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京菁 《新智慧》2004,(4A):35-36
《准则》是对内部审计人员审查与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的规范。《准则》所称内部控制,是指组织内部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提高组织运营的效率及效果而采取的各种政策和程序。  相似文献   

2.
杨宏图 《新智慧》2005,(1):54-55
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贯穿于整个组织,需要与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打交道,测试和评价他们的工作,并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建议向适当管理层报告。本准则就足针对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活动时,与被审计单位、组织适当管理层等相关主体进行结果沟通时应注意的问题所做的规范。  相似文献   

3.
杨宏图 《新智慧》2004,(7A):35-35
一、制定本准则的目的与依据 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8号——后续审计》(简称“本准则”)的目的在于规范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后续审计工作,并且对确定后续审计方案以及对后续审计的实施程序等相关问题进行说明,以确保后续审计能够顺利实施,对被审计单位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纠正存在的问题具有监督、检查作用。  相似文献   

4.
黄京菁 《新智慧》2004,(8A):35-36
一、制定该准则的目的 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审计督导》(以下简称《准则》)的目的是对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工作人员的监督与指导行为进行规范,使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审计项目负责人能够进行正确督导,确保审计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管理审计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活动。随着我国企业现代制度的建立,必须改革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与方法,加强管理审计,实现从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杨宏图 《新智慧》2004,(6A):40-41
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简称“本准则”)的目的在于对内部审计报告(以下简称“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要素、内容、编制、复核、报送等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对内部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提出明确要求,以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智慧》2005,(5):79-8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性复核的行为,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相似文献   

8.
严晖 《新智慧》2005,(2):46-47
一、制定本准则的意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2号——遵循性审计》(简称“本准则”)是对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实施遵循性审计工作的规范。本准则所称遵循性审计是指,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审查组织在经营过程中遵守相关法规、政策、计划、预算、程序、合同等遵循性标准的情况并做出相应评价的审计活动。  相似文献   

9.
杨宏图 《新智慧》2005,(6):56-57
一、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的意义 本准则是针对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活动时,如何运用分析性复核这一方法进行审计所做的规范。分析性复核是现代审计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技术方法。分析性复核是将审计对象的信息、资料与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对比或计算,并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解释、查证的方法。通过分析性复核,可以迅速找到应当进行重点审查的领域。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本准则对分析性复核的执行和分析性复核结果的使用等相关事项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10.
《新智慧》2005,(2):80-80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实施遵循性审计的行为.明确相关责任,保证遵循性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相似文献   

11.
孟善春 《新智慧》2004,(12B):51-51
内部审计监督职能弱化的表现。项目安排上,同级审计陷于瘫痪,重点领域、重点项目成为审计盲区。对单位一级财务部门的审计往往没有被列入内部审计机构的工作计划,偶尔进行审计也是迫于单位领导或上级主管部门的压力而草草了事,对单位其他同级部门的审计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应付现象。  相似文献   

12.
经济责任审计具有受托性、专一性和事后审计的特点,它与一般审计有着立项依据不同,审计通知书的发送范围不同,审计时间范围不同,要求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责任人员提供的资料不同等区别,这就要求提高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龙平 《新智慧》2005,(1):36-37
安然事件后,国际审计和保证准则理事会(IAASB)为提高审计人员评估风险、发现舞弊的能力,修订发布了三个新国际审计风险准则(ISA):一是ISA315《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二是ISA330《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三是ISA500《审计证据》(已修订)。IAASB要求从2004年12B15日起执行新准则。原IAS310《了解被审计单位情况》、ISA400《风险评估与内部控制》、ISA401《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和ISA500《审计证据》一并作废。新准则与原准则相比,有七大实质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黄京菁 《新智慧》2004,(5A):33-34
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和依据。《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6号——舞弊的预防、检查与报告》(简称“本准则”)的制定目的是规范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协助组织预防、检查和报告舞弊行为,明确相关责任,降低组织的风险。本准则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的。  相似文献   

15.
管理审计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经济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及评价并深入剖析的一种活动。随着我国企业现代制度的建立,必须改革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与方法,加强管理审计,实现从传统审计向管理审计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严晖 《新智慧》2004,(2A):39-40
本准则共分四章十六条。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至第三条),说明制定本准则的目的、审计证据的定义以及本准则的适用范围。第二章“一般原则”(第四条至第七条),说明审计证据的类型、标准、复核要求以及内部审计人员取证时应考虑的基本因素。第三章“审计证据的获取与处理”(第八条至第十四条),说明审计证据的获取方法、处理以及评价审计证据的工作。第四章“附则”(第十五条至第十六条),说明本准则的解释权及生效日。  相似文献   

17.
严晖 《新智慧》2004,(9A):45-46
一、制定《准则》的意义和依据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以下简称《准则》)所称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协调,是指内部审计机构与会计师事务所、国家审计机构在审计工作中的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18.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的发展,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在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中引入外部审计,内部审计风险得到重视,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紧密联系,强调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内部审计职能不断扩展,深入计算机审计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日益重要等。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所谓内部审计是由企事业单位、部门内部专设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相对独立地对本部门、本单位某项工作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监督的行为。火力发电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随经济发展有了重大改变,而这些改变对内部审计也提出新的要求、新的任务,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内部审计正逐步成为火力发电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文准备论述的,也就是当下火力发电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所需要的调整和改动。  相似文献   

20.
严晖 《新智慧》2005,(3):54-55
一、制定本准则的意义 《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3号——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简称“本准则”)是依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第二十五条的相关规定制定的,主要对内部审计机构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活动进行规范。本准则所称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是指由内部审计机构对外部审计工作过程及结果的质量进行评价的活动。外部审计包括注册会汁师审计与政府审计。本准则就内部审计机构评价外部审计工作质量的目的、评价过程、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报告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范,有利于指导内部审计机构实施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