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捕骆驼     
《大众标准化》2010,(12):55-55
<正>父亲带着3个孩子到沙漠猎捕骆驼。父亲问老大:"你看到了什么?"老大回答:"我看到了猎枪,还有骆驼,还有一望无际的沙漠。"父亲摇摇头说:"不对。"父亲以同样的问题问老二。老二回答说:"我看见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还有沙漠。"  相似文献   

2.
<正>编辑同志:2007年,我应聘到某公司工作,签订了2年期劳动合同。进入公司不久,公司便开始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即对连续两个月考核处在末位的3名员工予以解聘。上两个月,我虽然均超额完成了生产任务,但考核中依然是车间最末一个。近日,公司通知我,按公司"末  相似文献   

3.
<正>车票打孔查票员来了,威尔逊先生才发觉忘记带月票,他想了想说:"我不是逃票的,你看,我这张诚实的脸就是车票。"请把脸伸过来吧,我的职责是在车票上打个孔。"学费怎么算课堂上,老师训斥不遵守秩序的学生:"不要讲话了好不好,你们要讲到上面来讲。"到上面去讲?"一个学生轻声嘀咕起来,"那学费怎么算?"  相似文献   

4.
谐趣园     
<正> 舍不得三人吃酒行令。令官出题:"一要有去无回,二要有去有回,三要顺势,四要舍不得。"令官先说:"弓上箭有去无回,梁上燕子有去有回,拉弓射雏燕——顺势,要我送给你们,我还舍不得。"第二个说:"浪里波有去无回,鸡上墙有去有回,伸手掏鸡蛋——顺势,要我送给你们,我也舍不得。"第三个说:"口里痰有去无回,鼻里涕有去有回,鼻涕淌到嘴里——顺势,要我送给你们,我更舍不得。"  相似文献   

5.
假名     
付劲松 《乡镇论坛》2010,(36):M0002-M0002
<正>走出楼道,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拦住我,给我鞠个躬,拿着小本本和笔,非要我签个名!我笑笑说:"小朋友,认错人了吧?"咱不是领导,也不是明星,这算什么事啊。小男孩认真地说:"阿姨,行行好吧。"我赶着上班,顺手写个假名,扬长而去。  相似文献   

6.
刘红云 《经营者》2001,(11):46-47
<正> "我要从南走到北,还要从白走到黑,我要大家看到我,却不知道我是谁……要爱上我就甭后悔,总有一天我会远走高飞……"崔健这首歌在80年代的大学校园风靡一时。张彬当然不会忘记。只不过他的道路和方向恰好跟歌里唱的反了个个。从海尔到科龙,从北方到南方,骨子里不安分的东西驱使他不断寻梦。在广东,他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缘分的天空。海尔10年——海尔的10年,给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张:想起来千头万绪。是铁杵磨成了  相似文献   

7.
巴渝子 《经营者》2001,(11):48-49
<正> 新世纪的年还没过完,多年不见的朋友华打来一个电话,请我抽空去一趟。华是一个非常成功的"青年企业家"。4年以前,在他居住的城市成为一颗经济新星:从1992年到1996年,他由经营副食到批发白糖到经营石油到开发房地产,只用了4年时间,就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完成了核心能力确立,完成了从个体户到公司到企业集团的三级跳。到我1997年采访时,他已经拥有了3000多万元的资产,而流动资金竞高达千万。那时他曾将那些存款单据一张张地展示给我。我感到不可思议。我为他写了一部很长的报告文学。完稿后我也不可思议地给他写下了三个预言:到一个更大的市场去发展;下世纪初资产过亿;有失误,但不会破产。因为忙,过了一段时间我就把华的电话忘了。华却没忘,他又把电话打过来,他告诉我公司已经搬到武汉,不再是他原来  相似文献   

8.
方园 《乡镇论坛》2010,(34):39-39
<正>编辑同志:我与丈夫早有矛盾,只是碍于孩子正读高中而未离婚。三个月前,丈夫趁我回娘家之际,拿着结婚证、户口簿、身份证等有效证件,到一家我设置了凭密码支取存款的银行,申请对我开户的存折挂失。银行照办并补发新存折后,丈夫又以我的名义向银行申请撤密,在"客户签收栏"签署了我的名字,随即取走了全部20万元存款,  相似文献   

9.
贫富辩     
<正> 《马太福音》中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国王外出,行前,交给了3个仆人每人1锭银子,吩咐他们去做生意。国王回来后,第1个仆人说:"国王,你交给我的1锭银子,我赚了10锭。"国王于是封给他10座城邑。第二个仆人说:"国王,我赚了5锭银子。"国王封给第2个仆人5座城邑。第3个仆人说:"我非常珍惜国王给我的1锭银子,怕丢失,一直用手帕包着,从未拿出来过。"国王有点不高兴,命令将第3个仆人的1锭银子收回,转手奖给了第1个仆人。这个故事寓于的道理,经济学家称之为  相似文献   

10.
2011年暑假期间,我们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去旅游.旅程是短暂的,美丽的桂林山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给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却是陈导游——一个胖乎乎、矮墩墩、黑黝黝的广西汉子在送我们到机场时与我们的一席对话,这席话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久久不愿退去.有游客问到:"陈导,这几天,只看到你和你的助手与五个司机一起在忙活,就你们几个人应付我们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好辛苦哟."陈导游回答到:"是辛苦呀,但是我也有很大的收获,一方面,认识了大家,让大家玩的开心我很高兴;另一方面,我也有很大的经济收获,你们知道吗?  相似文献   

11.
啊,驾照(下)     
再踏风雪学车路回国后"贼心不死"。我仍想得到一个驾照。朋友们提出三条建议:——找人到其他单位开封介绍信;——到外地拿驾照,然后转回北京;——干脆,跑一趟白沟,掏钱买个假照。学车,领照,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值得这样"欺骗中国政府"吗?我很不好受。"嗨!哥们儿,准备6张一寸免冠照片、3200块钱,带上身份证,明儿找我一下。"说话间又是半年,1996年元旦后一天,那位热  相似文献   

12.
做事如做人     
陈丹凤 《河北企业》2003,(10):40-40
<正> 谈到如何用人,一位房地产企业老总说:"关键是要看一个人做人的能力与做事的能力。"为了阐述这个观点,他讲了三个小故事:一、一个做生产资料的商人乘火车的时候遇到一个50多岁的老伯。他买的是一个底层的卧铺,而老伯是顶层的卧铺。他无意中发现老伯好像不是很方便,就说:"我是不是可以跟你换一个位子,这样你坐在下面可以方便一点。我在上面,我年轻,爬一下,没什么问题。"当时这个老伯很感激。这样交换了位子,双方在旅途简单沟通了一下,就各分东西。几年后的某一天,两个人在北京路上又碰见了。北京路是做生产资料的一条街,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番对话:"哎呦,我们好像是在火车上碰见过,上次你还让床位给我。"你到北京路来干吗?"我是来采购××生产资料的。"真是巧,你要买的正是我经营的产品。"这样,由于他们已经有了互相信任的基础,一笔100多万的生意就轻松成交了。  相似文献   

13.
隔墙有耳     
<正>前几天,我到市里一家单位办事,一时内急,便赶紧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楼道那边的卫生间里。进了门,我"砰"的一声把小间锁上,刚要方便,突然,隔壁的小间里传来一个男人的问话:"兄弟,你好吗?"我不知道怎么在这还能碰到熟人,却怎么也咂摸不出他是谁,便礼貌地回答道:"还好。"  相似文献   

14.
你如果喜欢小时代,那就享受它;如果不喜欢,那就无视它,然后看看自己该做点什么如果你关心到这两部以"小时代"命名的电影,关心到围绕着导演郭敬明的争论,我想你会和我一样感慨:我们终于可以进入到一个小时代。"大时代"的魔咒困扰了中国的年轻人如此之久。每一代人都会感慨自己生活在一个大时代,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然后萌生出宏大的愿望。但看郭敬明电影的这群年轻人,自豪于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星  相似文献   

15.
齐树峰 《乡镇论坛》2010,(15):34-35
<正>2009年12月5日,"中国企业家2009年度年会"结束后,在活动晚宴上,李浪和新希望集团老板刘永好一起到媒体席敬酒。刘永好与媒体人士礼貌寒暄,李浪却挽起袖子,大着嗓门说:"我是个粗人,宣传的事情各位多帮忙,粗活重活由我来,两肋插刀的事我来做。嗯!两肋  相似文献   

16.
<正> 6月5日连着下了一个月的雨,所有的东西都长了霉。最倒霉的是电视,乱音、屏幕上除了波浪线什么也没用,无论选哪个频道都不清晰。我只好到附近的电器雏修点去求救。维修点里有个小师傅正在修一台电视机,他听我说完以后头也不抬地说:"把电视拿来再说。"我说:"大约要多少钱?"小师傅仍是没抬头说:"这就要看情况了,开盖50元,其他另外算,毛病不严重的话,三五百元差不多。"他说得轻松,我听得惊心,加上请人抬电视,这费用可  相似文献   

17.
《楼市》2009,(7)
姓名:小琼年龄:30职业:公司职员入住时间:未入住"六个月了,到现在,我家足足装修了六个月了!不但装修没有完工,前面已经装修好的部分又‘漏洞百出’,需要返工。这套房子真是让我有心力交瘁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上帝与水     
<正>水对上帝说:"在你创造我的时候,为什么要把我置于最低下的地方呢?这是不公平的。"上帝听了水的话,对水说:"天地之间,万物之中,你可以到最高处。"于是水因热而蒸发为云,飘游于万物之顶。水感到很满意。可没过多久,水厌倦了。它抱怨说:"我原本是纯洁的,现在却让我同尘埃为伍,况且,我也不喜欢这种随风漂泊的生活。"上帝想了想,对水说:"我可以满足你。"于是,天气骤冷,水凝而为雪,飘洒于万山之巅。水感到很满足。  相似文献   

19.
诚实的店员     
《人力资源》2015,(6):96
哈洛到一家商店当店员。上班的第二天,一个老店员吩咐他把装在塑料袋里的垃圾拿出去扔掉,他却一动也不动。老板问他:"为什么不听老店员的话?"哈洛说:"如果我听了他的话,就违背了您的话。您昨天对我说:‘你在我的店里,一定要十分诚实,绝不要往外拿店里的东西。"启示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刻板的"遵守"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而且会误事;这样的人很不讨人喜欢,即使对于那些规则制定者  相似文献   

20.
<正>我常常对员工们说:客户是用国际的服务标准和理念来衡量我们,那么我们就得以高素质的水平要求自己,提升自己,能够和客户站在一个平台上和他们交流沟通。从事物业管理我已步入19个年头了,我经历了这个行业从诞生、崛起到发展壮大的历程。这一路走来,有辛酸,有欢喜,更有收获。给我感触最深的是,物业管理行业发生了三大变化。首先是物业服务由"管理"变为一种市场化的服务;其次,物业管理主体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