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惩罚性赔偿是源于英美法系的一种多倍赔偿制度,我国在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中首次引入此制度。规定公布后,商界发生了很多起知假买假再索赔的案件,在社会上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质疑声随之而起。法律对知假买假的性质没有规定,实务界的法院判决结果也不尽一致。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知假买假赔偿中惩罚性赔偿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知假买假行为是否适用于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 《消法》)的惩罚性赔偿近年来颇有争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 《规定》)中第3条关于食品药品领域的知假买假不影响主张惩罚性赔偿维权的解释,更是将知假买假的适用争论推向高潮.本文综合学界关于知假买假的观点,分析得出知假买假不适用 《消法》 不因获保护的理论依据,并提出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袁坤 《企业导报》2012,(13):179-180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惩罚性赔偿由补偿性赔偿部分加惩罚性赔偿部分组成,它具有着自己独特的功能,本文围绕其适用条件、适用范围、赔偿范围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1993年颁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第一次确立了惩罚性赔偿制度。本文从经济学角度,运用博弈论模型,从实证方面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出现的惩罚性赔偿的重大意义进行论证,并就当前存在的不足从适用主体、赔偿范围及金额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我国关于惩罚性赔偿的法律规定最早出现于1993年颁行的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中,现已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然而,在知识产权领域,它仍然是一个新问题.我国在2013年修改后的 《商标法》 中增加了惩罚性赔偿的规定,但 《著作权法》 及《专利法》 尚未对惩罚性赔偿做出明确规定且现有法律法律的规定在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 适用范围以及赔偿金的确定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需要我们予以揭示并完善.  相似文献   

6.
巡回律师: 我是一名经销服装的个体工商户。最近,我所在地的工商局举办《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知识竞赛,对其中涉及经营者承担惩罚性赔偿金责任的问题我不太清楚。今来信咨询:什么叫惩罚性赔偿责任?经营者在哪几种情形下应支付给消费者惩罚性赔偿金?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我国立法中关于惩罚性赔偿责任的条文并不多,可查的共有五处,包括《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侵权责任法》第47条、《食品安全法》第96条第2款等,该三款均有不足之处,在本文中,笔者主要通过对法条存在的争议来分析惩罚性赔偿这一制度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8.
《合同法》规定的违约赔偿责任方式有两种,一是一般的损害赔偿,即补偿性的损害赔偿;二是惩罚性损害赔偿。但在多数的合同赔偿责任中,适用的是补偿性的损害赔偿。惩罚性赔偿通常只有在商品欺诈和服务欺诈中才可以适用,合同法第113条规定“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在实践中,虽然立法承认对一般违约也可约定惩罚性赔偿金,但不可以任意扩大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本刊1996年第6期刊登《消费者疑假买假胜诉经营者知假卖假价诉》一文,读者来信颇感兴趣。今将《南方日报》上登载的《民法专家以身“试”法》一文刊登于此,读者可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在京城激起波澜。人们特别关注它,不仅因此案判决疑假买假打假的消费者获得增加赔偿,这在全国是第一例;还因这位消费者─—何山,本是民法专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主要起草人之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  相似文献   

10.
近期公布的《食品安全法》草案备受人们关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民事责任方面,草案中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消费者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食品经营者以假充真或者销售不安全食品,除赔偿消费者实际损失外,消费者还可以要求其支付价款10倍的赔偿金。所谓"按价款10倍赔偿",其实质就是惩罚性赔偿。而这是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之后,我国法律体系中第二次针对权益赔偿提出的惩罚性赔偿条款,意义深远,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11.
惩罚性赔偿是相对于实际损失赔偿的一个概念,其方式是支付惩罚性赔偿金,也就是由违法经营者向受到损害的消费者支付超过消费者实际损失之外的赔偿金。《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明确规定“损一赔二”,这是对我国传统的“损一赔一”的民事赔偿范围的重大突破。在我国,几乎找不到未被假货坑害过的消费者,几乎找不到从未销售过假货的商店。由于立法上缺乏诱动消费者寻求法律保护的因素,从而在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12.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施行20年后,经2013年重大修改,今年3月15日正式实施.本次修改扩充了消费者权利,增加了经营者义务,最重要的是加重了违法经营者的责任,而加重责任的最核心体现就是对原有惩罚性赔偿规定的重大修改.  相似文献   

13.
南京消息:王海告李春海侵犯名誉权案,一审王海败诉(详见本期《王海告法官庭上庭下》——编者注)。青岛消息:臧嘉平购假电池几万元,要求加倍赔偿请求被驳回后,检察院已提起抗诉(详见本刊第十期《检察院为青岛"王海"撑腰》——编者注)。广州消息:刘殿林借广东省实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办法的东风,一周内横扫数家商场,"席卷"加倍赔偿6万元,无一失手。根据同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同样  相似文献   

14.
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惩罚性赔偿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的补偿、制裁和遏制三大功能,对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适用条件、适用范围及赔偿范围等进行了探析,以期对司法实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近20年来的首次大修已经完成,10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正稿。在新做出的调整中,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的规定成为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亮点。  相似文献   

16.
在处理消费纠纷时,不少人往往怕麻烦,采取息事宁人的方法,只要商家退钱就算“了事”。实际上,当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时,消费者完全可以要求经营者增加商品或服务价格一倍的赔偿,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的权利。我国法律对于商品的经营者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对消费者采取欺诈性经营行为,所规定的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性赔偿责任。所谓“惩  相似文献   

17.
正所谓职业打假是指购买或消费假冒、不合格产品或服务后,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规定的惩罚性赔偿制度获得惩罚性赔偿,并以此为职业,将赔偿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活动。职业打假行为在客观上弥补了行政执法机关打假力度的不足,提高了经营者合法经营的意识。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职业打假行为逐渐演变成一种经济活动,并逐步形成以维权为手段、索赔为目的的职业打假群体,有时为了达到目的甚至采取非正常手段,对工商执法提  相似文献   

18.
2015年3月15日,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满一年(以下简称《消法》),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和北京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共同举办第二届中国消费者保护法论坛,就新《消法》实施一周年,面临的新问题与新挑战展开学术研讨。一年前颁布实施的新《消法》,在惩罚性赔偿方面做了重大的修改和补充,其第55条将对经  相似文献   

19.
关于"知假买假"是否应该获得法律上的赔偿,职业打假者能否定义为《消费者协议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中的消费者,一直在实践中颇受争议。本文主要从"知假买假"的立法目的、市场交易秩序、产生的影响做出评析,笔者认为"知假买假"不应该适用《消法》惩罚性赔偿规定。并提出从国家立法、行政监督、普法宣传三方面完善相关法律规定,保障安全有序的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20.
对于知假买假请求惩罚性赔偿的问题历来争议不断.学界、 司法机关、 行政机关、 民众各有看法,近期发布的相关征求意见稿又把这个问题的热议推向了高潮.回顾 《消保法》 最早引入英美法的惩罚性赔偿,其目的在于对不良经营者违法行为进行惩罚和震慑,也是对全体经营主体的教育和警告,更是对消费者维护权益行为的鼓励和支持,考虑当下的现实以及知假买假维权带来的相当影响,对知假买假者可分为两类做不同情况处理:对独立知假买假打假人个体予以惩罚性赔偿救济,打假公司专职人员打假则不予支持,同时可采取一些维权奖励措施,淡化个体职业打假人负面影响,促进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到维权当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