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2月12日,俄内务部出动大量警力查抄了莫斯科"艾米拉"大市场中国商人的货物,使几十名华商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近年来类似的查抄事件屡屡发生,这主要涉及多年来中俄双方存在的非正规贸易问题,即"包机包税"、"包车包税"等"灰色清关"贸易方式。据了解,俄警方12日大规模查抄中国商人货物的理由是,这些货物"没有报关单和税单","货物来路不明"。而这些被查抄的货物是通过"包机包  相似文献   

2.
“灰色清关”作为对俄民间贸易中的一个问题,发展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由于其具有偷税漏税的性质,并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国内外就如何评价这种特殊的清关方式一直存在较大争议。特别是今年2月10日发生在莫斯科的“埃米拉事件”,中国商人货物遭查抄没收,再次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中俄民间贸易中的“灰色清关”问题的高度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3.
由于历史原因和俄罗斯的特殊国情.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很多中国商品都是通过“包机包税”、“包车包税”、“包柜包税”、随身免税携带(“手拎包”)等途径进入俄罗斯市场上销售的。而所谓的“灰色清关”(亦称“灰色通关”)就是由中俄双方的货运公司联合办理中国货物的出口业务。货主只要向货运公司缴纳一笔费用,自己不用和海关打任何交道.就可以由货运公司将货物运往目的地,并由货运公司委托的“清关公司”或“报关行”代理清关。  相似文献   

4.
1998年俄罗斯出现全面的经济危机,当年GDP下降4.6%,对外贸易下降17.6%。中俄贸易也受到很大影响,下降10.5%。与此同时,长期以来中国对俄罗斯出口“包机包税”方式及其后续环节的问题,也以俄警方1998年11月底对莫斯科两座中国货的“批货楼”的彻底查抄而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5.
一个多月前发生在莫斯科市的关闭切尔基佐沃大市场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查抄及销毁中国“走私”货物,使数万华商遭受巨大财产损失,经营骤然中断,生计难以维持,数千家中国国内关联企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俄贸易中的灰色清关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4年2月俄罗斯强力部门查抄中国商人货物的艾米拉事件再次暴露了中俄民间贸易存在的问题——灰色清关,灰色清关已经成为中俄民间贸易的瓶颈,严重制约了中俄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本文就此展开,解释了什么是灰色清关,灰色清关形成的历史背景,分别从俄方和中方的角度分析了灰色清关问题至今悬而未决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解决灰色清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灰色清关”不仅严重威胁着中俄两国的民间贸易,而且制约着中俄两国正常经贸关系的发展。(1)华商的权益得不到保障,随时都有倾家荡产的危险,而俄“清关公司”、海关等部门则坐收渔利。(2)尤其需要重视的是,正是这条变相走私渠道所提供的偷漏税好处,助长了小商  相似文献   

8.
“灰色清关”不仅存在于中俄贸易,而且也存在于俄罗斯与欧洲国家、韩国、日本及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贸易中。俄罗斯对外贸易中“灰色清关”的普遍性不仅表明俄罗斯国产商品的有效供给远远小于有效需求,表明俄罗斯进口关税税率水平过高,而且还表明俄罗斯海关机构腐败程度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俄两方在贸易中不断发生摩擦,尤其以“灰色清关“问题最为严重.该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两国贸易发展的瓶颈,它的存在反映了两国贸易制度背后隐藏更多的不完善之处.“灰色清关”危害着两国的经济利益,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两方通力合作,在加强贸易交流的基础上,为适应新形势发展,中国企业需要努力转变经贸出口观念,以及转变贸易策略.着力寻找相适应的经营模式,加强自律,此外,我国政府要加强同俄方政府的合作洽谈,要求俄方适当降低关税,以增加两国贸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包机包税”的形成有其发展的历史过程。尚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俄罗斯对外贸易自由化政策的出台,出现了非组织贸易,或称之为民间贸易。参加这种贸易的多为个体商人或小企业。报关形式五花八门,多为按包、按公斤计税。由于语言障碍,出现了非正式报关人,多为俄籍华人。他们会讲俄语,凭着与海关人员的私人关系,帮助中方发货人办理报关手续,从中牟取好处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俄出口中诸如“包机包税”、“包车包税”等“灰色清关”贸易方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在经济上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意义。然而,鉴于这种贸易方式不利于对商品质量的监管并造成俄方海关税收流失,因此,俄政府历来持限制其发展的态度。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俄罗斯也在积极争取“人世”,两国贸易逐步走向正规和有序是大势所趋。为此应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规范中俄贸易秩序。  相似文献   

12.
原税务警察局局长弗拉德科夫被任命为新一届的俄罗斯政府总理,这似乎是一个再明白不过的信号——普京总统在其第二个任期必然要加大整肃力度,彻底解决偷税漏税和“灰色清关”的问题。这不仅是俄罗斯联邦政府增加财政税收的需要,也是俄罗斯谋求加入WTO的必  相似文献   

13.
2000年9月笔曾在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0年第9期,月末版)写过一篇章(《中国企业如何开拓俄罗斯市场》),对中俄民间贸易状况道出了种种忧虑。如今已过3年之久,中俄民贸规模不断扩大,但“规范化”情况未见好转。今年2月爆发的莫斯科埃米拉市场“查抄”大案,中俄双方久经交涉,仍未见合理解决。此案解决须双方互谅合作,共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进入高速增长期。2003年中俄贸易额创下了157.16亿美元的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民间贸易额大约占1/4左右。中俄民间贸易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好的,但历史形成的秩序紊乱、制度不规范等问题日益突出,由"包机包税"和"灰色清关"所造成的俄执法部门查抄中国商品事件屡屡发生。怎样规范中俄民间贸易秩序,如何引导中俄民间贸易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和化解双边经贸合作中的负面影响,应当引起中方的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5.
灰色清关严重扰乱了贸易秩序,损害了商贸人员的经济利益,制约了民间贸易的规模。俄罗斯政府为打击灰色清关,采取了严厉的行政措施,并加强了立法。我国政府和商贸人员也为改善民间贸易秩序做出了各种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中俄民间贸易规模正在逐步恢复并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灰色清关”是制约中俄两国经贸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中俄双方通力合作,加强不同层面的交流。中方应努力提高内功,适应新市场环境,开拓经贸合作新领域,寻求经营新方式,加强行业协会自律。同时,政府应出面要求俄方降低海关关税。俄方应对正规清关提供保障,加大对“灰色清关”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市场很危险,但俄罗斯市场很赚钱。俄罗斯特有的"灰色清关"给中国商人带来的究竟是鲜花还是陷阱?这一次,中俄贸易问题成了贸易领域话题的主角.但为此付出的却是华商的惨痛代价。  相似文献   

18.
猖獗的“灰色清关”现象是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长期弊病。2005年8月,俄工商会副会长在《关于轻纺商品市场的经济安全问题及解决出路》专题会议上,引用了俄中央银行的估算数字,称俄每年的灰色进口规模约125亿美元,灰色进口商品主要来自东南亚各国、中国和土耳其。在个别品种上,“灰色清关”的商品甚至超过俄产同类商品的1~1.5倍,尤其以轻纺行业受害最深。  相似文献   

19.
由于违反税法的“买税卖税”行为在全国范围内日益猖獗,本文分析了“买税卖税”出现的根本原因,并建立了税收机关与财务部门以及监管部门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得到它们的均衡解,得出加大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灰色清关问题一直困扰着中俄贸易的正常发展.对其进行规范整顿虽早已提到两国政府的议事日程,但由于多种原因,迄今仍难以解决.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多个层面,对中俄灰色清关问题进行全面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