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业融合视角下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当前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两个产业的创新发展。本文基于产业融合背景下,分析农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机制,一方面农业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客观载体,另一方面文化创意产业为农业发展提供创新动力。两个产业融合的创新模式,分别是农业+文化+旅游、农业+创意+动漫、农业+文化+制造业和农业+创意+互联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农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可以在文化融合、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和产业融合上实现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
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模式探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发展北京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产业,无论经济价值还是美学价值或是生态价值都意义重大;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互为一体、互相提升、互相渗透的结构优势;依据北京市自然资源、农业资源和文化资源,可以开发多区域、多景区、多类型的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产业;政府应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开发都市农业、生态旅游和文化创意融合产业。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表现形式,创意休闲农业是创意农业与休闲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结果,是休闲农业的更高级发展阶段。创意休闲农业即休闲农业的创意化经营,是借助创意产业、体验经济的发展理念,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与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资源相融合,将创意思维、创意灵感和创意产业的经营理念应用于休闲农业的开发与经营之中,对休  相似文献   

4.
发展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可促进农村三次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激活乡村产业活力,这是河北省实现乡村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着重考虑的问题。基于河北省创意农业发展状况的SWOT分析和国内外有关创意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结论,指出跨界融合型发展模式是河北省创意农业发展路径的最优选择,并阐述了跨界融合型发展模式的实施目标、思路和SO策略,最后就实践路径从政府、企业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创意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经营方式,是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渗透的产物。通过对比传统休闲农业与创意休闲农业的发展模式,提出创意休闲农业具有实现休闲农业跨边界融合及渗透、增强休闲农业资源吸引力、竞争优势明显、提升区域整体价值等特征;发展创意休闲农业,可通过资源优化、资源价值创新、资源价值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几个方面来促进休闲农业的转型升级;并运用创意旅游的理念,提出休闲农业的主要提升路径和辅助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6.
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旅游产业振兴计划要求农业旅游产业专注于开发休闲导向、创意特色型旅游项目,促进一三产业有机融合。研究剖析休闲创意农业旅游的产业融合内涵与意义;分析其发展现状并从缺乏规划、缺少特色和经营不善等角度剖析休闲创意农业旅游的不足;给出确立农业旅游产业的休闲特色设计,突出其文化创意设计和建设融合农业产业的全域旅游体系等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把发展创意休闲农业作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积极挖掘资源优势,将文化、科技等创意要素融入农业产业链,推动农业、旅游、文化、教育等融合发展,创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牌子,带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一、发展模式与类型盐城市依托特色产业,借助创意思维,积极开展创意活动、打造创意农事、塑造创意景观、开发创意产品等,创意休闲农业景点从2012年  相似文献   

8.
创意农业是把创意做为一种生产要素,把农业生产消费活动与文化创意活动相融合的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新型农业业态,是创意产业中的一种新门类,它充满了创造力、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创意农业具有经济高效性、文化欣赏性、产业融合性、消费参与性等特点。发展创意农业,可以促进农业资源再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促进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对于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创意农业创新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将创意产业与农业相融合,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本文以江苏创意农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成效和发展模式,挖掘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江苏创意农业发展建议,力争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新型经营主体的统计分析和典型案例分析,从融合模式、驱动力、融合效果、价值提升四个方面剖析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结果表明,"互联网+农业"、"文化创意+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融合效果优于"接二连三"的新型经营主体。产业融合模式需由"接二连三"融合模式向更加紧密的"互联网+"、"文化创意+"融合模式转型。在这一转型升级过程中,技术、数据和人才都是影响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海安县充分利用人文历史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农耕文化悠久、风俗民情多彩的独特优势,全面接轨上海都市圈,大力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向创意农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各具特色休闲农业助推产业融合文化型。鑫缘集团突出茧丝绸文化艺术元素在创意休闲农业  相似文献   

12.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特色小镇是经济新常态下小城镇转型升级的必然之路。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决定了其在促进农村产业融合方式、培育融合主体、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供产业融合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以特色小镇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打造特色小镇的路径包括:立足农业挖掘特色、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农业、叠加旅游功能。保障对策有:突出市场主体运作、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进程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得到稳步落实的背景下,科学引导休闲创意旅游业的有序发展,能够进一步释放农村经济的巨大潜力与活力,充分带动农业与关联产业的提档升级。受制于创新性不足、运作模式单一、经营机制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当前乡村休闲创意旅游业并未与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紧密、高效的对接与互动。因此,应当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休闲创意旅游业,打造独具特色的新型旅游生态链,突出观光旅游的文化品味、提升消费者的人文体验,从而为农村经济的转型优化开辟全新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创意农业的概念 创意农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由于农业技术的创新发展,以及农业功能的拓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精致农业和生态农业相继发展起来;同时,创意产业的理念也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形成并迅速在全球扩展。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5.
创意农业的发展理念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创意产业发展的意义已远远超过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产业层面上的作用,更在于它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颠覆和创新.农业是一个典型的传统产业,运用创意产业的思维模式进行创新和发展,能够提升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城乡互融互动.  相似文献   

16.
奚玉龙 《山西农经》2022,(22):148-150+175
文章从产业基础、创意效果、经济效益、生态效益4个方面,构建常州市创意农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AHP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常州市创意农业的发展水平较高,呈现良好稳定发展的状态;溧阳、金坛、武进、新北、天宁和钟楼6个区域的创意农业发展不平衡;产业基础和创意效果的评分较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评分偏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常州市创意农业发展的一些建议,以期为常州市创意农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简单的介绍了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通过分析现阶段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来探讨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以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拓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途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从而有效融合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8.
陈宁 《现代食品》2024,(1):114-117
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直是热点课题。旅游食品既是目的地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目的地文化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作为农业强省和文化资源大省,发展旅游食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本文在分析河南旅游食品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从创意开发、品牌塑造、精细营销和产业融合等多角度探究旅游食品发展路径,以期为中部地区旅游食品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创意农业是把创意作为一种要素,把农业生产活动与文化创意活动融合的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的新型农业业态。发展创意农业对于促进资源优化再生、农业要素优化配置、农业功能拓展、美丽乡村建设、农村文化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以及转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浙江各地以农  相似文献   

20.
创意并不是一个产业,但是创意和农业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全新的产业——创意农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在倡导环保的同时,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主要形式是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市民农园利用城市或近邻区的农地、规划成小块出租给市民,承租者可在农地上种花、草、蔬菜、果树等或经营家庭农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