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春节在即,楼市照例迎来返乡人群的购房节点。虽然最近政策频出的态势让楼市显得有些扑朔迷离.去年最后一个季度房价连续上涨和通胀的预期,还是让许多购房者按捺不住结束观望选择出手。同时,许多开发商通常也会在节点推出多种促销手段,这让老百姓有些犯迷糊,该如何把握春节这个购房季?  相似文献   

2.
中国楼市的十年疯涨,使中国楼市远远地超出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使中国老百姓的住房痛苦指数位居世界之巅。中国楼市的十年疯涨,透支了中国楼市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上行空间,中国楼市将为本世纪第一个十年的疯涨支付代价。  相似文献   

3.
一、通胀预期下的楼市走向变化特征 通胀预期下的楼市走向发展态势变化特征.基本包括发展态势、楼市价格、楼市政策、消费需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中国楼市的十年疯涨,使之远远地超出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购买力,使中国老百姓的住房痛苦指数位居世界之巅。中国楼市的十年疯涨,透支了中国楼市本世纪第二个十年的上行空间。那么,一个现实问题便会油然而生:中国楼市本轮熊市的时间周期会是多长?  相似文献   

5.
媒中评     
楼市调控目标别让公众猜谜 尽管此番楼市调控的力度可以说史无前例,政策层面展示的决心更是让公众对于房价回归有了更多的期待,但是,问题在于,此次楼市调控的预期究竟是什么,目标究竟在哪里,其实依旧语焉不详,甚至连调控的预期目标究竟是让房价理性回归,还是涨得慢点,  相似文献   

6.
《东南置业》2009,(9):114-115
政策调控预期难抑楼市发展步伐 在经历2008年的低迷行情,2009年初市场成交量开始回暖.到三、四月後的价量陕速上涨.直至目前的价升量跌,在一年多时间,中国楼市就经历了一个“V”型大反转;当前价升量跌的走势、政策变局的预期正令楼市走向变得模糊……  相似文献   

7.
李频 《上海房地》2011,(5):60-60
“新国十条”实施以来,楼市调控成效日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层面的关注点是,政策的成效决定今后楼市调控的深度和广度;消费者的关注点是,房价降幅引导楼市成交量,从而选择入市的时机;房地产商的关注点是,以楼市变化作为调整经营策略的依据,抓住时机,加快“出货”,渡过难关。由此可见,楼市调控成效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形成未来楼市预期的主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楼市未来可能会怎样走?这也许要从短期和长期来分析。 从短期看,房价高位固守而成交萎缩的局面究竟会持续多久,未来几个月甚至明年楼市走势将如何,笔者认为关键取决于政府的态度与政策。因为目前我国楼市说到底.市场决定于预期,而预期又决定于政策。从上海情况看.买卖双方都在观望,主要观望政府态度和政策。这样.未来(指几个月到一年)楼市走向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2005年全国房地产市场风起云涌,皇城根下的北京楼市也不例外。在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土地政策和金融政策层出不穷,抑制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开发商们没72004年附庸风雅拍电影的闲情逸致,老百姓们也依旧为没钱买房子而发愁,这一年的楼市中倒确确实实地发生了下面这么几件事儿,姑且可以称它们为“2005北京楼市十大新闻”。  相似文献   

10.
2009年的楼市,“冷预期”下却意外地出现“热销”,楼市春暖花开。从今年年初开始,市场一改去年年底低迷谨慎的面孔,困扰开发商一年的观望魔咒俨然破除。回暖,活跃,急涨,争购……两年前似曾相识的一幕,在今年上半年的楼市再度上演。  相似文献   

11.
《山东企业管理》2012,(12):82-83
随着“喊话式”调控震慑效果的减弱,市场预期也逐渐发生变化,一线城市楼市开始出现久违的“房价暴涨”“倒房号”“日光盘”……,楼市回暖脚步似乎已“刹不住”。  相似文献   

12.
年终岁首,通常要对过去的一年进行盘点,对新的一年给予展望。而对楼市的预测,则难度不小。2010年的楼市将持续火热还是逐渐趋冷,房价将再创新高还是拐头向下?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很难给出明确的答案。但我们可以以现实的政策、未来的预期以及行业的发展趋势为依据,对2010年的楼市作出或然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以限购、限价、限贷为主要特征的“限”字系列调控措施已经持续了三个多月。但房地产市场并没有出现“量价齐跌”现象,而是整体表现出“量跌价稳”的走势,市场预期正在冲破楼市调控所形成的僵持局面。事实上,作为限购重点城市的上海,楼市观望在逐步松动,而一些非限购城市的楼市则一直受到投资资金的追捧。无论是季度走势,还是短期成交数据,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导刊》2009,(1):29-29
要打破眼下楼市的僵局,关键在于房价的回调程度能否跟购房人的心理预期相一致,在于价值是否可以适度回归。  相似文献   

15.
姜惠明 《会计之友》2007,(12X):84-86
2006年房地产调控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的原因之一是调控没有触动现行房地产财税制的某些缺陷,要构建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楼市,除依靠行政、金融手段外,更要发挥财税的职能调节作用。本文分析了现行房地产财税制的缺陷,提出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构建和谐楼市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5月11日。七部委意见发布,全国房地产市场反映强烈,作为地产发展较为成熟的广州,虽然市场尚未出现较大波动.但随着政府、发展商、消费者三方的观望和等待,自五一以来,广州楼市交易量有所下降。二手房市场则大幅下滑,部分地段房价有所回落。随着时间的推移,广州楼市进入市场博弈期。对于新政、后市预期、以及房地产市场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大多陷入迷惑。寻找新解、明确方向。成为当前楼市最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关于房价是否下降的争论一直在持续,所以关于拐点是否到来的口水也就一直在飞溅。当局者要么睁眼说瞎话,要么就是根本没有睁开眼睛;媒体众说纷纭,今天说涨明天说跌。只是痛苦的是老百姓,云里雾里,心脏不好的,多半坏事,所以笔者只有站出来,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楼市了。 ——其实同样痛苦的还有很多需要真实信息来做决策参考的开发商。 中国楼市到底是什么样一个现状?究竟房价是涨是跌?  相似文献   

18.
楼市调控“钦差”,激起多方竞猜。近期,国务院派出8个督查组,对地方调控开展专项督查。业内预期,此次调研形成的督查结论,将直接影响下一步调控思路。  相似文献   

19.
楼市传统的销售旺季又来临了,被称为"金九银十"的楼市在严厉的调控下将呈现怎样的态势,业界又展开了新一轮的"口水战"。但无论是看高、看低还是看平,都离不开楼市的基本面和政策的作用力以及人们由此形成的预期互相作用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20.
楼市什么时候回暖?笔者认为,眼下的楼市,回暖并不是开发商或购房者单方所能决定的,一定是双方博弈的结果,而两种力量的平衡点就是楼市底部。一个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买卖双方的共赢。然而,在房地产行业,多数开发商往往最大限度地把升值预期套现,拿走利润而把风险留给购房者(尤其是商业地产和投资型住宅)。这种行为导致了楼市买卖双方的对立。所以,当楼市低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