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探析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就是要汲取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加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投资风险控制,是有效规避经营风险、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壮大银行自身实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当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已演变成为了全球性金融危机.受此次金融危机影响比较大的商业银行正面临"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局面.金融危机的破坏性是很大的,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措施,提前防范其对银行体系的正常运转产生的不良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者如何有效、理性的控制风险,同时又抓住眼前的发展机遇,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是我国商业银行目前面临的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下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的经营过程中存在较高的风险,而银行的风险与其会计核算密不可分,如何防范银行风险已成为银行管理活动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有必要从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出发,分析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随着我国金融机构改革日渐深入,国际金融危机蔓延,今年我国经济和金融形势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中流砥柱,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其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具备领先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则成为商业银行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在大体经济不景气的今天,防范和控制风险成为商业银行健康发展的硬道理.笔者指出了在金融危机下商业银行风险点.会计操作风险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起因于美国次贷危机,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少影响。从商业银行角度来说,冲击力也十分巨大,我国商业银行自然不能幸免于难,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和冲击。面对当年金融危机,各国相继出台了不少政策,我国也是如此。在本文中,笔者从危机前我国私人银行的发展状况入手分析,并对危机后中资银行私人银行业务优势进行比较,重点阐述私人银行业务的劣势与难点,并提出中资银行发展私人银行业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金融危机背景下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礼 《商场现代化》2010,(12):169-171
随着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各国的实体经济都已受到了较大的负面冲击。不可避免的,我国内外的宏观经济形势也发生巨大变化,其中金融业特别是银行业遭受重大打击。西方银行的纷纷倒闭及破产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更重要的是给我们银行风险管理带来许多思考。本文先简单介绍了此次危机爆发的原因,然后通过对危机原因的分析,以及我国商业银行自身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得出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风险管理的启示。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加强风险管理,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大力开展中间业务,适时调整经营策略,储备优秀人才等来应对此次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6.
祁春 《中国电子商务》2014,(10):175-175
在现代金融体系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指数日益增高,在这一轮金融危机进而引发的欧债危机让更多人去思索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问题。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银行对风险的“有力狙击”,但是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制度本身缺陷、内部控制活动不到位、信息与沟通不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对策,以期为商业银行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提出有效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沪、深两市14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实证研究表明,人力资本与银行综合经营绩效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主要体现在人力资本与风险控制性经营绩效的正相关关系上。银行是高风险行业,风险管理能力的提升将带动银行竞争实力的提升。我国商业银行在传统风险控制手段的基础上,应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本作为内部风险控制手段的重要性,实施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和激励形式,提高银行人力资本水平。  相似文献   

8.
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为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信贷扩张累积了较大风险与个贷危机,次贷危机的冲击将使个人住房贷款者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也会使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等问题完全暴露。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措施,提前防范其对银行体系内个人住房信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严格控制个人住房贷款者的信用级别,完善并严厉执行银行体系的内部控制,增强银行自身的流动性,加强金融创新监管,以全面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运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美国次贷危机使学界和业界都开始关注信用风险转移机制及其影响,在金融危机日趋频繁的背景下,探讨中国CRT市场发展状况及其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中国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贷款转让对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贷款转让行为会提高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而通过贝塔的分解,发现系统性风险水平的提高并非源自银行个体风险水平的提高,而是源自贷款转让导致的商业银行与市场相关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为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积累了较大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措施,提前防范其对银行体系内信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严格控制贷款者的信用级别,增强银行自身的流动性,加强金融创新监管,以全面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运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危机已演变成为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扩张积累了较大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采取措施,提前防范其对银行体系内信贷所产生的不良影响,严格控制贷款者的信用级别,增强银行自身的流动性,加强金融创新监管,以全面保证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运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龚蓉 《商业时代》2011,(24):60-6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以其风险小、成本低、收益高的特点成为商业银行增加利润的重要途径,已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本文比较分析了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变化趋势和中间业务的业务结构,发现危机前后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变化不大,但是危机后中间业务收入占银行总收入的比重有所下降,最终得到了关于商业银行防范中间业务风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由于体制的原因,我国银行业过去一直不重视流动性管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进行商业化经营的内外部条件已渐趋成熟,流动性风险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面对的重大经营风险之一。鉴于此,本文旨在进行对银行绩效和流动性水平的相关研究,力求找到控制风险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4.
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商业银行的声誉都遭受了十分严重的危机。对此,商业银行及相关的监管机构对于声誉风险的管理和研究都给予了更高的重视。在金融危机视角下,商业银行要想实现有效的声誉风险管理,首先应当强化自身的声誉风险管理意识,建立有效的声誉风险预警机制,并且制定相关的预控和处理方案,不断地进行经验总结,进而重塑银行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银行资产结构、盈利能力与安全性方面构建了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商业银行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了综合排名,得出股权结构对我国银行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在面对内外竞争的情况下,要提高我国银行业经营绩效,必须积极创新中间业务,改变银行的收入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利率市场化情形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指出商业银行将面临利差缩小、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一系列挑战,同时也介绍了国外处理利率市场化时期银行危机的经验和问题,提出我国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即改变经营策略,提高风险防控和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提高定价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闫玉堂 《商》2012,(20):72-72
我国商业银行经过这些年的改革,抵抗重大经济冲击的能力已大大增强,然而,目前仍存在着很多有待改进的地方。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及近期的欧洲债务危机对全世界金融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些巨大的国外银行也因此而倒闭。而在国内,由于房地产调控,房价在回归合理价格的同时也使我国面对美国那样的危机。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银行系统能否承受住冲击,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相似文献   

18.
选取了我国14家上市银行2007年第三季度到2014年第三季度的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非利息收入对绩效和风险的影响,发现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存在规模效应,当非利息收入业务发展水平较低时,非利息收入所占比重的提高会降低银行绩效,而非利息收入的发展对银行风险的影响并不显著。但非利息收入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的结构与对绩效的影响相类似,因此,随着非利息收入业务的发展,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也要加强对此风险的监管,完善相应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9.
《商》2015,(24)
2007年世界范围内发生严利润大的特点成为银行重点发展的对象。本文将对我国银行各项非利息收各组成部分对重的金融危机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压力增大,银行资产运用受到限制。面对保证收益和控制风险的双重压力,传统的利息收入发展难度越来越大。本文分析非利息收入对我国银行风险的影响,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的改革不断深化,各类商业银行也不断的兴起。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金融市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关系到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尤其是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后,各国都加强了银行业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本文重点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