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伍红菊  朱苹 《山西农经》2024,(2):116-118+125
城镇化是现代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城乡之间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础。我国提出了建设新型城镇化的重大发展战略。新型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相比,更加重视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是注重发展质量的新型发展理念。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由此产生失地农民是不可避免的,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2.
郊区城镇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期间面临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困难,从借鉴国外失业保险立法、完善本国制度建设,建立社区就业服务与引导机制前置机构,赋予基层法院确定失地农民案例的确定权,从而在郊区城镇化的整个过程中贯穿就业保障,不啻为不断改善民生,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科学举措.  相似文献   

3.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认为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民失去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面临失地又失业的困境。本就农民失地的原因、失地农民的生活现状和就业现状、失地农民的就业对策和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大规模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由此引发一个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失地农民的生计保障。破解这一难题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为此本文在对辽宁失地农民生存状态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剖析辽宁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流失的原因,根据辽宁省的实际情况,针对性的提出失地农民生计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对土地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导致各地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后直接影响到农民生活、再就业、权益保障等一系列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就业安置模式的多样化,完善就业服务措施,创造有利于失地农民就业的机制和环境是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白玉冬 《农业经济》2012,(10):108-109
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诸多问题,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基金、养老保障风险基金,配套养老保障的法律法规,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提高他们参保的思想意识,构建失地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对失地农民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统筹城乡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弘扬社会的公平正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下,土地是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农民若失去土地,其就业领域和收入来源必然发生重大变化.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会不断增多,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引发社会危机.本文从就业保障的视角对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国情以求找出一系列相对完整的失地农民就业保障的对策,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土地征用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认为只有构建包含最低生活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障、就业保障等的全方位保障机制,同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才能保障失地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以“被征地后平均每份工作的持续时间”作为界定就业稳定性的指标,从微观层面研究北京市失地农民就业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婚姻状况、工作年限显著影响就业稳定性,性别、受教育程度、职业资格证书等级等的影响不显著;社会保险、单位类型和所属行业对就业稳定性有显著影响,岗位类型的影响不显著;就业创业培训对失地农民的就业稳定性没有显著影响,征地补偿金、政府安置就业、住房或门面房补偿、集体经济分红等征地补偿方式显著降低了失地农民的就业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了失地农民社会资本异质性的内涵并将其划分为整合型、跨越型及乡村型社会资本三种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健康状况的影响,揭示了失地农民自身所具备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其中的重要调节作用,并通过分层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了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健康状况的影响,以及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其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实证分析结果显示:①不同类型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整合型社会资本和乡村型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健康状况存在正向影响,跨越型社会资本对失地农民健康状况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②失地农民适应能力能够正向调节跨越型社会资本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负向调节乡村型社会资本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学习能力则可以正向调节失地农民整合型社会资本和跨越型社会资本对其健康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开发区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克俊  李瑛 《农村经济》2008,(3):105-108
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不仅关系到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可持续的生活来源,而且涉及到社会的稳定,该文对就业为什么是开发区失地农民问题的核心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开发区失农民就业的主要难点,对开发区如何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提出了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失地农民大量涌现。他们“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处于贫困的边缘。就业是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本文分析了当前失地农民就业状况和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需要征用大量农用土地 ,不可避免地产生失地农民这一新的弱势群体。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 ,妥善地解决农民失去土地后的生活、就业、养老等问题 ,关系到征地工作的顺利开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从失地农民利益保障存在的问题入手 ,分析了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解决失地农民利益保障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的今天,随着近郊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趋势不断深化,有关失地农民的利益问题日益激化。如何解决这一诉求问题已成为我国推进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当务之急。在失去土地之后,农民成了就业无岗、种田无地以及社保无份的人员,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游离,成了新时代的弱势群体。基于此,本文浅谈城镇化建设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及解决对策,以供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重庆市的实地调查,运用DEMATEL方法对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因素量化分析表明,培训目标、内容、教师、方式、费用及设备资源和资金资源是影响就业培训的关键因素。建议在培训目标、内容、师资、制度体系等方面应协调一致,形成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失地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的现状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以及现实情况,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确保失地农民的权益,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随着楚雄市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失地农民数量将不断增加,失地农民问题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解决好失地农民问题,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安定稳定,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楚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化、工业化的现代化进程推进过程中,部分农用地被合理征用,随之产生了新的“三无农民——务农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这些剥离了土地使用权的农民,在无地无收益的状况下,其权益受到极大损害.基于此,失地农民就业权应得到国家尊重和保护,政府不可横加干涉失地农民的就业选择,而应从台前走到幕后,创设良好的就业环境,提供就业平台,多管齐下,最终实现国家对失地农民就业权的尊重义务.  相似文献   

19.
失地农民的就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对南京市的实地调查,发现失地农民的总体失业水平较高。基于Multinomial Logit模型的计量检验显示,受教育程度、职业培训、健康状况等人力资本因素对于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尤其是从事本地非农就业和外出打工具有非常显著的积极影响。此外,年龄偏大的失地农民难以实现非农就业;男性更加愿意选择外出打工的就业方式;非劳动收入尤其是土地补偿金对失地农民的就业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被征土地的用途和失地程度与失地农民的就业之间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关系。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失地农民收入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加速农地流转工作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和离开土地,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在未来生活中的收入,是三农问题的重点。我国政府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城镇人口比例不断上涨,并且在此基础上鼓励农地流转,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与此相对应的是,由于城镇化的影响,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转化为了建设用地或者通过流转手段成为了集中连片的大规模农田,大量农民从土地中被剥离。然而,由于失地农民增长速度较快,而其安置和就业培育工作显得并不充分,许多农民面临着无地、无业及无保障的艰难困境。失地农民的安置、培训就业及收入保障问题,与失地农民群体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还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文章主要针对失地农民的收入分类分层,从征地补偿、培训就业、资产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