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前,我国政府正在着力调控房地产市场房价,成效初现.然而,由于我国房价调控目标并没有定量标准,导致调控政策的执行力度缺失,房价仍然居高不下.在当前地方房价调控目标与中央要求存在偏差的大环境下,地方房价调控目标的不合理性和局限性普遍存在.因此,地方房价调控目标应更多地考虑房价收入比等核心指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房价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趋势水平和波动水平两个视角出发,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差别化信贷政策和货币供应量可以在长期趋势水平上调控房价,但利率不能有效调控房价.在房价短期波动调控中,必须将总量调控、供给和需求结构调控全面结合起来,否则货币政策无法有效调控房价.据此,笔者提出区别考虑货币政策各工具调控效果,统筹调控的短期和长期目标,合理安排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设防房价     
房地产市场调控愈演愈烈,但商品住宅价格似乎并不给力。与中央政府对房价的调控决心相比,地方政府的配合力度却意味深长,有政府官员还口口声称“没信心让房价降下来”。市场不断爆出一线城市房价已出现松动迹象的消息,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房价是“假摔”。房价问题,又被吵得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4.
我国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如果房价波动影响到了这一目标实现,那就应该运用货币政策来展开调控,这是我国运用货币政策调控房价的法律依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状态空间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后,发现我国房价波动对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影响非常显著,从而证实了运用货币政策调控我国房价的合理性,由此提出我国货币政策要密切关注房价波动,适时运用合适工具组合调控房价,从而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数轮房价调控,在各个经济发展阶段都起到了相应的作用,本文以近几轮房价调控政策演进为主线,总结了这几次改革的一般特点,为接下来我国的房价调控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市场能否健康稳定发展,关乎整个经济发展是否健康稳定。住房价格波动已经被列入考察经济景气态势的指标之一,以至于把稳定住房价格作为宏观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我国政府自2007年以来出台了几十个房价调控政策,足以可见政府稳定房价的决心,但是事实缺事与愿违,房价依然快速上涨。因此阐明房价上涨的内因,找出调控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博弈论方法,观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的行为选择,分析历次调控政策的效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我国房价居高不下,国家出台多项调控措施,希望稳定房价,但事与愿违,越调控房价越涨。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等地住房价格竟然超过了美国。本文就美、韩两国调控房价的实施来看我国对调控房价的方向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市场能否健康稳定发展,关乎整个经济发展是否健康稳定.住房价格波动已经被列入考察经济景气态势的指标之一,以至于把稳定住房价格作为宏观政策调控的主要目标.我国政府自2007年以来出台了几十个房价调控政策,足以可见政府稳定房价的决心,但是事实缺事与愿违,房价依然快速上涨.因此阐明房价上涨的内因,找出调控政策执行不力的根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博弈论方法,观察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和消费者的行为选择,分析历次调控政策的效果,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6年我国的宏观调控没有达到降低房价的预期目标,其原因是房地产商、地方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等多方博弈,为维护各自利益,绕开国家调控政策壁垒,削弱了宏观调控力度和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房地产业是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在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下,近年来的房价持续走高,房价也成为了目前人民、政府、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针对居高不下的房价,中央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的金融政策、土地政策,以调控房价,稳定房地产市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实际效果与调控目标有着较大差距。本文以地价与房价的关系为着眼点,探讨了地方政府和房地产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房地产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影响房价的主客体因素分析及房价调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价调控必须突破政府只管宏观、不敢深入微观的市场经济管理思维定式,只有把微观管好,管到位,才能把增加住房供给、抑制不合理需求的调控目标落到实处,政府才能掌握房价调控主导权  相似文献   

12.
政府行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基于政府行为分析,通过构建评价政府行为的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度来考核政府行为与房价的相关性,得出政府行为对房价存在显著的影响.最终指出应当把房价作为考核政府官员绩效的一个重要目标,建立有关房价指标的考核体系,从而有效地促使地方政府更加积极、主动的调控房价,最终实现房...  相似文献   

13.
在地方政府债务高企的背景下,房价调控能否使资本流向非房地产部门?房价调控如果触发地方政府债务违约,宏观政策应如何应对?本文基于中国宏观经济的特征事实,引入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行为,将房价变动与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联系起来。研究表明,由于地方政府依赖土地出让和土地抵押贷款筹集收入,房价管控导致的地价下降会带来地方政府收入的下降,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偿债能力。如果地方政府债务不出现违约,那么房价管控带来的地价下降会降低地方政府从金融部门获得的抵押融资额,使非基建部门的融资成本下降,非基建部门投资和产出上升。而如果调控房价带来的地价下降导致地方政府出现债务违约,金融部门资产受损,使金融中介减少贷款和提高贷款成本,带来整个社会的信贷紧缩,经济中各个部门的产出大幅下降。进一步的政策分析表明,有必要在避免地方政府债务违约的同时,使用财政资金补充银行资本金等多种方式稳定金融中介的资产负债表,从而将房价调控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4.
在前不久闭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回归"。在随后的记者会上,温总理表示,一些地方房价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因此,调控不能放松。  相似文献   

15.
房价调控: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狂飙的房价让老百姓不堪重负,而政府的调控政策效果微乎其微,使得房价问题再度成为广受诟病的民生热点问题。房价调控的本质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本文分析了调控不力的根源,阐述了房价可调的四大理由,用均衡价格理论证明了保障性住房和限购令相结合是解决住房难问题的治本之道,用博弈论证明了房价问题需要政治解决。  相似文献   

16.
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得到快速发展本无可厚非,然而快速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却伴随着不断上涨的房价,有些城市的房价甚至已达到让人不可思议的地步,地产泡沫危机着实让人担忧。在这样一场资产盛宴中,本应该用来满足人们基本生存发展的住房却成为了市场上争相炒作的对象。政府基于保障民生、保持经济增长和防范市场风险等目的,一直以来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以遏制快速上涨的房价,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然而这些调控政策却没能挡住房价持续上涨的趋势。本文正是结合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关于房价调控历史的研究,分析我国在房价调控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以期有助于我国未来出台更加有效的调控政策,真正稳定房价、稳住市场,达到房地产行业持久健康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刘融 《中国外资》2012,(8):235-236
自2003年起,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就持续高速上涨,引发二、三线城市的跟风,俨然偏离合理价位的"房地产泡沫"已成为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房价予以调控,但成效并不明显,为此本文鉴于房地产发展现状,在分析房价居高不下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调控房价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陈蕾  熊俊  马海菲  严珊 《中国外资》2010,(20):15-18
自2000年以来,我国房地产价格飞速上涨,5年来房价年平均涨幅高达10%左右,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2004年以来,我国中央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实施了许多相关的调控政策,但对房地产市场的“降温”效果并不明显,仅仅起到了短期压制作用。本文从我国土地交易制度的角度出发,利用一系列的数据分析,试图探求我国房价调控效果不明显、价格高居不下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对房价波动和政府调控争论多年来一直没有停止过,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房价适度涨跌具有经济效应,房价大幅波动也具有负面的经济影响,关键是正确地把握“度”。本文全面分析美国、德国两国调控房价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并对我国调控房价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自2003年起,我国一线城市的房价就持续高速上涨,引发二、三线城市的跟风,俨然偏离合理价位的“房地产泡沫”已成为社会各阶层关注的焦点.与此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房价予以调控,但成效并不明显,为此本文鉴于房地产发展现状,在分析房价居高不下成因的基础上,提出调控房价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