涵:从"赋予个体独立于社会之外的意义"到"己在群中";亲子关系从独立平等转向儒家的亲慈子孝;夫妻关系从二人世界转向儒家的夫唱妇随、开枝散叶;在两性关系上,从取悦异性转向儒家对性别角色的社会期待。  相似文献   

4.
日前参加北京国际广告创意趋势论坛。听到张百清老前辈关于品牌话语权的一番话很受启发.他说“我做广告将近三十年,今年五月被我的客户征召过去做企业形象的事情。从乙方到甲方.企业老板经常想要对社会表达一些话语权的时候,广告公司并没有意识到,广告公司提的都是一些创意点子。  相似文献   

5.
面对中国市场品牌意识的觉醒,面对中国广告公司发展中出现的优胜劣汰的品牌化趋势,面对广告主对广告公司品牌的日趋重视,现在公开宣称不做品牌的广告公司越来越少了。  相似文献   

6.
梁佐林 《中国广告》2001,(12):22-25
品牌是生命系统.品牌在实践中表现出的独特个性.常常显露出像人一样的生命光彩.奥格威认为.每一个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品牌都会具有人的个性和特征.有其自身的形象和内涵——特殊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质。针对品牌内涵的挖掘.20世纪50年代.美国 Grey 广告公司提出了"品牌性格哲学".日本小林太三郎教授提出了"企业性格论".从而形成了广告创意策略中的另一种后起的、充满生命力的新策略流派——品牌个性论(brand personality)。该策略理论在回答广告"说什么"的问题时,认为广告不只是"说利益"、"说形象",而更要"说个性"。由品牌个性来促进品牌形象的塑造.通过品牌个性吸引特定人群。在广州的一个精品楼盘——中海名都的推广中,蓝色创意充分塑造和发挥了其品牌个性的独特魅力,从而创造出品牌的  相似文献   

7.
"创意"与"促销"在某些广告人的心中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创意是"阳春白雪",促销可是"下里巴人"呀!然而,当市场上80%以上的产品进入成熟期,促销成为重要的品牌竞争方式时,这两者无可奈何地握手了!因为客户有这方面强烈的需求,视服务于品牌为天职的广告人无法回避。如何把创意的精神贯穿于促销式的策划中,成为新时代广告公司的重要课题。事实上,这也为有创造力的广告公司尤其是本土广告公司提供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8.
塑造品牌的“三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新安 《品牌》2002,(1):39-41
<正> 塑造品牌主要是三个方面的事情:一个是产品的生产方;一个是广告公司与营销公司;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市场方面的响应(也就是消费者)。这三者都是塑造品牌的强势力量,哪一方面的用力都会为品牌的塑造产生重大影响。然而,现实的情况是,塑造品牌的服务变成了广告公司与营销公司、公关公司等产品边缘公司的事情。实际上,这两年的品牌热,是不断成熟的市场进逼所造成的,而对于产品一方与市场一方大多呈现一种漠然的状态,于是中间力量如广告公司之类就成为了打造品牌的比较活跃的分子。而在这里我们想突出同样重要的其它两个部分。  相似文献   

9.
黄合水 《广告大观》2007,(11S):141-141
为品牌建立一个识别系统,这几乎是每个从事品牌相关工作的人都熟知的事情。实际上许多广告公司、品牌咨询机构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为企业创建或完善一套品牌识别系统,尽管对于品牌咨询来说策略也许更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周晓农 《广告大观》2010,(10):24-25
创意,不是品牌传播中的唯一的关键因素。但是,对于中国品牌来说,更精准有效的创意传播则显得尤为珍贵。成功的广告传播就是优秀的创意加上正确的媒体计划,而在创意上,中国品牌显然做得还很不够。  相似文献   

11.
《广告大观》2014,(8):117-117
协同即关系,品牌协同创意就是品牌与消费者建立亲密关系。协同创意是消费者在认同品牌核心价值的基础上,有取舍有差异地参与品牌建构的各种传播活动,形成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类似博弈的协商认同关系的过程。协同创意是一个协商博弈的过程,更是一个建立关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我们更希望能找到一个适合本土公司的发展的品牌推广方式。在品牌力和销售力上形成一种平衡,传播品牌的同时能确保销售,至少能够让企业生存。《中国广告》:在本届大会上,唐神获得了2011中国广告全案服务大奖,您认为和同行相比,唐神的优势在哪里?沈刚:我们是更懂中国的品牌管家,我们最近在和一个日本的企业合作,在中国并不是没有日本的广告公司,但是它们为什么和我们合作,这就是因为我们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和熟悉。这就是我们的优势,就创意而言,我们和国际广告公司没有什么差  相似文献   

13.
刘胜义 《中国广告》2005,(12):154-155
某个品牌为公众所熟知,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不会例外的是它们进入中国市场都有自己非常鲜明的个性和定位。不管是多大的集团,在什么样的国家和地区,品牌本身的DNA都要得到延续。广告公司也不例外,明确公司的定位能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客户,使它们的品牌能迅速成长起来,和品牌接触的经验告诉我们客户希望广告公司为自己带来什么广告公司不一定要最好的,重要的是能让客户的品牌树立到最好。要想打造客户的品牌,让它们光可照人,首先要擦亮自己的品牌。  相似文献   

14.
张妲 《中国广告》2004,(5):84-87
随着创意产业的兴起,文化创意也必将走向品牌化之路。文化创意产品因其不同于以往的物质产品的文化特性对塑造品牌提出了更多的问题,有更多可以发挥的余地。本文以几米这个跨越两岸的百万畅销作家,同时也由墨色国际打造成为一个成功的文化创意商业品牌为例,通过分析几米品牌的品牌定位,图像授权、异业结合、开发周边商品等品牌营销的企业化经营之路,试图给文化创意品牌塑造提供一些有益的养分。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广西创意产业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涌现出一大批著名的创意品牌.纵观近年来广西创意产业和创意品牌的发展,产业缺乏科学的品牌价值评价体系以及企业缺乏对市场结构、产品定位和品牌运作等方面的把握.因此,要在政府领导下发挥行业协会的平台作用,协调好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市场、企业与企业以及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应对市场和政府在文化资源配置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在如今的"体验经济"时代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与广告公司认识到"深度"关系营销和整合营销传播的重要性.体验式营销就是一种有效的整合营销传播渠道,本文着重从品牌营销的角度论述体验式营销这一理念的重要性.探讨了如何把消费者真正置于企业一切活动的中心位置,怎样用品牌的各种表现方式全方位、立体地包围目标消费者.  相似文献   

17.
品牌核心创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有人说,广告代理商是个没有记忆的行当。每年每天有那么多广告,消费者能记得几个?他们知道哪支广告是哪家代理商做的吗?我想答案都是很少很少。所以,打进这个行业开始,我就听到这个问题:一个广告代理商的价值到底在哪里?作为奥美的一个创意人员,我相信代理商的价值在于协助客户建立一个优秀的,难以取代的品牌。同时,我们也相信创意是为品牌服务的。而创意为品牌服务的具体体现,就是依循策略发展出品牌的核心创意,并通过不同的创意表现,不断地强化这个核心,更好更快地建立品牌。奥美前任全球总裁曾经说过,95%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市场营销中,众多企业血拼价格来抢夺有限的市场份额,很多同类的企业在以跳楼价兜售产品的背后,往往也会出现鱼死网破的惨痛局面,让我们不仅感叹到"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本文分析了注重品牌推广的情感交流与心理需求,对同类品牌形成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论述了品牌营销就是要给消费者打上购买的烙印,积极拓宽品牌的影响深度,探讨了创意的灵感加机智的品牌推广策略,才能真正突破品牌营销的壁垒。  相似文献   

19.
对于品牌与广告公司,社会化媒体与社区营销犹如一场龙卷风扑面而来。我们所要思考的是如何顺风而为,让品牌行得更远。  相似文献   

20.
高峻 《中国广告》2007,(4):38-41
在广告界群雄逐鹿的激烈竞争中,一批华文广告人凭借自己特有的理念和运作方法.为品牌开辟道路。做出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他们已经开始吸引企业的目光,很多企业专门从他们那里寻求解决方案。在他们的创意中体现出很多明显不同于国外广告公司的中国韵昧。他们已成为业界一股生机勃勃的力量。谈创意趋势没有中国元素的加入,这个话题就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