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产业扶贫场域内精英俘获的两重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五个一批"精准脱贫实现途径中,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举措。村庄调研发现,农村社会分化带来的扶贫主体缺失、运动式治理带来的扶贫开发的悖论和"条块分割"管理带来的权责不匹配给精英俘获提供了社会基础、制度基础和组织基础。在基层产业扶贫实践中这种精英俘获表现为两个向度:基层政权选择性治理带来的"被动俘获"——村庄向度上的俘获精英;项目制实践运作中,精英相互合作主动俘获扶贫项目资源——个人向度上的精英俘获。前者受制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控制,遵循的是地方政府科层制的关系理性;后者则体现为自下而上反控制的经济理性,遵循的是乡土社会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2.
参与式扶贫治理中的精英俘获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与式治理是扶贫开发的重要理念。本文考察了参与式扶贫治理中的精英俘获现象,包括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社会精英在内的乡村精英对于扶贫项目开发都有较大的干预优势和作用空间。从村庄内的权力结构制约、治理环境复杂性、扶贫制度的固有缺陷、项目信息传递的差序格局、参与式理念的水土不服以及扶贫内卷化趋势等方面对精英俘获进行了成因分析。提出激发乡村精英能动性、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规范扶贫项目过程以及确立精准有效的瞄准机制等对策,以便克服参与式扶贫治理中的精英俘获困境,推动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照精准扶贫项目的地方实施流程,从村级视角具体分析集中连片特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项目的运行逻辑与实践困境。在精准扶贫项目与贫困乡村衔接中出现了多类实践困境:项目分配与申请阶段,上级政府存在着对资源分配的"选择性平衡"思维与农户选择项目时对风险规避的思量;项目立项与实施阶段,产生了村级组织联合乡村精英对扶贫资源的俘获现象以及乡村基层组织通过"项目造点"方式对项目制治理模式的反控制逻辑,贫困农户对项目的参与也折射出当地农民安于现状的常态,反映了"思想贫困"对农户项目参与积极性的阻碍。上述困境产生的原因是项目制下不同层级组织的多重逻辑与来自乡土逻辑的影响使然。  相似文献   

4.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推进精准扶贫同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需要协调发展、共同推进。本文在讨论不同类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缓解能力贫困、推进项目扶贫、促进资产扶贫中的优势作用,同时分析各类主体参与扶贫工作面临雇佣规模受限、精英俘获、小农户利益受损等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要从完善扶贫激励机制、加强扶贫项目监管及保障小农户权益等方面来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反贫困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文章旨在阐明传统农业地区金融发展在农村减贫中的作用发挥。分析精英俘获对农村居民间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为精准减贫政策实施提供理论支撑。[方法](1)利用数理分析的方法理顺金融减贫出现目标偏离的内在逻辑;(2)采用2009—2016年我国中部地区104个传统农业县的面板数据,构建以农村居民收入为门限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内部的贫困减缓效应。[结果](1)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居民内部贫困减缓的作用呈现出鲜明的双重门槛特征;(2)当农村居民收入跨过第二个门槛值后,农村居民内部贫困减缓效果显著减弱。[结论]农村金融"嫌贫爱富"及农贷市场"精英俘获"现象是金融减贫效应呈现门槛特征的潜在诱因,而减贫资源更易被农村富裕的精英群体获取导致金融减贫的初衷难以落实,加大了农村贫困内部社会分化;该文建议,应站在乡村社会和乡村治理的角度反思金融减贫,建立金融减贫长效机制,以避免农村金融减贫工作陷入"内卷化"的窠臼。  相似文献   

6.
由扶贫信息管理与扶贫绩效评估构成的扶贫管理事关我国贫困治理的顺利推进,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扶贫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包括贫困信息管理技术滞后,扶贫项目与资金受众不明确、监管机制缺失,扶贫绩效评估体系缺乏量化评定标准等,对此,急需从优化扶贫管理信息系统,完善扶贫绩效评估体系,探索多元化扶贫模式,整合财政扶贫资源,健全项目监督管理机制,培育多元化扶贫主体与构建社会扶贫激励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结合对我国经济局势与扶贫政策变化的预测,未来扶贫信息管理与绩效评估管理将趋于科学性、精准性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7.
广西有很多偏远山区交通不便,也正因此,让广西保留了许多优质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成为广西发展旅游扶贫的最大优势,如今,旅游扶贫已是广西脱贫攻坚的一大助力。近年来,广西不断探索旅游扶贫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靠"玩"摘掉了贫困帽……  相似文献   

8.
凉山彝区具有特殊的贫困表现形式和致贫机理,精准扶贫战略的实施面临着区域贫困整体性与扶贫资源向贫困户集中、贫困主体发展能力有限与扶贫合作机制缺失、致贫原因交互性与外部帮扶资源单一化大幅增长、民族文化独特性与脱贫路径现代化等一系列矛盾。凉山州喜德县立足彝区独特的经济社会基础,创新精准扶贫实施路径,为破解彝区贫困问题提供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农村贫困退出机制的实施情况,就农村贫困退出机制框架体系和贫苦农户的需求意愿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农村退出机制不灵活,缺乏动态管理;贫困退出机制实施主体没有得到有效监督,缺乏有效衡量标尺;退出机制实施过程中,民主评议和公示环节容易被忽视;贫困退出机制依然面临严峻的返贫形势。应基于实际扶贫情况构建科学的贫困退出机制衡量指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进行检测,并对扶贫对象以及扶贫实施主体适当加入约束、惩罚机制,提高贫困退出机制的运行效率,保护扶贫果实,维护精准扶贫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全国大约70%以上剩余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农村,且贫困程度较深,受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以及贫困人口过度分散化的空间分布等因素制约,现有扶贫模式的边际效益快速递减,要实现到2020年现有标准下的5575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发展目标,改革和创新现有扶贫模式就成为必然选择。本文通过对西部12省农村扶贫发展现状及现有扶贫政策措施从供给与需求的视角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以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联动发展为主线,户籍制度改革和土地制度改革为动力,整合扶贫资源管理机制,完善农村人力资本开发机制和市场化扶贫项目选择机制,加强西部扶贫监管网络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为支撑的创新型扶贫长效机制及其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创新与策略深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贫困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人力充沛,全国一半以上贫困乡村都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旅游扶贫是行之有效的科学路径。文章总结了旅游扶贫具有贫困人口参与面广、扶贫效果快、返贫率低、防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的突出优势和特点,并根据党中央"三位一体"扶贫格局,在梳理各地扶贫经验和模式的基础上,阐述了旅游扶贫是贫困乡村产业化扶贫的最佳路径和中坚力量,提出了乡村旅游扶贫要强化战略引导,创新机制体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带动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该文还重点分析了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的"旅游+片区开发、旅游+N(农业、文体、商贸等)"模式,认为重庆市实施政府主导、政策引领,因地制宜、多元发展,整合资源、立体扶贫,创新机制、多样带动的乡村旅游扶贫成功经验值得推广、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受益于一系列的扶贫政策,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发展权利逐步提升。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全面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通过实地考察贫困人口缺乏内生动力的表现,从贫困对象和社会层面分析内生机制缺乏的原因,以兴山县为样本,调研该县内生机制方面的探索和创新措施,从党建扶贫机制、教育引导机制、结对帮扶机制、互动参与机制、舆论处置机制方面提出建立扶贫内生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扶贫工作中实施精准帮扶,确保扶贫资源帮扶到真正贫困户手中,这种扶贫帮扶策略对贫困地区产生强烈助推作用。本文以会泽片区贫困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对贫困农户现状调研基础上,针对贫困农户发展存在识别不准、帮扶不准、管理制约、考核模糊等问题,提出推进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湘西八个贫困县及其下辖乡村扶贫开发调查和定点贫困调研,描述了农村剩余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缘性及其生计阻碍因素;分析了1986年以来的农村扶贫开发政策,分析了扶贫资源瞄准和使用偏离地缘性贫困群体、扶贫工作重点集中于就地开发建设物质资本及就业援助政策缺失的问题及其后果;依循可持续生计理论框架探寻了扶贫政策取向,提出国家扶贫资源和项目必须瞄准地缘性分布的贫困群体,以人力资源投资开发为扶贫开发的重心,把就业援助政策作为扶贫政策体系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农民合作社参与扶贫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中被广泛关注。四川X合作社以发展小农为基础的农业产业,通过社员的凝聚、制度的创建、产业的融合、与贫困的表达,将具有质量优势的贫困小农生计产品进行市场化的产业运作,最终激励了贫困农户的发展能动性,缓解了贫困农户生计的脆弱性,提升了贫困农户的生计资本存量。因此,要提升农民合作社产业扶贫的效果,应该鼓励其创新适宜贫困农户生计发展的产业,促进产业链不同主体的融合发展,辅助支持贫困农户生计需求的外界表达,以合作社产业体系发展为平台,调动内外扶贫资源动态支持贫困农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一般认为,扶贫型小额信贷可有效瞄准贫困农户,缓解贫困农户发展的金融约束。但是,本文对仪陇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的实证研究显示,即便在信贷供给充足、贫困甄别严格的前提下,由于缺乏对贷款的有效需求,有劳动能力但处于最低收入水平的贫困农户仍难以有效利用互助资金的贷款服务;扶贫型小额信贷仅仅为贫困农户获取贷款服务提供了一个平台,但农户能否有效利用这个平台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不能指望仅仅通过提供扶贫型小额信贷服务即可解决贫困农户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7.
湘南罗霄山片区地处湘中南偏远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对于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推动下,罗霄山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区域之一,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受到区位、产业等多重因素的限制,罗霄山片区的贫困问题仍是当地居民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障碍。文章通过对当前湘南罗霄山片区旅游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现状和问题的分析,试图探索出适合罗霄山片区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协同发展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眼于低收入农户扶贫监测数据,深入探究低收入农户增收难题,指出存在增收内生驱动力缺乏、农户的“贫困陷阱”、要素禀赋薄弱和高物价水平影响等四个方面。同时考虑到扶贫政策资源整合不够和政策效应递减的政策困境,提出了突破“贫困陷阱”的内生驱动模型。该模型突出“扶贫智力发动机”——科技综合帮扶团队,形成村级经济发展规划,选择基于资源禀赋的特色产业,产业动态演进,最终以产业致富。最后,基于模型视角,提出了保护和培育村级经济发展资源、构建村级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和发挥政策引擎作用等三个方面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9.
贫困是经济、社会、文化贫困落后现象的总称,是指的生活水平达不到一种社会可以接受的最低标准。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贫困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存型和发展型贫困,区域型贫困和个体型贫困,城市贫困和农村贫困和2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发生了深刻的由道义性扶贫向制度性扶贫转变。  相似文献   

20.
正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强调:"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那是不完整的。"随着农村改革的发展,扶贫投入的增多,政策机制的不断深入与完善,革命老区的扶贫工作已进入新阶段。近年来,河南省洛阳市针对新形势下老区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笔者对此形成了一些思考和建议。建立贫困分类识别机制确保认定公平在实际工作中,贫困对象的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