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玉华 《经济师》2014,(6):39-41
近年来我国环境形势日益严峻,环境事故频发,环境群体性事件呈多发态势。环境群体性事件不仅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造成政府公信力的下降,更有可能加剧社会的暴力化倾向,化解生态环境引发的群体性环境事件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世界环境保护的经验表明,积极推进公众参与是解决环境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方法。我国多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凸显了公众参与中存在诸多不足,文章从公众参与的视角深入分析造成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公众参与、化解我国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困局措施。  相似文献   

2.
《技术经济》2015,(8):71-78
分析了环境污染群体性事件中个体行为信息传播的成因、动力和路径,刻画了群体行为的特点,建立了行为信息传播模型,并运用行为信息传播模型与动态优化理论研究了政府对环境污染群体事件的解决问题。结果表明:政府可根据群体性事件中个人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舆情引导、澄清不良行为信息;地方政府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应明确态度以维持政府公信力,对闹事分子进行隔离以避免不良行为信息扩散,根据群众的心理特点尽快提出解决方案且给予群众以适当补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逐步推进,各类社会矛盾和冲突日益凸显,由此诱发的群体性事件频发,其中环境群体性事件已与违法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一样成为三大群体性事件之一,成为抑制社会和谐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探究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对于提高政府公信力与政府形象,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开放的继续推进,体制转换、结构调整、社会变革的进一步发展,群体性事件呈多发之势。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维护群众的合法利益和诉求,关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的基本原则、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群体性事件的处置是群体性事件应对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性的对其分析与思考,有助于将群体性事件纳入法治轨道,促进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时期我国群体性事件数量迅速上升,正在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施政和治理能力。为此,要将群体性事件纳入转型时期社会发展战略,要借助社会组织的力量拓宽群体性事件处置的主体力量,要建立健全社会管理机制和程序建设,要掌握科学的舆论引导策略,在妥善有效处置群体性事件中打造现代政府新形象。  相似文献   

6.
转型期的中国,由人民内部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增多.在治理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政府肩负着治理群体性事件的直接责任.但是政府自身在资源分配、人员结构、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局限性,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确实很难做到群体性事件应对的高效、快速、协调、灵活.因此,应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作用,可以在健全非政府组织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协调机制、法制机制、互动机制、预警机制、自律机制、监管机制、动态机制、学习机制、资源配置机制、宣传机制、评估机制、责任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治理群体性事件的运行机制.努力推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社会现在进入了艰难转型期,社会矛盾急剧增加,必须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框架的建设来规范社会行为和政府行为.从2000年开始,我们国家的群体性事件开始显示出增加的趋势.因此处理好群体性事件非常重要.本文探讨了当前群体性事件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总结了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方法和方式.尤其是现场处置对策,对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加速期,各种矛盾日益显现,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在一些地方,有的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自己并没有直接利益诉求,而是借机宣泄长期积累的不满情绪。这种社会现象很值得我们深思”。“无直接利益冲突远不是一种单纯的情绪表达、发泄,而是一种集团对集团冲突,是阶层的形成和分化”。更应令我们警觉的是频繁发生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矛头直指地方政府机关。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是公安机关在维稳创安工作中长期面对的重大课题。同时也是各级党委、政府最为关注的问题。笔者就群体性事件预防及处置对策作了肤浅的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城市群体性事件由于房屋拆迁、企业改制、行政执法失当等原因处于不断上涨的趋势。在网络的时代,话语权1的争夺越来越重要,而关于话语权争夺的空间已经超出了传统的表达模式范畴,城市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地进入到网络的公共平台传达开去,这使得政府危机管理的难度加大,后续影响更加难以消除。政府在新的环境下应找到合适的应对危机管理方法,提高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群体性事件的性质、特征和成因,制定正确的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策略,有效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多地环保维权群体性事件频发,引起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对于这些事件,现有的报道多聚焦于指责政府决策和行为不当,特别是环评制度、程序以及环境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存在缺陷,较少关注部分民众在环境事件中呈现出的“逢大必反”行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当前发生的许多群体性事件都属于污染驱动型,因环境污染冲突而诱发的社会矛盾及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多,呈高发频发态势。文章选取了15例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环境群体性事件,从经济发展、文化素质、地理条件、国家政策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由环境问题诱发的群体性事件的地域分布规律性以及其转移趋势,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近年来的扩大趋势已成为不争盼事实,这与中国当前正在经历的深层次全方位社会变迁有关。在有关群体性事件“新特点”的研究中,以网络为代表的新技术在群体性事件的诱发、促进、形成、激化抑或化解的过程中,开始扮演令人侧目的角色和作用。在一个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的中国,在一个网络社会,如果要想深化对群体性事件的进一步认识,如果要想实现更多群体性事件由“危”到“机”的转变,决不能忽略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深入分析。本文在转型社会的历史场景下,通过对群体性事件中角色冲突的深入分析,从体制层面探求其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根源,进而寻求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制度化整合机制与协调机制;同时,文章分析了网络舆情在社会公共空间建设以及民意代表方面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层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基层政府应对群体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策略,并在转型社会的秩序构建层面做出了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群体性事件的诱发成因主要有5个方面主要原因:目前群体性纠纷呈现出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新情况。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我们提出如下对策措施:第一,分清性质,对症下药。群体性突发事件大多是合理要求伴随着非法行为,不明真相的群众与别有用心的人混杂交织在一起,情况十分复杂,为此,要做到对症下“药”,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第二,指挥靠前,严密组织。在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时,领导到不到一线做工作,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领导到一线做工作,就会起到“灭火”的作用,能有效缓解紧张气氛,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为事件的有效处置赢得主动权。第三,审时度势,因情施策。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一般不宜采取以暴制暴的手段,一定要慎用警力、慎用警械武器、慎用强制措施,要以做群众工作为主,策略上刚柔并济。第四,统筹协调,主动应对。灵敏高效的指挥机构,强有力的指挥措施,各部门、各机构的协调配合和统一高效的行动,是成功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条件。第五,化解矛雷,铲除病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现场平息不等于事件得到彻底解决,关键是要做好后续工作,铲除病根。第六,健全机制,疏通渠道。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需要转换思维,着眼于坚实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群体性事件的主线是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意识冲突和行为对抗。就群体性事件的性质而言,并不能单纯地给予犯罪界定,因为其行为类型涵盖维权行为、社会泄愤、社会骚乱与聚众犯罪四种表现形式。故而,在以刑法手段处置群体性事件时,首要的任务也在于鉴别其中是否包含犯罪以及为何种犯罪,继而才能决定以何种态度、何种方式加以处置。  相似文献   

17.
民意能否顺利上达政府决策管理部门,关系着政府能否及时有效地处理群众问题,保持社会健康稳定和谐发展,民意诉求渠道建设就尤为重要.本文以乌坎事件为例,具体剖析事件过程中官民沟通渠道存在的问题,以及事件解决过程中民意诉求渠道的重建,总结我国在基层民主中民意诉求渠道建设的得失,并对我国基层民主民意表达机制的构建提出针对性建议.乌坎事件是2011年中国影响最大的群体性事件,其突发和解决过程都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政府应对此类事件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同时也引起了政府对构建顺畅的民意诉求渠道的重视和关注,为促进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和维持社会稳定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8.
由于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研究环境问题对社会稳定的影响,需同时考虑经济、环境和社会稳定三者的关系。基于CGSS 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环境问题会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经济发展会降低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而如果将环境问题作为中介因素,那么经济发展会通过环境问题增加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和程度。因此,要坚持绿色经济的发展理念,同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增强民众对经济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信心,促进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9.
社会冲突论下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冲突是西方研究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学理论,科塞指出现实性和非现实性的社会冲突的区别,也指出“社会安全阀”可以运用潜在的冲突维持社会结构。农村因环境污染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是转型时期由于经济利益冲突、农民的环境利益诉求渠道不畅、司法救济对农民的环境利益保护不足等因素而导致的结果。对农村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应通过发展农村“绿色经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立法、健全环境司法诉求渠道、建立应急预警机制、依法处置冲突等方式,来积极化解转型时期的农村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20.
维护社会稳定不但是我国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当各类上访事件、暴力维权事件、群体性事件,特别是环境污染、房屋拆迁、土地征收等因素造成的暴力抗拒拆迁和群体性事件成为现在社会不稳定的原因。对社会稳定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引起政府和党的格外重视。本文在阐述建立社会稳定风险体系所具有的意义基础上,对目前社会风险评估体系的局限性进行分析,并研究和探索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体系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