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猪产销价格传导机制:门限效应与市场势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丈应用平滑迁移误差修正模型检验了中国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之间传导的门限效应,并应用非对称GARCH模型考察了市场势力因素在价格非对称传导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长期内,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猪肉市场纵向整合程度较高;短期内,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增长率之间的传导渠道顺畅,不存在价格传导时滞,但是,生猪产销价格传导幅度和恢复长期均衡关系的调整速度具有门限效应,而且需求冲击和成本冲击对传导关系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猪肉批发商具备的市场势力是导致价格非对称传导的重要原因;上期猪肉价格增长率是决定生猪产销价格传导关系区制转换的门限变量,因此,制定生猪价格调控政策时,可以将猪肉价格作为重要参照指标,其门限值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3.
运用DEA模型测算了伊春市16个森工企业的效率值,结果表明进行国有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企业的效率高于没有参加此项改革试点的企业。就参加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的5个林业局而言,林改后与林改前相比,企业的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都有提升。进一步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企业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林权制度改革对企业效率具有显著影响。得出的结论是,仅就企业效率而言,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农产品质量分级是推进质量兴农战略、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从福利经济学视角探讨现行市场经济环境下实施农产品质量分级的理论依据.具体而言,首先利用福利经济学原理和几何福利图,理论推演农产品质量分级的福利效应以及异质性消费群体的福利差异;然后借助选择实验调查数据,实证测度农产品质量分级的福利效应并验证理论依据.研...  相似文献   

5.
作为有限理性的消费行为的表现方式,折中效应普遍地存在于消费者商品选择购买的决策行为之中。质量安全是食品的基本属性,除价格外,质量安全也是影响食品消费行为的最主要的因素。为研究折中效应是否存在于食品消费行为中,本文以可追溯猪肉、品牌猪肉、具有地理标志的猪肉为实验食品,考察了消费者处于不同诱导性信息(低价、高价诱导信息及其信息呈现方式变化)环境下的选择购买行为,通过两个实验的研究发现,当消费者面对低价与高价诱导信息时,其猪肉产品的消费行为均表现出明显的折中效应。然而,如果改变低价与高价诱导信息呈现方式,即当消费者在中性信息环境下自主选择再呈现诱导信息时,则折中效应将出现系统性的弱化,消费者的选择偏好呈现系统性的改变,证实了锚定效应的存在。由此可见,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在本文中信息呈现方式的改变),折中效应可能存在于食品消费行为之中。  相似文献   

6.
中介组织节约市场交易成本的理论与案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古典经济理论认为 ,在信息完备、瞬时均衡的完全竞争市场 ,买卖双方的交易活动由“看不见的手”自动协调 ,不需耗费时间、精力、资金等资源 ,交易成本为零。但现实交易中存在信息沟通的障碍 ,发现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需付出代价 ,因而为降低信息的闭塞程度 ,减少错误交易的可能 ,必须借助市场中介的作用来降低交易成本。本文以新制度理论为基础 ,运用比较和案例分析法 ,结合作者的实地调查资料 ,对中介组织节约农户经营市场交易成本的机理作规范和实证研究。一、中介组织节约市场交易成本的理论探讨(一)农户经营直接交易的市场交易成本农…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无锡的消费者为案例,构建了具有事前质量保证与事后追溯功能的可追溯猪肉轮廓,引入Becker-Degroot-Marschak实验拍卖法研究了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信息属性的支付意愿,并借助多变量Probit模型研究了影响消费者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对事前质量保证属性的支付意愿高于对事后追溯属性的支付意愿,且对事前质量保证属性中猪肉品质检测属性的支付意愿最高;消费者年龄、学历、收入等个体特征与消费者健康状况、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食品安全满意度以及对食品安全标识的信任程度等因素影响其对可追溯猪肉不同信息属性的支付意愿。本文认为,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生产者生产融事前质量保证与事后追溯功能于一体的可追溯猪肉,以满足不同收入水平消费群体的差异性需求,扩大可追溯猪肉市场。  相似文献   

8.
为检验我国粮食进口贸易是否存在"大国效应",本文以大豆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并利用基于进口商行为的PTM模型对我国粮食进口贸易的市场势力进行了测算。研究表明,我国大豆进口不存在市场势力,即"大国效应"尚未显现,这与我国大豆进口占世界较大份额的地位并不相符;金融危机和"大豆风波"都对我国大豆进口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大豆风波"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9.
“轮包制”以兼顾森林规模经营和初始产权动态分配为特色,在福建林业产权改革中令人关注。在对高南村“轮包制”产生的背景、效应以及瑕疵分析基础上,认为,轮包制在静态时点上具有相对合理性,但受制于初期投入对资金的依赖度、限额采伐制度、以及中标价格水平等多种因素,其在实现农户增收、村财政需求以及森林持续经营的多重目标方面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一、故事:一个农民自建市场组织的遭遇 《中国农民》1996年第9期在一篇主题文章《一个农民自建市场的遭遇——山东惠民县郑家村蔬菜市场调查》的前面,用黑体字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北京左安门蔬菜批发市场每天进销大量的外地蔬菜,其中来自山东省惠民县淄角镇郑家市场的蔬菜占有相当的数量。在这里,就连看门的老头儿也  相似文献   

11.
以1992年开始实行均山制的上坪村为案例村,对均山制的制度机理和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集体林权基本制度应在赋予农民个体平等经营山林的初始权利基础上,通过制度设计和实施将环境服务的社会需求转换为农户需求,引导农民行为符合森林持续经营的目标需要,以缩小环境服务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Ⅲ),并要求各成员经济体两年内完成相应监管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2013年1月1日开始实施新监管标准,2019年1月1日前全面达标。"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参与国际金融准则新一轮修订,完善我国金融业稳健标准。今年4月,银监会发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一、我国的石油安全 与上海的抉择 1.我国石油资源所面临的形势 许多研究者或机构对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进行了预测,由于所采用的方法与参数的不同,预测的结果也各不相同(见表1)。2000年地矿部张抗等人测算的114.1亿吨比较可信(与美国地质调查局在第14届世界石油大会上的预测值接近)。既使按照最高预测值175亿吨和以目前的1.6亿吨石油产量计算,我国剩余石油储量也仅够开采15年。  相似文献   

14.
农业供应链金融的数字化转型:理论与中国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电商、物联网和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开始向数字化转型,本文对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理论和案例分析。研究发现,相比于传统农业供应链金融,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借助于电商平台、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数字应用和技术,能够降低金融服务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构建农村数字化信用评价体系,优化风险控制策略,最终提高金融供给效率。目前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已形成互联网企业驱动和数字化农业企业驱动两种模式,但是仍面临资金成本高、数字足迹缺乏和信息孤岛等问题,限制其作用的发挥。未来应加快对传统农业的数字化改造,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支持和规范涉农互联网金融机构的发展,最终完善数字化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为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供应链金融贡献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借鉴Minot模型和补偿变量思想,本文构建了蔬菜价格波动的农村和城镇居民福利效应的省际面板数据模型,测算了蔬菜价格波动的农村和城镇居民短期福利效应和长期福利效应。通过比较分析主要得出以下几点结论:各省农村和城镇居民CR值呈下降趋势、农村居民PR值呈递增趋势,但存在较大的省际差异,且城镇居民CR值明显小于农村居民CR值;蔬菜生产价格变化影响着农村居民人均生产福利同方向变化,蔬菜零售价格变化影响着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福利反方向变化,但蔬菜生产价格在农村居民人均总福利中仍占据主导作用;各省相同或相近的蔬菜价格变化引致的居民福利变化存在明显的省际差异;农村和城镇居民长期人均总福利没有明显优于短期人均总福利,且个别省份和个别年份存在短期人均总福利优于长期人均总福利的情况;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消费福利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农村居民消费福利普遍优于城镇居民消费福利。结合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应该进一步完善蔬菜价格市场信息传递功能、加强蔬菜供给调节机制、健全适时蔬菜消费补贴机制。  相似文献   

16.
林长制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制度创新,能够有效解决林草资源保护的内生动力和长远发展问题。关于林长制制度改革的理论主要包括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假说、制度变迁理论、路径依赖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同时也借鉴了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环境、制度安排和博弈论等概念构成了本文的理论分析框架。我国林长制改革的主要阶段包括林业管理制度失灵阶段、2017年之后的需求诱导式的局部制度变迁阶段和2021年之后供给主导式的全局制度变迁阶段。林长制制度效应显著,首先解决了原有制度的横向交易成本过高、纵向政治势能不足、内部职能差距悬殊等问题,同时也在环境、经济和社会方面发挥间接效应,但是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改制、运行、监督、维护等成本。虽然我国林长制改革通过制度变迁暂时达到了均衡点,但是改革仍可能存在“无限政府”、制度供给过剩、公众参与不足等问题,需要在今后继续深化完善。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阿玛蒂亚·森社会福利函数对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福利状况进行评价,发现中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福利状况随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改善,但这种福利状况的增速却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放缓。建议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整体福利状况;注重差异化发展的现实,提高福利水平增速;增强福利意识,完善利益表达机制;创新收入分配体制,配套实施财政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讨城中村改造中原住民和外来租客的福利水平,为平衡和改善福利效应提供借鉴。研究方法:基于阿马蒂亚·森的可行能力理论,以城中村现行补偿缺陷为出发点,运用功能性活动分析,从人本尺度和福利平衡两个角度探索。研究结果:城中村外来租客被排除在利益主体之外,原住民的福利模式陷入效用化的单一经济补偿陷阱,总体福利补偿存在较大缺陷,亟需进一步提升和完善补偿机制。研究结论:拓宽改造补偿对象,把外来租客纳入福利补偿主体之内;采用多维福利补偿模式,以提高人的可行能力为重点,最终促进城中村改造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农业不断向数字农业转型升级,对农业整体的价值创造及各主体间的福利分配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已有文献,结合数字农业发展的客观实践,重新梳理了数字农业的定义及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数字农业的价值再创造和价值再分配两个过程进行全面剖析。本文发现数字农业通过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和销售环节的数字化实现了经济、生态和文化价值的再创造,并通过“农户—市场中介”“市场中介—消费者”“生产性服务商—农户”三个环节商流、资金流的重塑实现了价值再分配。进一步地,本文基于可行能力理论框架对上述过程中的福利效应进行了详细解构,认为数字农业从功能和能力两个维度促进了农户、消费者乃至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本文研究结论对于政府出台数字农业相关政策措施,持续激发农业发展潜力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验证土地市场发育对农地非农化的作用方向,估算其对农地非农化的作用。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面板数据模型相结合。研究结果:(1)全国土地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90%以上省份处于转型期土地市场经济阶段;(2)土地市场发育与农地非农化之间呈负相关关系;(3)1999 — 2005年,全国因土地市场发育而得到抑制的农地转为建设用地数量为25624.79 hm2,占农地转为建设用地总量的1.76%,土地资源市场化配置对于农地非农化的抑制作用还不高。研究结论:缓解农地保护压力的制度供给和政策调整可从两方面开展:(1)提高拍卖出让方式比例,出让方式由低市场化方式向高市场化方式转变,提高土地市场化水平;(2)加强土地市场法规建设、规范土地市场,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