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新论荟萃     
“问题与主义之争”说异 美国斯坦福大学李庆在1986年《近代史研究》第5期著文,对中国新文化运动最初年月里,胡适与陈独秀、李大钊、周树人周作人兄弟、钱玄同等人的争论被称作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回声2007年第12期《中国老区建设》杂志刊登了襄樊市襄阳区峪山镇退休干部周维和同志一篇题为《老区红色文物亟待抢救》的稿件,引起了湖北襄樊市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回声     
《中国老区建设》2008,(4):64-64
2007年第12期《中国老区建设》杂志刊登了襄樊市襄阳区峪山镇退休干部周维和同志一篇题为《老区红色文物亟待抢救》的稿件,引起了湖北襄樊市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陆义  胡中华 《魅力中国》2010,(23):333-333
周作人作为一位复杂的历史人物,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其是非功过,历来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本文通过对抗战前周作人的思想较为浅显的分析,使读者认识到一位历来被人们认为是理性、消极、悲观的人物,其恩想中还具有光明、活力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我与《走向世界》杂志结缘,是在 1989年。是年为孔子诞辰2540年,《走向 世界》杂志组编了一组文章,纪念这位先 圣。与我同住一楼的王邵军先生,时为 《走向世界》杂志编辑,要我写一篇命题 作文:《孔子与柏拉图的理想国》。这篇小 文发表于《走向世界》杂志1989年第5期。 此后,我便成为《走向世界》杂志的常客, 到《走向世界》杂志百期华诞之时,我已 在《走向世界》杂志发表了18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我与《中国物资再生》的缘分周晓军现在,每月我都用期待的心情,盼望着《中国物资再生》杂志尽早到来。今天,它来了:新颖的封面,清幽的墨香,精巧的设计,丰富的内容……它让我激动,让我兴奋。我结识《中国物资再生》杂志(原《金属再生》)已近6年。记得那是九十年...  相似文献   

7.
《语丝》是二十年代后半期与鲁迅先生关系最密切的期刊之一。创刊于一九四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周刊,每星期一出版,初为八页十六开小报形式,编务工作由孙伏园、章廷谦,李小峰负责。起初以设在北京大学第一院的新潮社的名义发行,一年后,李小峰夫妇创办了北新书局,则改由北新书局发行,形式也改为三十二开十六页装订本了。《语丝》创刊时,由孙伏园邀请周作人、钱玄同、江绍原、林语堂、鲁迅、川岛(章延谦)、斐君女士、王品青、衣萍曙天女士、李小峰、淦女士(冯沅君)、顾颉刚、春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西部》(教育)杂志各位编辑、记者:你们好!我有幸于2013年4月加入了"《中国西部》(教育)杂志交流群"。在这里,我不仅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名师专家、教育精英,而且结识了《中国西部》(教育)杂志的各位编辑们。承蒙厚爱,《中国西部》(教育)杂志2013年八月号刊登了我所撰写的《以一颗平常心看待高考状元》,尽管文章只有短短800字,但却是我在贵杂志上的处女作。拿到样刊,远看,杂志竟像一幅画,给人以视觉盛宴、审美体验;近看,却越发地感觉到这是一本书,给人以精神食粮;细看,它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本浓缩教育理念、聚焦教育前沿、反映教育成果的教育大餐。  相似文献   

9.
<正>11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到四川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中国西部》杂志独家采访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晓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贸所原所长、研究员杨圣明,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  相似文献   

10.
唐玉雪 《中国报道》2011,(2):112-112
时至今日,在我的书柜的某个角落,还依然保存着一本1988年版的《收获》杂志。杂志的头版头条,刊发的是史铁生的中篇小说《一个谜语的几种不同猜法》。1996年,《收获》杂志分两期刊发了史铁生的长篇小说处女作《务虚笔记》。原来中篇小说中的几个段落,  相似文献   

11.
11月5日至1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组织学部委员到四川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考察。《中国西部》杂志独家采访了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晓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贸所原所长、研究员杨圣明,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2.
金秋时节,恰逢《中国高新区》杂志创刊十周年,我作为杂志的创办人之一感到十分激动。《中国高新区》杂志创刊于2001年11月,当时国家高新区所在城市市长会议正好要在武汉召开。为了迎接此次会议,我们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理事长张景安的领导下,通过多番努力,申请了刊号,将一本内部刊物做成了全国公开发行的杂志,这也就是现在的《中国高新区》杂志。自创刊以来,我们就致力于将《中国高新区》杂志打造成一个反映中国高新区事业的窗口.一个研究高新区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3.
1920年,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旅欧的梁启超甫一归国,就成立共学社,意在推进新文化运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它所开展的主要活动有一项即是将《解放与改造》,改名为《改造》,作为共学社的舆论工具。梁启超将活动方向转移到了社会文化方面,目的在通过思想的革新实现全社会的改造。《改造》杂志的主持人是梁启超的高足—蒋方震。蒋方震主持的《改造》引起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问题的论战。这场论战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既促进了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改造》杂志的知名度。杂志的发行达到了顶峰。可惜杂志由于稿源的不足等原因,很快就停刊了。  相似文献   

14.
一卷书香、一份厚重,当我翻开《中国高新区》杂志扉页,一行清新的标语进入眼帘一一“十年磨炼,与您同行”,这时我才发现《中国高新区》杂志已经创办了十年。十年磨一剑,出鞘作龙吟。《中国高新区》杂志经历了无数风雨,我们感谢《中国高新区》杂志社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为我们创办了这样一份属于高新区人的、富于现代精神的新型刊物。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记者报道]在江西上饶召开《中国物资再生》杂志发行工作会议时,记者采访了杂志主编,就杂志的发行问题进行了如下谈话:问:《中国物资再生》杂志是一种什么刊物?答:《中国物资再生》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物资部主管、物资部物资再生利用管理办公室主办的为物资再生行业服务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它是由《金属再生》杂志更名而来,自1992年出版月刊。国内统一刊号是 CN32-1332,国际标准刊号 ISSN1004—0986,公开发行。国外总  相似文献   

16.
11月22日,由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解放日报理论部、《探索与争鸣》杂志社共同主办的《有关集体经济联合组织功能定位研究》专家研讨会在上海市城镇工业合作联社召开。市联社党委书记、副主任陈兆忠,解放日报理论部主任周智强,《探索与争鸣》杂志副主编秦维宪、编辑李梅,上海大学教授邓伟志,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杂志,历经13年风雨洗礼,由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现今影响力扩大,品牌价值提升。以"一本西部政坛主流力量必读刊物,一家推动西部大开发的责任媒体"为己任,以"做中国最具决策影响的专业期刊"为目标,以"影响最有影响力的人"为价值的《西部大开发》杂志,被誉为中国第一份市(县)领导专属读物。我对《西部大开发》杂志情有独钟,经过三年的不断改进、完善,终于找到了《西部大开发》杂志成功之秘笈,这就是用智慧办刊。  相似文献   

18.
10月13日,《中国高新区》杂志第十届通联工作会议暨创刊十周年座谈会在武汉召开,来自科技部、火炬中心和中国高新区协会的领导、高新区代表以及一批专家学者齐聚武汉共同为《中国高新区》杂志的发展出谋划策。收获的季节,承载着金色的期冀。《中国高新区》杂志已办刊了十年,在十年间,杂志在内容与形式上都形成了自我独特的风格,获得了各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9.
刘永路 《东北之窗》2008,(15):77-77
读书人容易沾上"手不释卷"的"毛病"。我闲暇时或睡觉前总喜欢抓起一本杂志翻一翻,《东北之窗》是我翻看次数最多的杂志之一,原因只有一条:喜欢。因为喜欢,我成了《东北之窗》的忠实读者;因为喜欢,我又成了《东北之窗》的特约作者;因为喜欢,我还成了《东北之窗》的义务评刊员。读者、作者、评刊员三重身份集于一身,我与《东  相似文献   

20.
我是凌源二监狱的一名普通干警,也是凌源鸿达汽车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宣传部部长,更是《辽宁经济》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和朋友。 《辽宁经济》杂志朝阳站成立一周年,我十分荣幸地应邀参加庆典活动,有机会与各位领导和朋友相识,我十分珍视。 《辽宁经济》杂志是我印在心头、用在笔头、放在床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