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反垄断法对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国家克服“市场失灵”的手段的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存在着互相牵制互相弥补的复杂关系,在运用时须对二者进行协调和整合。本文论证了协调二者的必然性,并以反垄断法为例对二者关系的协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所谓产业政策,就是政府通过对全社会特定企业的扶待与保护,结构改善与企业救济,促进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活跃技术革新,使衰退产业复苏,就业扩大,区域经济平衡发展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正确的产业结构政策,在有利于实现社会总需求控制的同时,要对能源,包括人力、资金、技术等进行合理安排,以保证供给与需求的协调,促使产业结构的现代化,促进经济搞活,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国产业政策中的政府失灵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政策一直是中国政府调节经济活动的主要政策手段。政府一贯试图用产业政策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保证市场的有序竞争,提高中国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因此,产业政策往往是以企业为导向,以政府直接干预为手段来实现的。政府通过限制进入,控制企业重组和兼并,提供税收财政、人力和物力方面的支持等手段来实现其产业政策。在过去改革开放20多年里,中国的确通过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市场经济背景,中国政府在制定政策中也一直存在政府失灵问题。一、理论依据。在1943年《经…  相似文献   

4.
长三角一体化是高质量、立体化、全方位的一体化,需要制定一体化的产业政策来引导区域产业合理有序发展。目前,长三角产业政策一体化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一体化产业政策制定主体的单一化;缺乏促进产业政策一体化实施的政策合力;高度的产业趋同性制约一体化产业政策的效果;产业政策一体化缺乏法律制度的保障;尚未建立指导一体化产业政策实施的专门机构。文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主要有:理顺政府、市场、社会在一体化产业政策制定中的行动逻辑;完善配套政策,凝聚政策合力;建立长三角利益协调机制,合理定位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区域协同立法,推动一体化产业政策的深入实施;打造区域一体化合作组织,推进产业政策载体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产业政策是经济政策的核心,制定和实施产业政策是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我国计划经济与市场相结合原则的一种经济管理方略。“八五”期间,产业政策的实施将为“八五”计划的主题之一,乡镇企业贯彻产业政策进入一新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罗非鱼产业布局、产业结构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在推动产业发展中起着引导、扶持、协调和服务的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来有效扶持产业的成长和发展,优化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罗非鱼产业政策是引导、保障和促进罗非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论文从产业布局政策和产业结构政策两个维度,按照罗非鱼产业政策的萌芽期、成长期和发展期三个发展阶段对2003年以来我国罗非鱼主产区的产业政策进行归纳、分析和评价,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与生活,有力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但也产生了一些社会冲突。既往对农民工采取歧视的政策,不仅阻碍了经济增长,也带来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冲突。文章分析了对农民工不同的政策选择和对农民工在城市化过程中作用的认识误区,认为农民工在城市化过程中的社会融入,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缓解社会冲突,并就此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返乡农民工的创业活动利于促进其家乡的社会与经济转型与升级,有助于消解我国三农问题。但农民工输出地相对滞后的社会与经济政策体系束缚了返乡农民工的正常创业活动,制约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空间。研究首先阐述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内涵与意义;深刻揭示制约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及金融政策体系的问题;并通过强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产业政策体系,完善其财税政策及健全其金融政策等角度来给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这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怎么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相似文献   

10.
棉花产业政策是影响棉花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回顾美国棉花产业政策经历的传统政策阶段、政策变革阶段、新政策的调整三个阶段,分析了美国棉花产业政策的特点,揭示了产生的一系列有效调控效应,从中总结出对我们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农村产业政策是政府干预农村经济结构、引导农村各产业部门协调发展的基本政策。但长期以来,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一整套明确的产业政策。如何制定90年代我国农村产业政策,在此谈些个人的看法。 一、农村产业政策的基本功能 制订出综合配套的农村产业政  相似文献   

12.
一、农村产业政策的含义和作用 所谓农村产业政策,就是为了在农村建立起一个能促进经济协调前进,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生产结构的一些对策和措施。产业政策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经济发展趋势的设计和愿望,是国家干预农村经济的目的和手段的体现,也可以说是国家计划指导的一  相似文献   

13.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精神,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建立公平合理、竞争有序、发展协调的市场环境,引领、规范和扶持林业产业的发展,加快现代林业建设步伐,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了《林业产业政策要点》林计发〔2007〕173号。本刊全文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宏观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6日召开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相似文献   

15.
商标与商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仅被用于区别商事主体和商品或服务的来源,而且表明了商事主体通过商标与商号享有的商业信誉、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承诺。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商标与商号作为知识产权,作为商业识别标记,所具有的巨大经济利益也越来越为商事主体所重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加剧,企业为了争夺市场、扩大影响导致了商标权与商号权的权利冲突不断发生且有加剧之势。因此,如何完善商标与商号相互间的协调,寻求商标权与商号权冲突的解决途径,就成了十分迫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绿色财会》2008,(2):29-33
[编者按]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精神,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建立公平合理、竞争有序、发展协调的市场环境,引领、规范和扶持林业产业的发展,加快现代林业建设步伐,国家林业局、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制定了<林业产业政策要点>林计发[2007]173号.本刊全文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产业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手段,任何国家都尝试以产业政策推动产业发展,进而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我国自然也是如此,以实现经济发展为目标设立各国家级新区后,更加重视这些地区的产业发展.从政策工具角度分析有关国家级新区的产业政策,可以发现政策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农村产业政策及其作用 农村产业政策是指国家根据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变动的规律性,规划农村产业发展目标,引导农村产业结构变动方向,协调产业间的相互关系,干预资源在产业之间和产业内部的配置过程,提高资源利用率,进而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现代化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手段的总和。  相似文献   

19.
自改革以来,旨在增强企业活力的国有企业改革措施层出不穷,虽然国有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的变革,使国有企业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有了明显提高,但目前国有企业的经营仍然存在严重的困难,国有企业的亏损仍然持续不断,意味着解决国有企业问题不仅是自身的体制改革,还涉及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治理。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必须协调与解决国内市场的状况与外部市场的冲突,必须保持国内市场确立过程中的竞争秩序与社会秩序的稳定。政府的工作正是在于建立和维持这种秩序,以确保市场经济的稳定。因此,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外部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竹产业发展政策框架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我国竹产业政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今后发展趋势与政策走向的基础上,以产业政策理论为指导,提出了我国竹产业发展政策的基本框架和政策建议。认为制定产业政策应该从宏观调控、行业管理和产业促进3个方面入手,加强第一产业,调整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具体政策包括资源培育与管理、产业结构与布局、市场与贸易、产业组织制度、投融资与税费、产业技术6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