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住房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它作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基本消费资料,也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关注的社会经济问题。我国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的历程。这些年,通过建立和发展房屋买卖市场,居民的住房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但是,政府所采取的各种房改政策,包括目前实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和经济适用房政策等,几乎都是围绕房屋的买卖制定的。而在住房消费观念上,居民普遍认为买房是解决自身住房问题的根本途径甚至是惟一途径。人们对买房保持着较高的热情,在很多地区出现了“买房热”,有些地方甚至出现全民买房的景象。  相似文献   

2.
衣食住行,住为重;安居乐业,居为先。花钱就能买房住,这是多年城镇住房体制改革的成果,它让多少老百姓圆了自己的“住房梦”。那么花钱能否买上质量好的房?质量好的住房有何标准?买房遇到质量问题怎么办?还有老百姓兜里的钱不够怎么办?老百姓买房对整个国家经济有什么影响等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建设部有关部门,了解到如下情况: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初,当深圳的工薪族向内地人现身说法,鼓吹买房好时,内地人还不以为然。然而,今天内地居民也面对着买房问题。对无房户来说,买房或高租金租房已成"唯二"选择。当人们拨动买房好还是租房好的小算盘时,也该拨动一下大算盘:让无房户有其屋,让住房紧的人能住上宽裕一些的房,完全靠国家解决,恐怕等白了头发也不能完全实现"居者有其屋",更不要说让大多数人住上体面的房了。  相似文献   

4.
城镇居民购买的住房只能住70年。 买房时买的只是房屋产权,而对地只有使用权。既然是使用权,就是有期限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以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 住宅用地一般为非经营性的,因此使用期限更长些,为70年。  相似文献   

5.
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住房制度,住房逐步商品化、社会化。住房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住房找市场、买房靠贷款”已成为人们住房消费的共识。住房抵押贷款已成为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不口丁或缺的金融工具。  相似文献   

6.
杭东 《上海房地》2013,(11):58-58
衣食住行泛指穿衣、吃饭、住房、行路等生活基本需求,是每个人都离不开的。人生在世,吃饱了穿暖了,住就变得很重要了。自古以来,国人就把安居乐业看得非常重要。其实,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买房子都是件大事。笔者搜集了一些古代名人买房的事例,也许对我们如何买房有一些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李波  汪洋 《中国房地产》2012,(11):16-19
一、"洪山模式"的理念与目标(一)"洪山模式"的基本理念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构建政府、社会(居民)协商共赢机制;倡导"先租后买"的住房梯度消费观念,扭转"重买房、轻租房"的住房消费倾向;按照从"住有其所(住所)"起步,逐步实现"住有其屋(产权)"的基本思路;依据调控房价、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并举的基本原则;秉承"建机制、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一、"洪山模式"的理念与目标(一)"洪山模式"的基本理念探索"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构建政府、社会(居民)协商共赢机制;倡导"先租后买"的住房梯度消费观念,扭转"重买房、轻租房"的住房消费倾向;按照从"住有其所(住所)"起步,逐步实现"住有其屋(产权)"的基本思路;依据调控房价、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并举的基本原则;秉承"建机制、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9.
衣食住行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主旋律,而说到"住",老百姓自然是格外关心房价了。于是本文分别从上海和北京两地撷取两段与买房有关的小故事,并由此引出读者们同样深为关注的房价话题—  相似文献   

10.
《上海房地》2010,(1):16-1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需求的日益增加。住房——这一关系民生的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备方最关注、最敏感的问题之一。而在关于住房的问题中,谈论最多的又莫过于”买房”。随着福利分房政策淡出市场,解决住房问题的主导政策就是鼓励公民,“买房”。为此,政府也制定了种种政策为“买房”提供便利和优惠。然而,这种几乎“一刀切”的政策,使需要住房的人们有的不得不沦为一代房奴,被沉重的房贷压得透不过气来:有的只能委身成为”群租”一族,蜗居在几平方米陋室的同时.还得承受着高额的房租;  相似文献   

11.
从费尽心血攒钱买房到想着法儿贷款买房,北京的老百姓似乎对“花未来的钱,住现在的房子”已逐渐接受。为减轻借款人负担,适应个人贷款期限档次的调整,北京市住房资金管理中心日前调整了个人担保贷款政策([99]京房资中心计字第119号文)。文件规定:购买房屋综合险的借款人,在办理完成抵押登记手续后,可以申请解除寿险合同,保险公司退还相关保险费。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在中国房改配套政策及鼓励住房消费,规范房地产市场等各项政策的综合作用下,个人买房的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房地产市场呈现比较景气的状态,住宅与房地产的运行情况不错。有关官受和专家称,中国已告别住房供应短缺年代,而向“户均一套,人均一室”的目标进发。  相似文献   

13.
住房的问题应该是古往今来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了,所谓“家无房不稳,民以食为天”,所谓“安居方能乐业”,无不说明住房之于人生之于生活的重要性。本来,买房而居已经成为广大城市置业者的共识,可一段时间以来,一种观点却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对居住方式的选择。因为既有学者认为“买房资金成本和月供分别是租金的1.1倍和1.3倍,买房比租房的资金成本要高,买房不如租房”;又有官员提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30%的人买房,70%的人租房’”,再加上一些媒体隔山观虎斗的鼓噪和吆喝,使得需要者们还真有些晕晕乎乎地不知道是该买房还是该租房了。  相似文献   

14.
贷款买房只是近年来才逐渐为大多数老百姓所熟悉和接受的。但其真正进入实际操作只是在保险公司开办保证保险,银行发放个人住房担保贷款后。集团购买的逐渐退潮,住房消费市场出现萎缩。而个人住房担保贷款的开办,使个人购买成为现实,并逐渐支撑着住房消费的大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5.
在党的十八大举行的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有少年提出:爸妈买房花光了积蓄怎么办7这涉及到所有买(租)房的居民.涉及到住房政策的核心问题。 一、解决住房问题的目标要求1996年联合国向各国政府提出了关于解决住房问题的目标要求是: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随后我国政府也提出了”住有所居”的目标要求。两则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其共同点在于:一是解决住房问题要覆盖全体居民,重点是中低收入者;二是为居民提供的住房不能无限制地膨胀,要符合国情.要与居民的经济条件相适应。国际住房界对“适应”有一个数字化的解释:一户居民的月住房支出相当于月收入的30%左右是比较”适应”的。  相似文献   

16.
戴璐 《英才》2006,(10):20-20
随着《物权法》草案再次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买房和准备买房的人几乎全都热切关注和讨论着:“70年大限”后私有住房的土地使用权是否还要重新收费?各界对这个关系百姓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各执一词。  相似文献   

17.
不管你愿意与否,总会有一些新鲜的事物加入你的生活。曾几何时,亲戚朋友之间互相借钱还是很平常的事,而现在银行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日益突显,购买商品住房离开金融的支持同样是不可想象的。目前的住房贷款的倾斜政策,是否燃起了人们贷款买房的热情呢?配合着鼓励住房...  相似文献   

18.
一对住房产权的强烈偏好现象 相当多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居民在住房消费上有一个强烈倾向,"人人都想买房",即对拥有住房产权的偏好非常强烈.如2007年6月,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新闻中心联合实施的调查中,当面临买房还是租房的选择时,84.2%的人选择了买房.  相似文献   

19.
一九九九年是中央国家机关开展住房制度改革的关键一年,是新老制度交替,由福利化转向社会化、市场化的重要环节。在这一年里,从公房出售到上市交易,从建立住房公积金到住房委托担保贷款,从提租补贴到住房补贴,无不体现着重大的变革。因此,在大政策的把握和具体工作的开展上都有实践性和探索性。我认为作为中央国家机关具体开展住房制度改革工作的部门,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应从思想上提高对住房制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一)深化在京中央和国家机关住房制度改革,是加快解决住房供需矛盾的根本途径。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从80年代开始以…  相似文献   

20.
住房改革是新一届政府要推进的"五项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就此问题宣布了两条重要的政策:住房的建设将要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必须把现行的福利分房政策改为货币化、商品化的住房政策,让人民群众自己买房子。可以预见:中国人的住房消费将由此出现一个重要的转折。这篇文章讲解的就是从分房到买房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