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候雪玫 《魅力中国》2012,(35):112-112
人类社会已迈入新纪元,步入知识经济的发展阶段。知识经济是以创新为动力的经济。因此在知识经济发展的今天。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寻找新的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能力,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语文教育观念。在语文创新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相当重要。“自主探究学习”在语文教学中以激发学生兴趣为起点。以创设自主学习空间为载体,以学会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以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体验、自主发现、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西固区新安小学秉承陶行知教育思想,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为校训,以“按教育规律办事,促学生个性发展”为办学宗旨,逐步构建起完善的校本教研体系,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赢得了社会的赞誉.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的教学要看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语文新课标里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杨会茹 《魅力中国》2010,(15):91-91
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象个‘问号’,毕业时却象个‘句号’,这只能是学校教育的失败。对一节课来说;要讲究导、讲、学、练。熟悉教材,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应注重培养学生舀主创新的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5.
姚丽花 《魅力中国》2013,(13):149-149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互激发、相互驱动、辩证推进、螺旋上升的过程。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增强创新意识,培育创新能力,健全创新性人格,这就是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重视质疑发现,变机械接受为主动探究;唤起学生创新意识,使学生想创造;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造。要消除学生对创新的“神秘感”和“不可能”,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要正确对待学生的“标新立异…‘傻问题”、“怪想法”,看到背后的无穷创新“潜能”。运用想象发现,变单一、常规思维为多向拓展的创造性思维,再造想象,拓宽思维,善于发现。运用遥远想象,变通思维,塑造创新个性。培养并发展发船】生思维。  相似文献   

6.
袁俊莲 《魅力中国》2010,(14):206-206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再创造’,即由学生把自己要学的数学知识创造或发现出来。”数学教学过程应当是学生探究创新过程的揭示、再现,给学生一个启迪的过程。这是创新教学的精髓所在。在长期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职业技术学校担负着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专业型人才的任务。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已经形成教师的共识。下面就这个问题再进一步谈谈我们的看法。一、重视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是语言存在的最基本形式,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传递信息的渠道。语言艺术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又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教合言之、”可见口语表达能力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用口语的方式进行社会交际将更加经常而广泛…  相似文献   

8.
宁瑜峰 《魅力中国》2009,(4):126-126,95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江秋花 《魅力中国》2013,(10):123-123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刘胜超 《魅力中国》2010,(31):427-427
在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当前国际上共同关心的教育理论问题之一。教学过程中到底教会学生什么?是“鱼”还是“渔”?是教学生还是教学生学?在有机化学部分的教学中,越来越明显地感觉到方法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王旭鹏 《魅力中国》2010,(22):267-267
创新教育是一种超越式教育.在价值观取向坚持以未来理想与成功为价值的“明天”教育价值观,它不以“重复过去”为已任,旨在人文本质上创造超越前人的一代“新人”。创新教育是一种健全的人格教’育,它努力塑造智商与情商和谐共融、完善健全的理想化人格,强调人格发展的独立品质。创新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它属于高层次的素质教育,突出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相似文献   

12.
张建波 《理论观察》2009,(1):130-131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是高师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在传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基础知识与基本理论的同时侧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技能。“学、创、教、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教学设计能力和教育评价能力,优化了教学过程,建立了师生之间双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机制,切实做到了“三主”结合,“四学”并举,“五动”合一,有利地提高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主”即自主意识的培养.全力投身于学生价值形成的经历、体验、判断、选择,使其形成主体意识. “多元”即:第一,真正确立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人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造能力.一是立校规确立学生是学习主体;二是课程教学中由原来的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三是学生阅读时进行自主选择;四是德育教学中学生用自主经历、自主思考、自主判断和老师引导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4.
赵百杏 《魅力中国》2010,(14):161-16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关键。从教二十余年,我立足课堂,探索教学。在中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我课下多做总结,就如何教学生学语文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王静 《魅力中国》2010,(9):95-96
学科创新教学是在师生双边互动的基础上实现其目标的,它奉行的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发展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其最高境界则是通过教师的“为创新而教”和学生的“为创新而学”,实现学生创新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个性品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有三个层次:树立创新意识、激活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马淑娟 《魅力中国》2010,(17):299-299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我国现阶段中专语文教学从创新理念、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手段创新作了探讨。语文教育应突出体现其“人文关怀”的特质,追求语文与生活的有机结合,探索面向现代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教学问题,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8.
杨杨 《新西部(上)》2010,(2):220-220,211
“以学生为中心”是建构主义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模式下的税收学教学要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教”与“学”的互动;课堂主体以学生为主,改变学生消极应付、被动接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干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教育之本,也是教育之魂.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周之良教授说:"人生有两件事,第一是学做人;第二是学做事.我认为学做人更重要.如果你不会做人,只会做事,即便你掌握了若干知识和技能,也未必能把事做好."  相似文献   

20.
李蓉  王赈阳 《中国西部》2014,(25):51-55
<正>王尚文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弊病,我以为病象虽在‘教学’,而病根却往往是在‘语文’,‘语文’缺乏一定的根底,‘教学’往往会越研究越糊涂,甚至还不如不研究好。"(《语感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415页。)从语文课程与教学的角度认识,王先生在这里所说的"语文"即"教学内容",所说的"教学"即"教学方法"。考察众多优秀语文老师的教学课例,其共性是从教学内容角度分析自己的教学得失,使执教者参与课程开发,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