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农业系统作为人类在与自然协同进化过程中所积累
的知识经验与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是生态实践智慧研究的重
要对象。然而全球唯一的城市农业遗产——宣化传统葡萄园,
囿于现有研究大多停留于客观属性的描述层面,尚未揭示在客
观属性背后,传统葡萄园作为人与自然相作用的文化景观所蕴
含的机理,故不能全面揭示其延续千年的原因。因此,采用文
献回顾、田野调研和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场地选址、种
植方式、空间布局和生境结构4个方面切入,总结作为半干旱
地区的庭园农业,宣化传统葡萄园经久不衰的生态实践智慧在
于“因地制宜”与“协同共生”2个方面。最后指出宣化葡萄
园所蕴含的生态实践智慧,对于其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的地区
而言,要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创造适宜的耕作方式,并且通过
协调“三生”关系,以集约高效的方式应对不利的人居环境,
从而构建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魏连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6):31-34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倡导的是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谐,强调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突出问题是生态危机。其中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是造成这一危机的根源。以经济理性为主导地位的资本主义必然破坏生态环境,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显然无力解决生态问题。要想彻底解决生态问题,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只有从社会制度上废除资本主义,建立生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6,(1)
传统环境营造技艺是古人在不断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逐渐成熟的建筑与景观营造技艺,其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包括对自然材料的巧妙运用、高度适应性的结构设计以及节能节材的工艺体系。通过对传统环境营造技艺的生态智慧研究,来探寻其在当代设计产业中应用与推广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少有的古代规划与营建知识体系的鲜活载体和典范工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面对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恶化、资源趋紧、特色缺失、文化断层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归纳提炼其所蕴含的三大生态智慧核心,包括“遵循自然的形制格局”“功能融合的空间形态”和“物尽其用的营造法则”。针对其当代发展困境,基于生态智慧理念分别从“消减胁迫因子,提升生态韧性”“精明管理土地,优化产业结构”“传承空间要素,更新场所环境”“关注人文感知,回归设计本原”4个层面提出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保护策略,以期为山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通过对生态哲学的反思,引申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哲学,从“天人合一”存在观、自然无为实践观、朴素消费观三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蔡峰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7,22(2):128-129
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形式,美术作品有着丰富的现实内涵。中国传统美术作品的美学基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方面分别研究了中国山水画、农村年画、民间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和谐思想,并发出了以和谐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美术创作的倡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对中国古代传统生态观念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中国古代社会人们主要是在从对自然的敬畏到崇拜,再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生态保护的意识;其次,人们认识自然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认识人类自身,用自然的和谐秩序来界定、比对和建构和谐的社会秩序需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所谓的“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的保护观念。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传统和建构新型的生态观。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经济中所承担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而作为世界文明构成中不容忽视的部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也逐步吸引国人和世界人民的兴趣和关注.本文对中国传统元素的一些内容加以介绍,并且概括了目前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特点与传统元素的运用原则,进一步对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特点与室内设计中传统元素的运用加以阐述,在此基础上对中国传统元素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并给出一定的讨论和建议,为我国当前室内设计领域内积极有效地利用中国传统元素,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特点得以发挥,推动我国室内设计专业朝向中国特点发展而提供科学地参考,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圩田作为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江淮地区重要的传统生态智慧。现如今圩区新城建设面临着洪涝风险加剧、生物多样性降低和传统聚居模式不再适用等多种难题,亟待传统生态智慧的重新引介与适应性发展。梳理总结了传统江淮圩田系统景观再生的动力学机制,提出圩田系统包含水、地和人3个维度,其实现景观再生的关键是经济-环境-社会系统的耦合及产生的综合效益。圩区新城建设应致力于保护圩田系统耦合关系的物质载体及其空间格局,重新建构系统新平衡。以安徽舒城杭埠新城为例,提出适应新语境的再生规划设计策略:1)倡导基于圩田系统的低影响开发;2)发挥圩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建设依托圩田空间结构的开放居住组团,为传统生态智慧在当代的再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国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发展模式也日趋多样化,但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仍有许多地方经济发展欠佳,有的虽然经济有所发展,但却以牺牲生态环境作为代价。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活的有机结构体系,对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各种要素的流动、组合形式,对整个经济过程的决策和调控,都将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态与生存智慧相生相伴、关系密切,但却有许多
的差异。离开系统的认知分析,简单引用实践案例有可能混淆
生态与生存智慧的异同。生存智慧是人类的基本能力,生态智
慧则是人对于生态环境变化规律的认知与运用。生态智慧研究
需要辩证思维以突破单纯线性与逻辑思维的局限,通过探索人
居诉求与生态环境供给之间的耦合关联,以获得人居环境可持
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儒家和道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发挥着天人和谐的社会功能,学习和借鉴中国传统生态伦理观,为生态文明的发展寻找文化支撑,对现代生态理论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民居从原始社会的穴居、巢居发展至今,建筑中蕴含的生态思想一直的延续了下来.通过分析传统民居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生态观念,目的是希望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运用到现代居住建筑中去,并在此基础上指导并发展我国现代居住建筑生态设计.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保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人们就已经具有了环境保护意识。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保护自然资源,尤其是生物资源的重要性,倡导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反对过度利用和破坏性的开发。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对于环境保护思想也有很多记录,这些记录记载了古代先哲及人民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保思想。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随着中国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乡村生态破坏加剧,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成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现实需要。基层政府、企业单位、乡村居民作为主要治理主体,存在着治理意识淡薄和主体之间各自为政的治理状态,这就要求治理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权责作用,构建治理主体的整体性结构,不断形成多元协同共治的治理主体格局。在乡村生态治理过程中,认识乡村生态治理现代化的主体共治逻辑不仅要明晰治理主体间是利益共同体,还要通过人与自然互为主体性来把握人与自然也是利益共同体,让中国乡村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