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英明 《企业经济》2002,(7):135-136
一、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 (一)宏观经济环境 我国的宏观经济环境是诱使银行产生不良资产的外部因素.宏观经济形势剧烈波动及投资膨胀,是导致大量无效资产的政策性原因.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行为软约束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导致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和信用活动的软约束,使我国的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失控,加重了企业还债负担,使银行回收贷款困难;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则导致了投资的恶性膨胀,资源配置极不合理,出现了"经济过热"和过高的通货膨胀,使得大量信贷资产呆滞于陷入困境的企业中.  相似文献   

2.
《企业研究》2006,(11):4-5
1999年已经有人说中国经济过热,去年年底.又有人认为经济过热来了。今年第二季度的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公布后,经济过热的论点再度响起。那么.当前中国经济是否过热?怎么看待中国经济增长过快这个问题呢?  相似文献   

3.
从近期总需求、总供给与货币信贷三组指标看,今年经济增长将继续偏热,“三过问题”在继续发展,宏观经济再次面临由“偏快”向“过热”发展的风险。而且过热的态势比前两次还要提前和迅猛,2004年投资过热发生在4月份,2006年投资过热出现在3月份,今年前两个月投资过热便开始显现。需要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的力度,以避免下半年及明年出现全面的经济过热。  相似文献   

4.
经济过热又起警告声.投资过快增长,尤其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投资过快增长甚至关停企业死灰复燃理所当然地成为政府调控的重点对象.经济增长要讲质量和效益,又好又快,且"好"字当先;节能减排的目标要兑现承诺,压力很大.其中,后者是前者实现的重要前提,而且效果更直接,面临的困难也更大.  相似文献   

5.
近来,中国正在出现一场关于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从宏观经济的走向看,一方面,经济增长与货币增长加快,经济正在走向“过热”;而另一方面,市场、物价和就业形势又仍然“趋冷”。那么,对于政府宏观调控来说,目前是否需要踩“刹车”呢?为此,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王建。王建会长首先指出,1993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以来,连续8年中国经济增长走低,物价形势相应从通胀转入通缩,今年以来出现的高增长,许多人把它看成是中国经济进入又一高增长期的标志,而且许多产业领域的投资上得很猛。为此,有人担心可能出现经济过热,并提出在宏观…  相似文献   

6.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很特殊,既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的严重通胀局面,又不同于前几年持续的通缩趋势。从经济运行来看,当前既有局部经济过热,特别是某些部门投资过多,引起一些瓶颈供应紧张的现象,又有从总体上看,供大于求,有效需求  相似文献   

7.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十分复杂,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深圳要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要实现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必须由依靠政策刺激转向自主增长。  相似文献   

8.
金融资产价格波动不但通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刺激经济增长,还通过对企业投资、居民就业选择等行为进一步影响到宏观经济增长。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表现为通过财富效应影响居民消费,通过托宾q效应、金融加速器效应、投资者信心效应、就业效应等影响企业投资以及通过通货膨胀效应、货币政策效应等影响宏观经济变量。  相似文献   

9.
继1991年国民经济的全面回升,今年一季度工业生产持续高速增长,同时,投资与消费增长的势头也是很猛。这似乎预示着一轮新的过热已经开始。经过测算和分析,我们认为,当前经济增长的方式有了很大转变,投资和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消费仍是平稳回升,在本年内不会出现生产物资的全面紧张和较大幅度的通货膨胀。经济过热时期首先表现出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急剧上涨,进而导致生产物资的全而紧张和大规模的通货膨胀。今年一季度的生产,投资需求增长很快,并且诱发了整个工业的高速发展。因此,经济会否出现过热,关键要看消费需求的增长状况。  相似文献   

10.
绩效的可移植性其实只能靠能力 靠什么保持高绩效?人们的第一反应一定是靠个人,但我们却经常会看到绩效表现优异的人挪了窝儿之后,很难始终如一地保持最佳状态.这又是为什么呢? 依笔者看,有些时候,绩效表现要通过组织外部环境起作用.比如2008年拉动内需的4万亿的投资,刺激了整个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的业绩大幅增长,而随着宏观经济的疲软,房地产的“春天”已经悄然离去了.  相似文献   

11.
夏娜 《财会通讯》2008,(7):12-17
2008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海外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国内物价指数逐步走高,种种宏观指标成为影响市场信心的主要因素。尽管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经济过热已经极大地缓解,经济运行处于绿灯区,但是从国内外的形势看,硬着陆的风险在加剧,通胀压力犹存,经济增长的周期性回调可能性加大。  相似文献   

12.
刘玮 《数据》2006,(7):50-51
2006年夏天,中国的宏观经济似乎也与这天气一般越来越热.尽管央行接二连三的出台紧缩性货币政策,但经济运行却未现丝毫的退热迹象.无论是投资和进出口,还是信贷和货币供给量,刚刚公布的5月份宏观经济指标,无不进一步加大了我们对经济过热的担忧.  相似文献   

13.
一、今年以来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 客观地讲,今年上半年投资增长的确过快,工业和GDP增长也偏快,但这并不影响得出经济运行的基本面是好的结论.不能因为上半年投资、工业、GDP增幅是近两年最高的,就简单地说与1992年、1993年的经济过热,与2003、2004年的情况类似.应该看到,今年以来的经济形势,与那时候的情况有所不同,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积极变化.概括起来是"四个不同"和"六个继续".先从与2003年、2004年的"四个不同"来看:  相似文献   

14.
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障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银行针对我国2004年出现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猛、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等经济过热的现象,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总的看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目前的经济运行情况看,货币、信贷的预期调控目标并未完全实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货币政策传递过程中存在障碍。  相似文献   

15.
论货币、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又是诱发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通货膨胀在短期内能刺激经济的增长,从长期看有害无利。治理通货膨胀要继续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要摒弃依靠货币推动的速度型方式,转移到效益型轨道上来,这就必须转变投资观念,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努力提高投资效益。本文拟从货币、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出发,探讨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首先针对乔依德先生的"一次性退税拉动消费"观点,从全球经济波动与国内股市房市双波动、李嘉图等价定理和立论依据以及国内外研究结论类推机制等方面进行商榷;然后基于长期以来中国消费与投资结构失衡以及偏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这一宏观经济背景,论证了2007年消费与投资刺激经济的格局,提出了政府应更加重视消费,尤其在全球经济波动情况下拉动消费还需巧妙使用政策组合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魏杰 《中外企业家》2009,(1X):28-33
本轮宏观经济波动在2007年首先是资产价格(包括股价和房价)大涨,紧接着又是CPI和PPI的大涨,通货膨胀在中国首次表现为资产价格、消费品价格和投资品价格的轮番上升,在2007年后半年开始了旨在实现防通货膨胀和防经济过热的从紧性货币政策,后中央将政策变为保经济增长和压通货膨胀,使企业感到资金紧张,任何企业的资本金与债务资金都要有一个适当的比例,否则将会受到因资金链断裂而走向破产。股市在本轮也受到了影响,经历了大起大落。因此建议应该推进混合经济体制,使国家经关现良性增长。  相似文献   

18.
宋立 《宏观经济管理》2012,(7):14-15,20
近期宏观经济指标一再低于市场预期,"稳增长"紧迫性进一步显现,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势在必行。建议实施以"补投资、促消费为重点,结构调整与总量松动结合,结构措施为主"的稳增长政策组合。财政政策应在"稳增长"中发挥"加油门"作用,运用结构性减税、加速折旧、扩大设备更新、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和民生领域投资等工具来适当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稳定出口。货币政策需要发挥"松刹车"作用,运用利率、准备金率等工具及时解除前期反通胀中形成的紧缩惯性,消除经济继续下行诱因,促进经济及时回稳。一、实施"结构与总量结合、结构措施为主"的稳增长政策宏观经济数据中价格和供需指标持续"双降",说明前期反通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及产业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樊纲 《经济界》2002,(5):16-21
一、中国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现在确实不错。1-5月份投资增长率为24%,去年全年的投资增长率为13%,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一点是中国政府投资的作用在减弱而不是在加强。去年13%的投资增长率里面没有政府投资增长的因素。有人说政府不是每年投资1500亿元吗?但我们现在讨论的是投资的增长,去年政府投资1500亿元,前年投资也是1500亿元,没有增长,所以去年13%的投资增长基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居高不下的储蓄率,加剧了资本流动性过剩。在促进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相对过热,外贸顺差过大,消费相对疲软,三者相互交织使得经济增长缺少稳定性。缺少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从长期看不可持续,只有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刺激有效需求,才能有效缓解流动性过剩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