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碳经济是"浅绿色"的经济向生态经济过渡的生态资本主义的历史形态。这是因为从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来看,它并未超越主流经济学的理论范式;从低碳经济的倡议来看,它是民主社会主义的生态化改良纲领;从低碳经济话语霸权和实践来看,碳市场本质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生态化转型。面临"低碳陷阱",我们应该建立生态社会主义低碳经济的话语权,并以循环经济的作为低碳经济运行的长效客观机制。  相似文献   

2.
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艳 《生产力研究》2011,(8):10-11,29
低碳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但目前低碳经济的理论内涵等基本理论问题并没有引起人们重视。文章从生态足迹理论、脱钩理论、"过山车"理论(EKC假说)等理论视角,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发展态势。试图从根源上重新审视各种经济社会活动,有利于从机制、制度层面,并结合我国实情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从而使低碳经济理论和模式成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途径,以利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生态环境脆弱,贫困人口集中,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是恢复生态和消除贫困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举措。文章以贵州省省级示范点之一的湄潭县永兴镇作为研究案例,将"生态"和"脱贫"作为双重目标,分析该镇在生态移民过程中的实施策略和经验,并从迁出地生态修复、稳定安置移民、安置区可持续发展三方面总结其生态移民模式,以期为贵州及全国其他城镇的生态移民提供借鉴。最后从优势产业发展、民族文化适应性、移民内生动力、移民稳定转型等方面提出更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模式和实施层面的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循环经济是一种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生态经济。它的运行模式就是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实施层面有企业层面(微循环),区域层面(小循环)和社会层面(大循环)。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循环经济实施的第四个层面:废物处置与再生产业(超大循环),并提出应在这四个层面上形成更加完善的一体化循环经济社会体系。  相似文献   

5.
发展低碳经济与创新低碳经济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体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选择,就在于它是对工业文明的黑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否定和扬弃,创造出生态文明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低碳文明在本质上是生态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一体化的生态文明社会经济形态。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不仅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理论,还是一种可持续经济发展理论,是生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是对现代绿色经济的一种新的阐释,文章以此为基础,首次提出"生态山"与"经济山",并系统地阐述了两者之间关系的演化,结合生态学的Lotka-Volterra共生模型,创新性地提出基于"两山"理论的绿色发展模式,具体分为三类:灰度绿色发展模式——注重"经济山"轻视"生态山";浅度绿色发展模式——注重"生态山"轻视"经济山";深度绿色发展模式——"生态山"与"经济山"协同发展。以云南省16个州市作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昆明、曲靖、玉溪、保山、楚雄、红河、文山、大理是灰度绿色发展模式;丽江、普洱、临沧、西双版纳、德宏、怒江、迪庆处于浅度绿色发展模式;昭通是深度绿色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展望,为今后绿色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我国发展生态经济的必要性发展生态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有机结合的重要形式。因此,很多国家把生态经济建设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措施。如瑞典是开展生态经济建设最早的国家,瑞典的林业生态经济模式是较为理想的可持续发展模式,近来又进一步提出并基本实现了“生态循环城”的设想。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生态经济建设。中国的生态环境同世界许多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因此,按区域组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建设生态经济,协调好行业之间、部门之间…  相似文献   

8.
生态产业——绿洲经济新增长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洲寓于沙漠,有着非常脆弱的生态本底,绿洲经济的发展必然有其独特的规律.本文在回顾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内因论"经济发展模式,以此理论为基础,探讨了绿洲经济发展的本质属性,指出生态产业是符合"生态内因论"经济发展模式,生态产业的发展必将成为绿洲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9.
陈小林  沈刚 《经济》2011,(12):42-44
我国有2000个左右县级行政单位,它们是城市和农村的关键衔接点。它们犹如中国经济这个大循环体的毛细血管,是保证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县域经济的崛起说明我国正从农业大国逐步向工业大国迈进。《经济》杂志一直在持续关注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本期"走基层"采访组来到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就"常山生态富民的发展模式"进行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10.
荒漠化由沙漠化、水土流失和盐渍化三个部分组成,它作为极其重要的环境和社会经济问题困扰着当今世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文章从生态经济学理论探讨了干旱沙化生态脆弱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问题。以生态经济理论和实践的区域化为主线,以区域生态经济系统为主要研究客体,依据生态学进行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人口压力研究。同时结合陕西榆林市神木县实际,对该县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做了实证分析,旨在促进中国区域生态经济学走向成熟,为典型生态脆弱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三位一体”的我国农村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农村地区传统的发展模式表现为经济发展粗放、环境污染严重、资源能源浪费等主要特征.转变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经济是当前农村发展的战略问题.本研究结合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农村生产与生活废弃物资源化为纽带,大力发展生态能源业、生态材料业和生态食品业的"三位一体"的产业体系是生态经济的核心内容.最后,指出秸秆经济和沼气经济是我国农村地区发展生态经济的优先领域,并对两者进行了架构设计.  相似文献   

12.
文章主要对西北地区生态脆弱贫困区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分析。选择我国西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陕西省吴起县作为实证分析对象,分析其生态脆弱性与经济贫困间的双重矛盾,确定其衡量指标体系及影响因素,最后对该县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定量研究。通过研究表明,我国西北地区解决生态脆弱贫困区问题,就必须打破"脆弱—贫困"的恶性循环发展模式,贯彻执行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扭转生态环境恶化局面,从而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日本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成功地实施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取得了明显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建设循环型社会的典范。创新性地从静脉产业的角度进行研究,主要从静脉产业内涵、发展现状、日本生态工业园特点、经济绩效评价分析等角度探讨日本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最后,阐明了以静脉产业为主导的日本生态工业园循环经济模式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得到许多国家的积极响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作根本性的变革。时下风靡全球、被许多人所关注的绿色经济,也称为生态经济,正是全人类共同探讨的一种经济发展新模式,它是相对于过去传统的“黑色经济”而提出的。近几年来,我国也在积极地探讨这种经济发展新模式的各种实现途径,而循环经济正是中国经济绿色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发达国家环境保护的发展历程,经历从"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逐步转向"清洁生产"为主的污染预防管理模式。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环保制度、模式、机制及环境外交政策等经验,创新中国生态环保发展机制,建立全民参与环保行动的动态机制;经济与环境良性循环的发展机制;生态环保发展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以及国际间的合作机制,对于促进科学发展有裨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绿色新政的政策实施机制进行研究,尝试讨论了其对传统生态政策的实施动机影响以及在区域生态经济政策中实现的模式选择。最后结合海南省产业未来发展预期,探讨其绿色新政在其中的应用领域及方向。  相似文献   

17.
正在兴起的生物经济与即将到来的生物经济时代,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从战略环境与背景、指导思想、目标、内容、措施等角度,对芬兰生物经济战略进行了解析。根据芬兰生物经济发展现状、战略及其行动与实施措施,凝炼出芬兰生物经济发展的特点,即智慧"全生物质"产业链模式;涉林产业生态融合;创新化工商业模式。在战略要素解析和特占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了芬兰生物经济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启示,以期为我国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开发利用提供一种新的概念和借鉴模式。  相似文献   

18.
加快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经济由传统经济向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的转变,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在追求从工业可持续发展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关于发展模式的理念,它是针对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循环经济就是指在人类的生产活动中,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建立起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循环机制,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中去,维护自然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9.
生态产业是本世纪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型模式。构建生态产业链,发展生态产业是实施循环经济,促进全球经济模式由线性经济向生态型经济转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产业生态学的思想为基础,针对目前生态产业链在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运用价值链的理论框架分析生态产业链,将生态价值融入经济价值中,提出了构建生态产业链的对策建议,从而为我国的产业生态化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生态城市的战略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一个生态经济时代,而生态城市是在生态经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理想的城市规划模式。与传统城市相比较,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整体性、持续性与区域性特点。生态城市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涉及生态环境系统、生态经济系统和生态社会系统,其中生态环境系统是基础,生态经济系统是核心,生态社会系统是保障。建立生态城市必须协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社会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