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公共物品供给主体选择机制。目前较为可行的办法是:农村地区各种层次的公共物品的供给应主要由省以上财政提供,地市级财政适当配套,县乡财政暂时不予考虑。理由在于:第一,分税制后的省以上财政较为充裕,尤其是中央财政增收较快;第二,中央、省级机构改革较彻底,财政供养人员大幅下降:第三,县乡机构改革普遍流于形式,改革不够彻底,大多数县乡仍以“吃饭财政”为主,而且县乡财政普遍负债严重,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提供辖区内的农村公共物品;第四,农民不能作为公共物品建设的主体,因为过去几十年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农民为建设国家已经付出的太多太多,现在该是国家建设农村、回报农民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CHIPS2002村庄调查数据,使用双重差分(DID)方法和双重差分结合匹配倾向得分(DID+PSM)方法,估计了农村税费改革对村庄公共物品供给总量和结构的影响,得到了稳健的结论:农村税费改革导致村庄公共物品供给水平显著下降,其中,教育开支和行政成本的下降尤为突出。导致上述结果的核心原因是,农村税费改革减少了基层政府的财力。在结构上,一方面,农村税费改革规范了农村税费的征收机制,削弱了县乡政府干预村庄治理民主化的动机,从而加强了村民对村干部的监督,节约了行政开支;另一方面,在农村教育支出责任上收到县级政府,村庄集体收入减少的条件下,削减教育经费便成为村级组织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3.
随着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气候变化异常,大规模重大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再度引发了人们对农田水利的关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田水利建设提升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随之加大了财政资金对大中型水利工程的投入。这些资源能否有效地发挥作用取决于最后一公里即小型农田水利,于是如何有效地管理小水利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采用文献研究法从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机制、农田水利设施的产出效益、农户参与小型农田水利管理的意愿、女性参与行为分析等方面梳理了国内外已有研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并进一步提出了灌溉农业模拟研究的方法、完善绩效指标的核心集、提高数据的可靠度等几个未来拓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由于我国农村公共物品“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忽略了农民的真实需要,导致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短缺与过剩并存的结构失调现象。为提高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应完善农村公共物品的公共决策机制,农村公共物品的决策应当建立在农民自身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应根据农民的真实偏好,采取“自下而上”的公共政策决策方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处于匮乏状态,主要表现在义务教育、医疗服务、文化设施和社会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如农村合作医疗体制趋于瓦解,90%的农民成为毫无保障的白费医疗群体。乡镇卫生院在我国目前的卫生体系中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卫生职能,但是投入不足,公共服务能力受到严重制约;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只在广东、上海、北京、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依靠省级财政的投入而真正建立,其他大部分地区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都是由县、乡、村三级负担,但由于资金的缺乏使农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只能流于形式,农民的生存权没有得到机制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城市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的基本单元。然而,在既有的供给体系下,社区普遍存在公共物品供给短缺。改革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方式,建立新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满足社区不断增长的需求,已成为城市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  相似文献   

7.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水平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匮乏不仅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大障碍,而且构成了农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制约因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水平与消费结构的改善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消除制约农村消费水平的“瓶颈”——公共物品供给不足,是增加农民收入和协调城乡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后,由乡村企业家担任村干部的富人治村现象出现且普遍化,但对富人治村的效果,研究者各执两端。本文利用2014~2016年27省份756个村庄的治理调查数据,分析了富人治村对以农田水利灌溉为代表的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结果显示,富人治村能够显著提升灌溉设施维护频率,但对整体灌溉状况和集体行动组织影响有限。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制度约束产生的交互作用:作为非正式制度的宗族网络规模并不能影响富人治村的治理绩效,但正式的基层民主制度可以显著提升村庄的公共物品供给水平。在劳动力外流、乡村治理衰败的背景下,兼具经济实力与政治权威的富人村干部逐渐超越传统的宗族网络,成为乡村公共事务中的主导性力量,而基层民主的发展则对富人村干部扩张中的权力构成了约束,激励其更好地提供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9.
我国公共物品供给"非公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民营化"的不到位,而是政府职能缺失,即"非公共性",包括财政支持的"非公共性",提供对象的"非公共性"和价格制定的"非公共性".解决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短期的主要途径是,加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和责任,达到公共物品供给的"公共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目前公共物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不是“民营化”的不到位,而是政府职能缺失,即“非公共性”,包括财政支持的“非公共性”,提供对象的“非公共性”和价格制定的“非公共性”。解决我国公共物品供给短期的主要途径是,加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职能和责任,达到公共物品供给的“公共化”。  相似文献   

11.
应该努力扩大农村公共物品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晋升重不足,已影响农材农材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农材公共物品的供给没有纳入公共财政收支范畴,二是中央与地方政府关于农材公共物品供给的责权划分不合理,三是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机导致 农村公共物品供求结构失衡,四是农村公共物品选择和监督机制缺位,要扩大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必须加大对农村公共物品的财政支持力度,拓宽农材公共资金的融资渠道,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提供农村公共物品的职责,改革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决策程序,加强对公共资源使用的监督。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公共物品及其供给体系公共物品是20世纪50、60年代公共选择学派、当代政治经济学派在分析公共财政问题中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那些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而农村公共物品是指在农村区域范围内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的产品。根据其特点可以分为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同时满足消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称为纯公共物品,包括农村公共道路、下水道、基层行政服务等;不同时满足消费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物品称为准公共物品,如农村的公共卫生、社会保障、公立学校等。根据公共物品对农村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也可以划分…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继续拉大。以农村公共卫生为例.5亿城市人口享受到的国家公共卫生和医疗投入是8亿农村人口的6倍;二是供给结构极不合理.不足与过剩并存。农民急需的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不足.如农业新技术、灌溉设施、大型农用机械等.而那些与“政绩”、“利益”挂钩的非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膨胀,  相似文献   

14.
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差异的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长期实行“城乡分治”的管理制度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方面,导致各级政府对农村和农民的权益保障缺乏足够的重视,向农民提供基本的公平也缺少严肃的法律与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基层政府即使有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愿望,但体制分配造成的财力缺乏也成为最大的资金约束。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状况、国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经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策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了总结和评论。现有研究为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实践提供了参考。在研究方法上,未来可以继续扩大调查样本量和覆盖面。在研究内容上,未来应加强乡村治理创新实践、农村公共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农村特殊群体公共服务供给、村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政府购买公共物品规范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的私人物品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满足的同时,公共物品供给短缺和低效的局面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公共物品的高成本与非均衡供给、反公共物品现象及派生外在性问题是我国公共物品低效供给的主要表现.提高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效率,必须推动政府、社会和市场三位一体的多元化供给格局的构建,逐步实现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并让公众切实地参与到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过程中来.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契约治理分析范式,以显性契约与隐性契约为着力点,构建了"三权分置"下小型农田水利治理"禀赋特征——产权结构——契约选择"的分析框架,指出小型农田水利禀赋特征影响产权结构安排,导致小型农田水利治理显性契约和隐性契约组合关系选择不同。通过3个典型案例分析发现,在土地流转程度较高的地区,小型农田水利显性契约对隐性契约的替代程度越高,并沿着弱显强隐、中显中隐、强显弱隐的契约组合关系演变。需要通过契合禀赋特征、明晰小型农田水利产权结构、把握契约强度、推动小型农田水利契约显性化等方面提升小型农田水利整体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18.
本分析了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指出在我国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中影响最优供给数量的三个问题: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混淆、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混淆、公共物品与政府供给的物品混淆。  相似文献   

19.
赵龙龙 《水利经济》2016,34(2):64-67
以角色理论为逻辑起点,对当前我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中存在于政府、村民委员会及村民三者之间的角色冲突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因政府监督管理缺位、村民委员会自治性弱化和村民有效参与机制阙如导致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供给过程中同时扮演双重角色的政府、村民委员会和村民都发生了日趋严重的角色间冲突。而有效解决角色间冲突的关键在于:加强政府监督管理,健全制约监督机制;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性;在信息对称的前提下,创新民主参与形式,拓宽民主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公共物品的特殊性质以及由此所决定的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指出在我国政府公共物品供给中影响最优供给数量的三个问题: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混淆、公共物品的供给与准公共物品的供给混淆、公共物品与政府供给的物品混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