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把乡村建设作为"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推进乡村建设需要招才引智,让想为家乡作贡献的各界人士投身农村发挥作用。新形势下如何重塑和促进乡贤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在农村发展中的时代价值,正逐渐成为一些地方探索实践的课题。论述了乡贤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以及乡贤文化的研究现状,分析了睢宁县乡贤文化的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目前,多数农村的文化设施仍处于落后状态,且公共文化服务系统存有弊端。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新时代社会发展所提出的重大时代课题。如何坚定乡村文化自信、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因此,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探索坚定文化自信对基层治理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乡村振兴的提出及乡村文化的内涵、乡村振兴背景下文化自信所面临的困境、坚定乡村文化自信的相关思考这3个方面进行论述,以问题为导向,破解乡村文化自信难题。  相似文献   

4.
<正>"让新时代的乡村美起来",这是国家提出生态振兴战略的最好诠释。农村人居环境事关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离不开美丽乡村,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农村人居环境改善。近年来,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但就当前看,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等现象在一些地区还比较严重,这与"让新时代的乡村  相似文献   

5.
中华文明植根于土地,保持传统乡村自然人际关系的乡村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新的乡村文化系统还没有重建,传统的乡村文化失去了农村最初的"闲话"空间,乡村文化的向心力缺失,乡村文化正在逐步减弱。在农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加、迫切需要全面实施农村社会治理、促进农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文化振兴才是应有的意义。为了满足农民向往美好生活的主观需要,中共十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中包括振兴农村文化,甚至振兴体育文化,以改变农村文化落后的现状,进一步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6.
蒋栋  许正松 《山西农经》2023,(8):114-116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人才振兴。脱贫攻坚成果是我国“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变的里程碑,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无疑是我国“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的首要目标。文章以安徽省亳州市辉山村为例,梳理脱贫攻坚成果,探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继续让帮扶干部和农村第一书记的“一把手工程”起到正确且有效的指导效用,让产业发展成为二者有效衔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亦要铸魂。乡村文化作为乡村的灵魂所在,在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中居于极为重要的位置。推动乡村文化建设要贯穿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全过程。分析了吉林省乡村文化建设现状,厘清其成就与问题,有助于提出解决路径和推动吉林省农村文化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乡村文化的振兴。加快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是摆在我们面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时代课题。以农民为中心,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宗旨,坚持思想教育功能和娱乐消费功能相结合加快农村文化建设,需要更好地加强党的领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农民为本、以"三农"发展为中心,以培育和践  相似文献   

9.
正《乡村振兴之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一书是农民教育培训系列教材之一,其针对农村创业创新这一课题进行的深入研究,有利于缓解当前农村发展人才严重匮乏的现实困境,能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思路,以及助力"三农"问题的解决。可见,改书出版于2020年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于我国乡村振兴事业而言具有珍贵的现实意义。《乡村振兴之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一书共11章,章节内容依次为农村创业创新概述、创业与创新的解读、创业者基本素养、熟悉农村创业创新政  相似文献   

10.
<正>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党中央关于"三农"工作的又一重大战略部署。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全面发展。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撑,打造"有产业"的新乡村文化繁荣离不开经济繁荣,经济发展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基础。当年的徽商走出大山、勇闯天下,积累一定财富后回乡兴文重教、建祠修谱,由此带动了徽州文化的繁荣兴盛;徽州文化又反过来滋养徽商,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成为解决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农村电商是推动农村产业化发展的有效方法,能提高农民收入,有助于农村全面脱贫。从农村电商发展现状来看,虽然乡村振兴战略为其发展提供机遇,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是受到各种因素约束和制约,农村电商发展受到了许多限制,怎样走出困境,实现快速发展是相关人士探究的重要课题。在这种背景下,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下如何促进农村电商发展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一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以及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做出的重大决策。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农耕文化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的实现,有利于生态宜居,有利于乡风文明,有利于治理有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传承农耕文化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要深入挖掘、传承、创新优秀传统文化,留住有形的乡村文化,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相似文献   

13.
<正>产业振兴。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乡村"概念远不是区域概念,实际是跟城市综合体相对应的一个乡村综合体的概念,涉及人、产业、区域发展。具体来说,产业振兴就是在现有的发展水平上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也反复提出了一个农村的小农如何与现代产业体系相互衔接的问题,如何让小农融入产业体系建设中去。制度创新。首当其冲的是这次乡村振兴战略里提出的土地制度,这在农村区域中是很重要的制度,还有乡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生、环境等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文化自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文化建设是文化自信建立的基础,财务管理又是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关键核心环节。通过分析农村财务管理的特殊性,针对农村文化建设中财务管理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可以保障农村文化建设的有序开展,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其他方面的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党的十九大鲜明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全面促进乡村振兴,既是一个大战略,也是一项新课题,需要树立新思路、拓展新途径、增进新动能。大力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充分调动亿万农民群众以及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创业创新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促进农村一二三  相似文献   

16.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建设"富强美高"新江苏的重大任务。近期,江苏省射阳县农工办围绕"聚焦农村富民增收、夯实乡村振兴之基"这一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针对主要状况、突出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农民增收现状射阳县历来是农业大县,全县农业人口76万人,农村劳动力35  相似文献   

17.
正农村不一定需要繁华,但一定需要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亿万农民充满了憧憬。振兴乡村,需要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的综合解决方案。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繁荣农村文化,要做实"文化里子"。我国农村中有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许多美好甚至神圣的价值是可以超越历史的。如何充分挖掘这些价值,让其最大限度地融入乡村振兴的伟业中,使之在新时代的文  相似文献   

18.
乡村振兴战略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乡村文化建设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以蚌埠市M县为例,从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供给方面入手,分析了农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及公共文化服务财政政策,提出了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制改革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村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开始思考如何让乡村旅游更好地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同时,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是农村当前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乡村文化振兴的主要路径。文章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路径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发展乡村产业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农业政策性金融如何更好服务乡村产业振兴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发展乡村产业是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国乡村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距离真正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还面临较大压力和诸多困难。农业政策性金融如何更好服务乡村产业振兴、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