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水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治水过程中的水文化传承,实践人水和谐的治河理念是时代的要求,是人类文明的呼唤.更是北运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在北运河流域水系治理过程中,改变了传统治河的做法,通过建立流域水系水资源保护体系、水资源配置体系和防洪减灾体系,实现污水治理无害化向资源化转变,探索出了一条流域水系治理的新路。  相似文献   

3.
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设计方案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运河是天津市的一条多功能河道,通过综合治理,实现了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和环境水利的有机结合。介绍在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中采用的设计方案及其特点,供其它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4.
孙迪 《北京水务》2010,(4):14-16
推进北运河综合治理,建设清洁优美的水环境是营造宜居城市的基础,对建设"绿色北京"、打造"首善之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阶段综合治理工作已全面展开,且已初见成效,但从长远考虑,水环境治理任重道远,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不断去探索和改进。  相似文献   

5.
推进北运河综合治理 构建优美宜居水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迪 《中国水利》2010,(12):18-19
<正>北运河位于潮白河与永定河之间,属于海河水系,具有防洪排涝和灌溉等重要功能,流域面积约4423km2,是北京市人口最集中、产业最聚集、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流域。作为北京市最重要的排水河道,北运河承担着《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确定的中心城区90%的排水任  相似文献   

6.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从北运河治理规划的原则、目标以及内容等角度对其与流城上下层规划的协调一致性,各省生态、土地利用相关规划的内容以及指导思想的符合性进行分析与论证。  相似文献   

7.
北运河流域实施“五水共治”方式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运河流域现状和治理成果,分析了北运河流域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从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和抓节水等5个方面,即五水共治,提出北运河流域的综合治理模式,建议从"五水共治"规划编制、流域系统综合管理、技术手段、政策制度建设、创新资金筹措渠道和加大社会参与力度等6个方面对北运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为实现北运河流域人水和谐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北运河流域在北京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08年,北京市水务局实施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工作以来,两岸水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回顾治理历程,从领导注重、政策先行、落实责任及资金保障等方面,分析了北运河综合治理工作顺利推进的原因,并对下一步综合治理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北运河水系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运河管理现状为基础,对北运河水系的管理体制和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管理中存在的诸如缺乏整合水量、水环境、水生态管理的流域性综合法规,跨地区和跨部门协调的机构机制权威性不够、流域规划约束力不强、流域信息的共享性不高、流域利益相关方参与范围不广等矛盾。紧密结合北运河水系的发展目标,合理借鉴国内外流域管理经验,提出了北运河水系综合管理模式架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结合北运河流域综合治理,探索建立适合北运河流域的管理模式,通过分析北运河现有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情况,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流域管理经验,提出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管理体制;形成参与、补偿、市场3个层面的管理机制;实现北运河综合治理防洪减灾、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配置的3大功能;从而保障北运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并指出了流域管理需要深入研究的管理目标、评价体系、机制指标体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迅速发展,水政监察工作也在不断创新,传统的水行政执法理念及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背景下治河管河的日常需要,急需组建一支高起点、高标准、高素质和高要求的水政监察队伍,以贯彻执行水法律、法规和维护正常水事秩序.结合北京市北运河流域水政监察工作的现状,通过系统梳理和分析水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  相似文献   

13.
在深入调研京杭大运河历史及现状的基础上,对北运河北京通州北关闸至天津北辰屈家店枢纽段的通航及综合开发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北运河通航的主要技术难点,针对V级和VI级航道两个航道等级,进行了两船闸和四船闸的通航技术方案对比;并从水资源综合利用、防洪工程、航道整治、闸坝和桥梁改造、码头布置、景观营建及水质修复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索,提出对北运河通航开发应该综合治理,除了考虑通航本身的技术要求,还应注重传承和延续运河千年潜运文化,营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选择北运河流域土沟段于2016年开展为期69 d的水力截获试验。结果表明:20 m含水层降深为2 m,影响半径为80.2 m;60 m含水层降深为1.54 m,影响半径为150.6 m。试验期间,多数地下水水质指标浓度呈下降趋势,其中硫酸盐浓度下降幅度达57.9%,痕量有机污染物—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的最大下降幅度达96.3%。污染物浓度的变化与其所在含水层介质中发生的稀释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及黏土矿物的吸附作用等密不可分。试验结果表明水力截获试验可有效控制和修复地下水污染。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北运河流域市区共管体制和运行管理的现状,各区管理段(中心)不同程度存在人员、技术、资金逐步弱化问题,与当前水利部提出的强化流域管理的要求存在矛盾和差距。进一步构建“流域治理+市区协同”流域治理机制,对于实现北运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和强化空间管控至关重要。通过分析研究流域治理政策支撑、人员结构、资金保障及界限边界等现状,提出了建立“流域治理+市区协同”的工作机制。通过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维护标准、强化联动执法、强化市民参与等举措,切实提升了管护水平,降低了社会投诉率,为流域管理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松辽流域“十一五”中期水利发展总体进展顺利,水利发展水平和能力有较大提高,在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及水利改革和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保障了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十一五”规划总体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北运河流域管理体制机制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迪 《中国水利》2011,(20):15-16
通过对北运河流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分析,结合其流域面积广阔、涉及区县众多的特点,提出适合北运河流域发展的体制机制。在推行"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下,遵循流域统筹规划、流域综合治理、流域统一协调的原则,采取"统筹规划、标准划一、主动参与、部门协商"的方式,制定考核机制、协商机制、参与机制、宣传机制和问责机制等,建立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配置、防洪减灾三大体系,以北运河综合治理为契机,实现全流域污水防治资源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白文荣 《中国水利》2012,(Z1):50-52
根据北运河流域现状管理体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通过对北运河流域水系综合治理"后管理"模式的思考,提出建立北运河流域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管理体制;形成公众参与、有效补偿、市场运行等层面的管理机制,以实现防洪减灾、水资源保护、水资源配置的三大体系,保障北运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分析十八盘流域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治理前后农业经济与水土流失情况的对比,阐述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显著效益.“山上防护林,山腰经济林,山脚基本农田,山沟拦沙蓄水”的治理模式体现了生物措施为主,生物工程相结合,多种措施并举的治理原则.通过各种具体措施及其效益的分析,得出了综合治理是小流域治穷致富的有效途径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孙迪 《北京水务》2013,(2):47-49
北运河承担北京市90%的排水任务,兼具防洪排涝和灌溉等重要功能。2012年"7.21"暴雨时,流域内未形成较大洪峰,但流域内仍有部分河道与水利工程不同程度受损,反思治理现状,中小河道治理在强化管理、增强责任意识的同时,亟待制定统一规划标准、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建立网格化管理、构建"智能型"河道管护系统、加大配套资金的稳步投入、不断提高防洪标准和构建更加完备的防洪减灾体系,确保城市行洪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