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殊的农情以及丰富的实践探索,决定了中国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应该能够做出特殊的理论贡献,并形成和确立有影响力的经济学话语体系与话语地位。本文首先基于研究对象(农业、农村、农民)性质的差异,分析了"三农"研究话语表达所存在的描述现象化、议题离散化与分析碎片化问题;然后,通过文献计量回顾了"三农"研究的经济学话语地位、演变轨迹及阶段性特征,揭示了"学术繁荣"背后所存在的不足;接着,通过对"三农"研究的经济学话语现实进行反思,从研究边界与知识分工的角度,阐明了农业经济学与农村经济学的话语定位。本文认为,"三农"问题研究及其经济学话语体系构建,必须高度重视科学问题导向与研究范式。提升中国"三农"研究的经济学话语地位,需要从本土化与国际化、历史遗产与现实价值、情境依赖与知识创造、反常现象与独辟蹊径、学术规范与思想碰撞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日益重视农民文化权益,农村文化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农民文化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本文通过对成渝地区的调查发现,当前农民文化生活仍然十分贫乏,农村文化设施落后且利用率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不能满足农民需要,腐朽落后的文化威胁着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满意度不高.而政府在思想上不够重视农民文化权益保障、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不足、农村文化体制不健全、缺乏高素质的农村文化建设队伍、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低是农民文化权益保障缺失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城乡一体化中,应当充分发挥政府、文化部门及社会力量的作用,在资金、设施、组织、人才、制度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保障,构建一套农民文化权益保障体系,充分有效地保障农民文化权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5省20村的问卷调查数据,分别从农民的婚恋观、孝道观、生育观、成功评价标准和农民对村庄的认同感、公共事务参与意愿及行为选择等维度进行考察,数据显示了当前农民生活伦理的弱化和公共精神的缺失。而农民生活伦理弱化与公共精神缺失与农村的公共文化生活式微相关联。因此,新农村文化建设应加强以维持乡村社会伦理和培育农民公共精神为价值指向的公共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明植根于土地,保持传统乡村自然人际关系的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新的乡村文化系统还没有重建,传统的乡村文化失去了农村最初的"闲话"空间,乡村文化的向心力缺失,乡村文化正在逐步减弱。在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加、迫切需要全面实施农村社会治理、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文化振兴才是应有的意义。为了满足农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主观需要,中共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包括振兴农村文化,甚至振兴体育文化,以改变农村文化落后的现状,进一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5.
农民组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善治的重要契机,是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的有力支柱。精英人才的缺失、文化氛围的欠缺以及法律保障的缺失,使农民组织化陷入困境。要想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把农民组织化与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结合起来;需要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营造农民组织化发展的文化氛围;需要充分发挥政党在农民组织化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完善法律体系,为农民组织化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6.
正农村文化建设内容要丰富。应立足于满足农民经常性文化需求,将文化下乡的形式与农村本土文化内核结合起来,对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进行比较全面的挖掘整理,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品牌。农村文化建设层次要分明。对于农村老年人,可以组建地方戏曲兴趣班,组织农民自导自演戏曲节目。对于农村留守妇女,可以组建腰鼓队以及戏曲、歌舞等业余团体;还可依托当地文化资源,开展剪纸、刺绣等民  相似文献   

7.
农民诚信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民文明意识明显提高,但是他们的诚信意识比较薄弱,这直接阻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和谐新农村的构建。农民诚信意识的缺失,根源在于低信任度的传统文化、农民较低的文化素质和信用制度的不健全;农民诚信意识培养的关键是加强基层组织的诚信建设、健全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宣传,树立榜样、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8.
农村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存在着地理分布不平衡、建设基础薄弱、资金投入的连续性差、专业管理队伍严重缺乏、管理体制缺失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构建农村三级图书馆服务网络体系、发挥各系统图书馆的帮扶作用、服务创新引导农民阅读、制定管理法规、完善管理体制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表现为农民收入水平低、消费水平低,存在社会主体性缺失,处于弱势地位等多方面;而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包括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两极分化,农民文化教育落后以及中国农民阶层固有的结构性贫困。本文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一是要完善农村的配套政策,二是要调整农村的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三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文化力支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落后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村教育相对落后和农村文化力的缺失,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把农民培训的经费纳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固定的正常的财政支出;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由公共财政负担的原则;切实加强高校农学专业的建设;减轻或免除高校农学专业学生的学费等。  相似文献   

11.
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行为缺失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公共产品与广大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越来越高,而供给却严重不足。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稀缺,已成为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障碍。政府作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主体,其行为缺失,是造成供需失衡的主要原因。本文着重分析了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行为缺失,提出了规范政府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应以农民平等享有社会保障权益为依据.目前,我国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的缺失是不争的事实,造成的原因有多种,既有经济因素也有土地政策、人口结构与政治因素等.本文通过对各种因素的解读与分析,得出农民社会保障权益缺失的根源是政治因素,是农村组织弱化、农民利益表决权的阻塞、政治决策不公平及路径依赖等导致.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其中最核心的是农民问题。当前农民问题中,最突出的就是农民精神文明建设缺失。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实现脱贫致富具有重要意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实现物质和精神上的双振兴。  相似文献   

14.
孟蓓 《农业经济》2007,(8):19-20
针对近些年许多地区农村文化设施萎缩,农民读书求知欲望无法满足,农村文化阵地长期被封建迷信分割占领的现实,2007年3月13日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民政部、财政部、农业部、国家人口计生委,正式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提出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家书屋”工程,将其作为引导农民读书、学知识,使农民从中学技术、学法律、学政策以及改造农村不良社会风气,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农村建设以及现代农业建设所需高素质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加以全面推广和铺开。然而“农家书屋”能否长久地存在下去,能否真正成为满足农民文化需求和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尚有许多亟待排除的障碍,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长远谋划。本文就此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建国以来,我国政府一直努力致力于民众社会保障权益维护的制度建设,然而由于受历史传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重视程度的限制,我国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利一直没有能够在法律上得到充分体现。本文通过对现有法律在农民社会保障权方面的缺失成因分析,提出了建立农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实现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对策,旨在促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早日建立。  相似文献   

16.
农村能源利用与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晖  张静 《林业经济》2012,(9):93-96
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目前正处于从传统能源消费结构向现代能源消费结构的变迁过程中,相比于城市用能而言,农村能源的消费水平仍然落后,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偏低,生态问题频现。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农民的经济收入水平、技术服务体系滞后以及农民的能源理念缺失4个方面,有必要从创新农村能源政策安排、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健全农村能源服务体系、加强农村能源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得力举措,改善农村能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能源消费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实现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民知识化是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农业知识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深化和工业化进程以及农村城镇化质量.农民知识化是长期的、艰巨的、涉及多方面因素的重大的全社会性战略工程.而当前努力解决农村网络普及率过低问题,完善农民知识培训社会组织体系,强化农民社区文化阅读资源建设与服务以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学习型化等,有助于改善农民知识获取环境,促进农民知识化.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济发展关系到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改善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 ,既有经济发展的一般性 ,又有我国农村的特殊性。它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 1 )农村经济增长、产值和国民收入增加 ;( 2 )农村产业结构改善 ,农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技术水平以及以之为基础的经济效率提高 ,农村对城市的贸易条件改善 ;( 3 )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民就业率提高 ;( 4)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教育、卫生、交通、通讯等各项事业得到发展 ,农民生活质量提高 ;( 5)文化设施改善 ,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增强 ,思想道德素质提高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进…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部省份孟楼镇的相关农户调查数据,本文对农地市场化流转中农民群体多维权益实现困局及其成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农地为农民群体所提供的就业功能在其流转后被逐步剥离,本地就业机会的缺失以及异地非农就业的"技能门槛",构成了这一群体就业权益实现的重要约束。农地作为乡村文化的有形载体在其流转后趋于弱化,外出务工者带回的"城市文化"与传统乡村文化的冲突引致了农民群体价值取向的重构,构成了农地流转中这一群体文化权益相对缺失的重要原因。农地市场化流转制度不完善导致流转收益分配合理性的相对不足,以及基层政府以"经济权益"实现为主的农地流转工作理念与农民非经济权益意识觉醒之间的冲突则进一步恶化了农民群体多维权益实现的困局。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文本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和词频分析法,以征地政策的发展脉络为依据概括总结我国征地政策及政策话语。研究发现:征地政策的话语在关键词和语句两方面都有重大转变;征地政策经历了从萌芽阶段、过渡阶段到成熟阶段的演进过程。征地政策话语的关键词即征地管理、征地移民、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妥善处理和监督检查,征地政策话语的语句即实是语句、评价语句、行动语句和效果语句,在征地政策的萌芽、过渡和成熟阶段都有变化。未来,我国征地政策的话语可以围绕征地具体情况展开信息反馈话语和依据征地推进实践推广奖励性政策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