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文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群协调发展的PREES系统模型,并构建城市群人口、资源、经济、环境、社会系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于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城市群协调发展程度的评价模型,然后针对陕西关中城市群发展现状进行案例研究,在测度关中城市群内部各子系统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评价关中城市群1990年至2005年的协调发展程度,并就关中城市群的未来协调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指导思想,通过对比分析关中城市群与国内主要城市群的发展状况,指出了关中城市群在发展极、城市规模、产业协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以“双核引领”为突破,以“三个中心建设”为目标,彰显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优势的关中城市群发展战略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作为城市的集合体,其所具有的整体竞争力是单个城市无法比拟的,城市群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其竞争优势的强弱。为了提升关中地区的整体竞争力,通过分析关中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提出促进关中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关于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问题的研究——以陕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艳 《经济问题》2007,334(6):43-45
运用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研究中较为成熟的分形理论和方法,对陕西省关中城市群的等级规模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模型拟合认为其人口、经济分布的分维值均小于1,表明关中城市群等级规模结构分散,尚处在发展的初、中期阶段.为了加快关中城市群的建设与发展,应该强化西安市的作用,重点发展宝鸡、咸阳两市,扩大渭南、铜川两市的规模.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陕西省经济发展现状的研究,提出并阐述了建设关中城市群是陕西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的观点,分析了关中城市群建设的可行性,从政府的角度提出了关中城市群建设中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经济版图成型背景下关中—天水城市群定位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载体,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以我国新经济版图成型为背景,通过中西部5大城市群的比较,系统分析了关中—天水城市群发展的区域特征和比较优势。最后提出了加快关中—天水城市群发展的建议:加快"西咸"一体化建设,完善城市群等级结构;弱化行政区划界,构建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打造优势产业基地,倡导低碳城市发展;做好城市名片,注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吸引人才进入。  相似文献   

7.
文章试图解释产业集聚对城市群空间结构的作用及表现。在分析二者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EG指数、区位商方法,测度关中城市群内制造业的产业集聚水平和空间分布规律。据此研究表明,在产业集聚作用下,关中城市群空间结构与产业集聚呈现出了相对应的空间分异规律,为该区域产业集聚区建设和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基于区域外部性的城市群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兴华  郭子彦  赵璟 《经济地理》2007,27(3):463-466,475
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出发,并通过关中城市群实例,分析得出市场外部性与政府行为外部性是导致城市群内部利益矛盾的重要原因,进而造成城市群发展不协调。要减弱外部效应对城市群协调发展的影响,解决思路是外部效应的内部化,通过制度的合理制定,达到城市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我们从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职能结构三个方面研究了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群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其规模结构、空间结构、职能结构和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重点培育产业、交通、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组织管理五大支撑体系以加快城市群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李锐 《经济论坛》2013,(10):33-35
集聚与扩散效应是城市群空间形态演化最直接的动因,本文分别运用熵测度指数、均匀度指数与城市流强度对关中城市群空间集聚扩散效应的整体趋势、空间要素分布均匀度程度与各主要城市对外辐射能力进行分析,得到关中城市群整体目前处于强集聚阶段,集聚效应突破行政界线,各城市的对外辐射能力表现不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产业生态理论和物流枢纽建设逻辑,重新审视"一带一路"关中城市群现代化物流产业体系构建,分析物流产业内部、科技与物流、人力资源与物流、现代金融与物流之间不协同的七个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关中城市群国际物流枢纽若干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群金融联系网络时空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城市群作为空间研究单元,利用1995、2005及2015年3年份金融业的企业网络数据,借助社会网络分析、GIS可视化及多元回归分析,对中国城市群金融联系网络的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大多城市群内部金融联系网络都取得了显著发展,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和辽中南城市群金融网络较为成熟,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哈长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为稳定的双核结构,海峡西岸城市群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则始终呈现省会城市强于门户城市的弱双核结构,其余大多中西部城市群逐渐形成单中心金融网络;城市群间金融联系网络也愈发密集,除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外,关中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海峡西岸城市群也逐渐发展为重要节点;各城市群金融资源吸引力位次和总部金融发展能力位次存在一定差异,且影响两者发展的因素也存在一定差异,除人力资本及产业结构是影响两者发展的共同因素外,经济发展规模、政府干预能力对城市群金融资源吸引力有一定影响,但对总部金融发展影响不大,地理区位的影响则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十大城市群产业结构及分工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中国十大城市群产业结构及分工状况,对新常态下“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综合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区位熵、相关多样化指数,对中国十大城市群三大产业及19个行业的产业结构与分工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新常态下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所受影响最大,但产业结构依旧保持稳定良好;京津冀、辽中南、关中城市群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仍旧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海峡西岸、长江中游、川渝城市群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山东半岛和中原城市群产业发展出现停滞,产业分工水平开始倒退。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关中平原城市群2017年11个重要节点城市的行业数据,对关中平原城市群分行业区位熵以及城市间的灰色关联度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从三次产业的结构来看,各城市间的经济总量差距很大,GDP增速参差不齐,各个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不尽相同;从区位熵的测算来看,各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产业,不同城市不同产业的优势行业不尽相同;从整体关联度测算来看,关中平原城市群除西安之外,各城市整体上的产业结构趋同程度较高.因此,要对区域产业功能进行定位,并根据区域特点发展特色产业,依托重要平台加快各个产业结构升级,建立健全关中平原城市群产业协同发展机制,实现关中平原城市群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段丹彤  李锦 《经济师》2023,(9):130-131+134
城市韧性能力评估有助于规划者了解城市系统的韧性状态,并识别出提高韧性能力的关键影响因素。从生态、经济、制度和社会多个维度构建城市韧性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在多源数据的支持下,对关中城市群中各城市2016—2020年的韧性能力指数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差异和影响因素,特别是新冠疫情发生前后的变化。旨在为提高关中城市群韧性能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省域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新的城市—区域类型。山东半岛、中原和关中城市群分属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省域城市群中有很强的地带代表性,而且位置相连,是我国跨地带、跨省域协作与整合发展的优良平台。总体看来,三城市群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化速度较快,青岛、济南、郑州、西安等核心城市的综合实力均未进入我国一线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规模序列结构都存在缺陷。通过城镇化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相互关系分析,发现:我国省域城市群地区城镇化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发展,城市群发育普遍不够成熟,差异性显著,要真正起到省域核心增长版块的中心带动作用和国家区域发展关键支撑点的作用,还有待时日。究其因,除了决策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原因外,还有社会层面和体制层面的原因。为推动我国省域城市群地区的健康城镇化,必须为城镇化培育强大的动力机制,为城镇化搭建多层面的承载平台,科学组织城市群之间和内部的整合发展,强力推行现有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在陆桥沿线区域先后颁布实施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国务院关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多个发展规划。陆桥沿线涉及《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的优化开发区域—山东半岛地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东陇海地区、太原城市群、中原经济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天山北坡地区等多个区域。  相似文献   

18.
《大陆桥视野》2013,(3):33-35
秦岭水资源基本情况秦岭是我国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水资源量222亿m3,约占陕西省水资源总量的50%,是陕西的主要水源涵养区。其中,秦岭南坡水资源量182亿m3,约占陕南水资源量的58%,是嘉陵江、汉江和丹江的源头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岭北坡水资源量约40亿m3,约占关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的51%,是渭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地,是关中城市群用水的重要来源,是西安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其水文  相似文献   

19.
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西北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采用改进熵值法,分别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背景下西北地区城市群和群内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进行测度并作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域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整体处于中上水平,但空间分异明显;从承载力的供给与需求角度看,关中—天水和兰白西城市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超载现象;各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制约因素和受限制程度存在差异,且制约因素之间互相影响,产生正向或反向的联动效应;城市群内28个城市综合承载力处于高、较高、较低和低水平的城市数量比例为10∶6∶2∶10,且中小城市的综合承载力状况及其开发潜力优于大城市。  相似文献   

20.
《大陆桥视野》2013,(5):33-35
秦岭水资源基本情况 秦岭是我国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水资源量222亿m^2,约占陕西省水资源总量的50%,是陕西的主要水源涵养区。其中,秦岭南坡水资源量侣2亿m^2,约占陕南水资源量的58%,是嘉陵江、汉江和丹江的源头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秦岭北坡水资源量约40亿m^2,约占关中地表水资源总量的51%,是渭河的主要补给水源地,是关中城市群用水的重要来源,是西安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其水文生态环境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供水水源的水质与水量,影响西安市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每个关中居民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