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读书漫谈     
曹文轩 《秘书工作》2010,(12):47-49
古人对读书很在意,尽管读书人在社会上位置不高。但读书与读书人是两回事。看不起读书人,但看得起读书,于是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萤入疏囊”(《晋书·车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相似文献   

2.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书是良药,是滋养人的“补品”;书是甘泉,可以拯救人的灵魂,丰富人的心灵。读书让人变得聪慧。读书让人明辨是非,增长才干和见识。  相似文献   

3.
孙建科 《民营科技》2009,(12):245-245
治国安邦,读书为要。全民读书关系民族精神境界,决定国家前途命运。今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温家宝总理在国家图书馆发表讲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党中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是掌握知识、增强能力的根本途径,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必由之路。党的事业是全民事业,全民素质影响国家兴衰。渎书是令民的共同使命,无人可例外。提倡全民读书,应抓好三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天若有情天亦老。"转眼间,已是数九寒天了。 数九那个寒天下大雪。雪夜里,最是读书的好时间。 读书,难道还要挑时间吗? 也要也不要。真正的读书人,固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读书,都能读书,但什么时候最宜读书,或最适合读什么书,也还是有个说道。  相似文献   

5.
读书的滋味     
楚奇 《上海企业》2011,(11):94-94
有有人说,古人读书时喜欢在书中加些香草,故有"书香"之说。而梁实秋先生则在他的读书札记中直白:"书香,乃油墨之味也。"油墨而谓之"香",非读书人难识其理。世上之书,皓若天上繁星,读书之味,可谓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书既可以守业解惑,亦可以娱乐消闲,各有所需罢了。西汉学者刘向  相似文献   

6.
读书之宜     
周烨 《审计月刊》2004,(9):46-46
读书是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多少人因博览群书而终成一代风流人物,名彪青史;又有多少人因无力读书,无心读书或者无暇读书而使本来可以成功的机遇白白流逝,造成无法弥补的终身遗憾。读书有法但无定法,读书无规但有常规。书究竟应该怎样读才更有益于修身养性齐天下?才更有裨于强心健身明事理?这个永恒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读书静思     
任东明 《秘书工作》2010,(10):49-49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只有真正的读书人方能达到这样的淡定从容.因为读书,能怡情养性."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这是明代于谦读书时进入静心境界时的所感.静下心来,全然沉浸在书中的世界,或拍案叫绝,或会心一笑,或掩卷沉思,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8.
闻实 《成功之路》2011,(3):47-48
林语堂(1895—1976)是位在国际文坛上知名度很高的作家、学者,学贯中西、著作甚丰。晚年用英文写作,并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林语堂还是位超级爱书者,一生以文章书籍为业,文章多以书为题。品读他的《读书的艺术》,深感他道尽了一个读书人精微练达的读书感悟,极富趣味,又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9.
读书三境界     
在我看来,读书可以分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马克思、鲁迅、顾准式的读书境界。他们读书不仅为自己,更为天下。马克思读书写《资本论》,让天下有革命倾向的人生出实际的革命念想;鲁迅读外国书译外国书,有为中国人“盗天火”的神圣感;顾准读书研究希腊城邦式民主,试图解开“文革”发生的社会历史根源。这个读书的最高境界只有一一代伟人或哲人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10.
读书是金     
读书是金读书人的幸福,多在读书求知的过程中。凉夜孤灯.捧书卷,闻墨香.每每细读,像盛夏里吸吮冰凉的饮料,甜滋滋、凉悠悠。读到深处.偶有顿悟,抓起笔来,疾书几行;读到疑处.穷追不舍.翻拣查核,抢断胡须.直到探脑得珠才作罢;读到奇处,跳将起来,击掌叫绝,...  相似文献   

11.
回味读书     
观看完体育比赛,人们会回味运动员那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欣赏完文艺演出,人们会回味艺术家那精彩绝伦的演技;享用完美味佳肴,人们会回味厨师那色香味俱全的厨艺……回味,是一种诗性情绪。至于读书,回味似乎更隽永、更厚重。回味读书,可造心境。在慢慢掂量中,在细细思量里,读书人款款走进智慧的芳圃,采撷思想的精华,畅然有了不受名缰利锁束缚的自由。明代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人一旦读出悠然、超然、淡然的好心致,还怕品不出书魂、书香、书韵?回味,就像吃豆腐干,咀过来嚼过去,临了…  相似文献   

12.
品味读书     
雨夜读书,别有情趣。静夜中,小窗外,雨声细密;明灯下,好书在手,人与影成双,别成意境陶醉中,天地古今,仿佛是从书中走来,恬淡而悠远。  相似文献   

13.
读书的习惯     
读书是一种兴趣,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嗜好,也是一种消费。书籍是沟通情感,丰富阅历,扩大视野,传承文明的载体。电脑网络以人们意想不到的速度发展起来,正在悄悄地走入普通人家。用户可以网上购书,网上读书,开创了人与书籍关系的新方式和新途径。然而,这不是一般读书人的路子。一般读书人,依旧循着借书购书藏书读书这样一条传统的路子,打发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品味读书     
丰云 《审计月刊》2005,(8):52-52
书籍,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赋形,心灵的钟声,宇宙的精神。读书,尤其是读优秀的书,我们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生存自信,做人必备的才智和勇气。读书是一种精神沐浴。读书带来的丰富的想象,舒畅的感受,源自心灵与心灵的会意。  相似文献   

15.
读书是什么     
王宇华 《秘书工作》2011,(12):18-18
读书是精神的约会。明代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从繁忙的事务中抽出身来,从尘嚣中静下心来,走进书的世界,咀嚼精美,探寻奥秘……就像恋爱中的人儿给你一缕阳光,融化你心间的冰凉;给你一缕春风,消除你内心的浮躁;给你一壶绿茶,让你回味无穷;给你一曲高山流水,让你相见恨晚、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6.
陈敏 《秘书工作》2010,(6):49-49
近日,—位领导同志与广大网友交流读书体会时倡导要“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读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这为我们点明了“为何读、读什么、怎样读”等基本问题。“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意义,阅读的方向和要求,以及孜孜以求的精神和态度;“读书活、读活书、活读书”强调的是科学的阅读方法和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17.
读书悟人生     
天高夜静、万籁俱消之时,也恰是读书的最好时辰。一卷在握,如清风明月满怀、如东篱菊香盈袖。书在读,读其语淡味长,智藏其中之玄妙;书在悟,悟其深远意旨,玄机妙合之智慧。人生就像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寻找清静的心灵家园。人生在书中,读书悟人生。  相似文献   

18.
读书的功用     
关于读书的功用,古今中外的仁人志士有过不少精辟的表述,例如,“书是人类进步的梯阶”“知识就是力量”等。比较真切的,是英国培根所言:“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孤居之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淡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有点庸俗的是世人常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至于读书还有疗伤治病的功能,那是笔者从于幼军在经历一场人生沉浮起落中得出的深刻感悟中获知的。  相似文献   

19.
闲话读书     
如果从识字始便算读书,那我至今已经读了八十多年书了。在书海中翻腾这么长时间,说没有可说的经验或窍门,容易被人怀疑为不说实话、欺瞒后学,甚至是学问上的吝啬鬼,但我确实说不出什么成本大套的读书法,也不会开连自己都没有读过的书目,更不愿故作高深,侈谈经验,把后学说得云山雾罩,反而让人望书却步。因此,每当有学生或晚辈问起我如何读书时,我总是说些片言只语的心得。这里,我将一些曾讲过、说过和写过的话,略加条理,以答客问的形式说些有关读书的“闲话”。  相似文献   

20.
吴晗 《乡镇论坛》2011,(30):45-45
古代人读书很不容易,因为在印刷术和纸没有发明之前,一般人是读不起书的。第一,书很贵重,得用手抄写在竹简或者木牍上,一片竹简、木牍写不了多少字,几部书就装满了好几辆车子,有人说“学富五车”,说的是念的书超过五部车子装的简牍,其实用今天的眼光看,五个车子的书并不怎么多。孔子念书很用功,“韦编三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