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气候的异常变化引起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全球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实现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共赢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以其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优势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首选。中国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必须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低碳经济逐渐成为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一个有效手段,我国低碳经济产业发展在逐步提速的同时,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本文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进展及遇到的困难出发,从三个方面分析了税收政策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并以此为前提,从经济学角度探讨了不同的税种对低碳经济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在归纳总结目前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低碳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走适合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离不开财税政策的支持促进。因此,开展相关研究,探索构建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体系很有必要。本文简要归纳了与低碳经济有关的财税政策,指出已有的财税政策尚需完善,并在分析财税政策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视阈下黑龙江省农民增收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黑龙江省农民收入存在整体水平偏低、来源单一、增速缓慢等问题。公共政策在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起到引领、杠杆及工具的作用,具体包括财税政策、产业政策、教育政策、金融政策等多种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低碳金融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世界各国提出了有别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率的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其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低碳金融体系是围绕低碳经济的投融资活动,既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也包括各类低碳金融创新产品.随着低碳经济的蓬勃发展,如何以低碳金融体系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显得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6.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其具有低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和低环境污染的特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不仅能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符合了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因此,安徽省要抓住机遇,积极谋划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低碳经济。通过对安徽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分析,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低碳经济视角看烟台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这些措施进行经济学分析,发现加快技术创新和减少需求才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长久之计。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过程中,烟台市应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友好型城市为基本目标,以低碳经济的思想、观念和技术改造各次产业,发扬自身特色,重点发展特色产业,节能减排,实现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8.
低碳经济是实现湖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湖北应当以建设"低碳城市"为中心,通过促进居民生活方式与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充分发挥湖北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科教优势,构建有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约束体系、制度保障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促进湖北低碳经济的发展,使之成为湖北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突破口,与此同时,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态文化旅游、金融服务、循环农业和低碳装备制造五大低碳产业。  相似文献   

9.
根据IPCC公布的二氧化碳排放方程,采用加入熵权后的TOPSIS模型对30个省市2011年的碳排放估测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能力的总体效率、能源消费弹性和环境支撑能力对低碳经济发展能力影响较大;中国省域低碳经济发展能力差异较大,发展水平的阶梯化趋势比较明显;在新型低碳观下,中国东部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虽然最高,但其发展低碳经济能力最强,中部地区的低碳经济发展能力最弱;部分省市低碳经济发展能力与其民众对生活环境的主观感受有较大距离,这与低碳经济和生活环境保护的概念导向不同有关。  相似文献   

10.
发展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运用博弈分析,政府不参与,公众不能够约束企业的行为;政府参与,政府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和惩罚力度影响企业的最后决策,政府对公众的奖励程度影响公众的最后决策。政府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可以采取强化低碳经济发展法制保障机制、运用综合经济手段促进企业发展低碳经济、适时开征碳税、优化举报制度、加大低碳经济宣传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1.
自发生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及地方政府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和拉动经济快速发展,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2010年黑龙江省GDP成功跃上万亿元台阶,但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投资依赖程度过高、人均经济水平较低和农村贫困人口较多等挑战,在分析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现行财政政策与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推进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加大低碳经济发展的力度、支持自主创新和科技发展、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积极加快城镇化发展水平等促进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建议,旨在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89,自引:0,他引:89  
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国外已采取多种措施发展低碳经济.而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中国积极实施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我国如何在未来的发展中实现低排放、低能耗的增长,需要有积极的战略规划和对策措施,特别是要在政策上、法律上予以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文明给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也随之而来。物流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收获巨大利润的同时,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了相应的负担,所以倡导绿色低碳的物流发展模式是十分必要的。物流产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应尽最大可能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低碳经济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密切相关。二氧化碳会产生温室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温室效应也越严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主要是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为了遏制气候变暖,必须向低碳经济转型。低碳经济目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领域,文章综述了部分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以期促进该领域的研究,进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农村生物质能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低碳背景下研究生物质能产业的发展问题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缓解当前能源压力和减少环境污染的客观要求。研究生物质能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制定发展生物质能产业的对策和措施。有助于国家制定合理的生物质能产业政策,充分发挥生物质能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对于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节能减排,但是一味强调节能减排,对于大多数企业、建筑工程来说并不能积极主动地去响应,因为节能减排就意味着在企业产值减少的同时还增加了一部分节能减排的成本支出,最终影响企业的效益。然而,目前政府推行合同能源管理这一举措,却可以利用这一类提供节能服务的企业把节能减排转变为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更大限度地去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低碳排放问题直接影响其整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Kaya等式扩展后运用LMDI对1998—2012年黑龙江省三大产业及三大能源碳排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人口数量、经济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起正向拉动作用,而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因素起反向抑制作用,从而提出加快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应增加低碳项目的财政投入、扩大低碳经济投融资规模、实施低碳项目的税收奖惩和加强低碳项目排污处罚等财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长株潭城市群节能减排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碳排放总量不断增长,人均碳排放量和碳排放强度均处于较低水平,能源消费碳排放效率较高,碳排放弹性系数持续下降。但其节能减排形势仍不容乐观,节能减排任务仍然非常艰巨。通过构建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定评价结果,由此测算2015年及2020年的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并设定低碳经济发展目标。研究表明,长株潭城市群仍处于从高碳经济向中碳经济转变的阶段,与真正的低碳标准还有距离。要实现2020年达到中碳经济的高级阶段、逐步向低碳经济过渡的整体目标,有必要从重点领域进行突破,构建低碳工业体系、打造低碳服务业、促进能源节约与结构优化、健全低碳交通系统、引导低碳消费模式、建设低碳政府、发展碳汇林业;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调节、构建发展机制、推进“两型”建设、推进合作交流,持续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低碳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一种倡导以物质不断循环利用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启动和推广离不开政府的财税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的投入和转移性支出,通过调整税制和加大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