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城市区域越来越大,人口更加密集,空气污染和水环境改变等,这些都使城市水文问题愈来愈突出,主要有城市地下水问题、城市水资源污染和城市雨洪灾害这三方面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介绍,可作为城市建设、规划和水文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以天山北坡城市群8座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水资源配置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模型通过了一致性检验;设置水资源配置低方案、中方案、高方案,对2017—2030年8座城市的需水量和供水量进行计算机仿真预测;建立水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和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对三种水资源配置方案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低方案不可行,8座城市需水总量大幅增加,缺水量高达269.66亿立方米,水安全处于不安全或临界安全状况;中方案也不可行,8座城市需水总量仍然大幅增加,缺水量高达249.17亿立方米,水安全程度仍然偏低;高方案是较优方案,节余水量1.31亿立方米,水安全状况较中方案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市化面临的生态危机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后20年,我国将进入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发展速度从年均增长0.1%提高到年均增长1%,每年进城的人数达总人口的1%,即将近1400万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给城市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针对我国当前城市化面临的生态危机,提出一些问题及思考。  相似文献   

4.
中国进入了城市化和全球化双重力量推动经济发展的全新发展时期。落后区域的中心城市在这一新的宏观背景之下,面临着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双重冲击,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在运用区域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对落后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化与全球化进行研究,从理论上可以肯定落后区域中心城市的城市化与全球化相结合发展的问题可以决定其是能够追赶发达区域、发达城市;还是更加走向落后,甚至丧失中心城市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在双循环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构建了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指数,研究城市规模对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的影响.本文发现,城市规模扩大、初期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水平较高;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水平较低;城市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会上升.研究发现,城市规模与城市化区域发展协调性间的关系满足"U"型曲线关系,在城市规模扩大初期应更加强调宏观调控的作用以促进小城市的充分发展,而在城市规模超过一定程度后,更强调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作用,以使城市能够更好地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城市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应强调政府调控的作用,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颖 《江南论坛》2013,(4):27-29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这对于近13亿人口中占9亿的农村人口来说,涉及的问题是方方面面错综复杂的。其中,关于农民居住的问题是最基本问题之一。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大约每年1200万人口从乡村转移至城市。快速城市化地区乡村空间的发展面临的种种问题,最终将严重影响到乡村居民——"人"的生活及发展,而且还会反过来阻碍城乡区域的和谐发展和环境优化。因此,对于乡村空间的重构,既要兼顾城市与乡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赵东阳 《经济师》2005,3(12):32-33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群是现代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世界经济、政治的格局。文章从城市群的基本理论和功能入手,分析了从城市化到城市群的必然趋势,并从中心城市竞争力的数学模型中探讨未来中国的城市群建设;而适应中国实际的组团式城市群将会大大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赵天旸  何鑫 《技术经济》2003,22(11):11-12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速 ,世界已进入了所谓的“城市世纪”、“城市时代” ,城市作为生产力空间的载体已日益成为区域经济适动的中心。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很多能够支撑区域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城市体系。改革开放后 ,我国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迅速提高 ,大量城镇密集区域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 ,并已经形成了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面向渤海湾的大首都圈京津塘等三大城市群 ,它们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面向 2 1世纪 ,我国各级政府从国家到地方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制定了不同层…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化速度较快、水平较高、城市密度较大的区域.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化有了显著的发展,然而,发展动力明显不足,与发达地区相比较,城市化速度明显落后,城市化水平低下.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科学发展的高度,审视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和城市群问题.  相似文献   

10.
跨地区农村人口城市化与区域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我国区域协调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人口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不一致,这也是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划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跨尺度、跨区域的农村人口城市化则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并最终形成国家主体功能区格局的一个重要方式.文章从当前的“城市农民工”现象分析了农村人口迁移对农民自身生活提高,迁入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迁出区生态环境改善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作用,并从“区域”视角分析了“地方权利边界”对农村人口转移的“机制性”限制,从城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能力、城市资源约束及城市发展空间约束等分析了城市化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客观限制”.文章提出,在国家实施主体功能区区划框架下,应通过加大中西部农村教育支持,提高农村人口人力资本水平,从长远考虑实施教育移民战略,改革区域性农村土地生产关系,在中国东中部地域扩大重点开发区范围,积极引导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化解城市地域对农村转移人口的限制,从而在实践中国农村人口城市化过程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是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是社会进步和形成城市文明的历史过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对一个区域城市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后危机阶段,我国面临着重新审视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顺应经济发展趋势和社会进步潮流选择城市化发展道路,成为决定未来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行政区划调整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管窥和衡量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以珠三角行政区划调整为主线,从历史视角回顾了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若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单中心城市到城镇密集区,从城市密集区到城市群,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区(或都市连绵区)。空间演化主要特征包括:“外引内联型”要素配置模式,自下而上的“内部膨胀型”空间演化模式,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相结合的“双轨制”区域治理演化模式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城市区域应逐步从强调城市竞争的“行政区经济”向提倡合作的大都市区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在我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导致当地生态环境问题凸显。生态基础设施是提升和改善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能力的重要手段。为此,论文从国家政策、区域经济和教育背景等方面,对大湾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大湾区生态环境问题显著,尤其是水环境问题;当前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较为完善,能有效支撑大湾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明显的政策、经济和教育优势,为大湾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最后,论文从多角度对大湾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旨在探索大湾区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途径,助力大湾区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城市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空间计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城市化角度出发,利用空间滞后回归模型定量地研究了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人口规模和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结合人均GDP、城市人口规模和第三产业比重的Moran散点图和显著性水平图发现: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表现在东部集中偏高和西部集中偏低;城市人口规模已产生规模不经济,这种现象抑制了城市人口规模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第三产业比重总体偏小,但是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会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因此,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是当今经济发展需要注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城市的发展依赖于一定的腹地,也就是它为之服务的区域。从区域的角度来看,现代大城市是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结果。本文拟探讨由于区域工业化、城市化引起的大城市人口增长及城市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作为区域核心的城市成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最为突出的单元。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发展密切相关。城市物质代谢和物质平衡问题是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物质根源,科学评估自然生态系统价值和生态系统承载力是优化城市物质代谢的基础。梳理了相应评估方法和技术,回顾了中国城市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机制发展历程,提出从城市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系统高度,通过区域协作促进城市化过程道路优化和城市生态系统保护。  相似文献   

17.
陈栋生 《发展研究》2011,(8):120-120
我国城市化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尤应重视城市的科学发展。为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什么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如何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这是须要搞清楚的时代新课题。经济科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程必定研究员的新著《从区域视角重思城市化》,就是系统探索这个时代新课题的一部力作,很值得关注城市化问题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一读。  相似文献   

18.
长三角是我国乃至亚洲和全球经济最活跃、最具竞争力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三角城市化加速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城市化模式。然而,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城市问题日趋严重,严重阻碍了长三角的高速发展。因此,解决城市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长三角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9.
论西部大开发视野里的西部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是经济区域的经济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核心带动作用.国际国内发展经验表明,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及区域城市体系的完善是促进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途径.我国"十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西部大开发要依托地域增长极,"以线串点,以点带面",最终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但问题是,西部地区是否具备推进西部大开发所要求的城市发展水平及其体系结构却值得深入探究.本文试图对西部城市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
常建忠 《生产力研究》2015,(2):63-67,161
煤水共生,采煤在给煤矿企业带来巨额利润的同时,也对水资源产生一定的影响和破坏。随着煤炭产量的快速增长和开采强度的不断加大,引发了煤炭开采区域地下水的破坏、河道断流、人畜饮水困难、水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文章分析了煤炭资源与水资源的现状,在此基础上,从水资源、水环境、水生境与水安全方面剖析了山西省煤矿区煤炭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认为采煤对水资源的影响和破坏是十分巨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