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调查研究报告》2007,(102):1-22
贺州是典型的农业地区,工业欠发达,城市对农村的带动能力还很弱。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贺州重视解决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问题。保障弱势群体公平地参与社会发展,享受社会发展的成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要求。贺州市的经验表明,欠发达地区在改善民生方面也能够有所作为。本报告建议要把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保障农村弱势群体利益的重要手段,推进新农村建设要发挥好农民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红河州既是边境地区,又是多民族集聚的地区。本文根据对红河州个旧市、元阳县、蒙自县及50个村的问卷调查,对红河州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红河州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差,贫困面大。本报告建议,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报告》2007,(106):1-22
本报告根据对张家口市尚义、涿鹿、赤城3个县、9个乡、135个村庄的调查,介绍了张家口市新农村建设的“五大工程”和初步探索。调查表明,农民收入低,还有大量贫困人口,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严重滞后,新农村建设资金极其缺乏。本报告建议,欠发达地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把发展农村经济作为重点,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新农村建设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4.
对于新农村建设来说,加快农村人力资源的整合必将有助于新农村建设。文章首先介绍了人力资源开发理论,接着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建议,以便使得农村地区可以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开发,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农民群众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一分重要意义,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新文化建设。一是坚特城乡统筹,明确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政府职责。把新农村文化建设融人到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大市战略目标之中,结合农村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和中心城镇建设等有利契机,加强科学论证,抓好规划落实。根据形势发展需要,制订出台与建设文化大市战略目标相配套的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月标,进一步完善农村文…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7,(5):27-28
针对有些地方把新农村建设简单理解为新村建设,搞大拆大建或者是形象工程,表面上看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变化,但实际上农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也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作为我国最早提出新农村建设的学者、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林毅夫委员指出,“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他说,1999年开始,我倡导新农村建设,目标是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的现代化。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个目标跟我当时的设想是基本上不谋而合的。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生产、生活的设施严重落后,新农村建设当中,以村容整洁作为切入点,确实可以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相似文献   

7.
杜漪  彭军 《乡镇经济》2008,24(5):15-20
农村区域自身产业提升和经济实力增强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基础,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必须把内生产业发展和提升作为新农村建设永恒的主题。文章通过对夹江县10村新农村建设模式的调查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内生产业提升带动新农村建设模式在四川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可行性,揭示了内生产业提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张华 《黑河学刊》2010,(12):91-93,104
新农村建设旨在改善农村状况,保护农民权益。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地区。农民权益问题是农民问题的关键,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如何切实保障农民权益,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推进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为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而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它深刻体现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和要求,集中代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应结合自身实际,努力破解西部地区建设新农村的难题,推进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发展农村的重要战略,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当下农村地区的环境由于诸多因素而不断的恶化,尤其是农村的固体废物.如果没有良好的管理,经济再发达也不能称其为新农村.所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农村固体废物管理.  相似文献   

11.
梁俊荣 《发展》2007,(11):98-99
推进农村信息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意义.农村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农村的扩散过程,是指在农村地区,围绕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涉农信息资源,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全面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2.
《调查研究报告》2007,(105):1-23
庆阳工业基础薄弱,县乡财政困难,农民收入水平低,农村贫困面大,工业反哺农业“无米”,城市支持农村无力。调查表明,庆阳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差,饮水困难问题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严重匮乏,社会事业欠账较多,文化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乡村债务负担沉重。本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难点是贫困落后地区和农村贫困人口。建议加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支持力度,完善扶贫开发机制,使广大农民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增加收入。  相似文献   

13.
杨永波 《理论观察》2008,(1):144-146
齐齐哈尔市是一个拥有560人口,其中农业人口占五分之三的农业大市。农业发展水平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收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农业欠发达地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距离相差甚远,金融支农状况令人担忧。在这样的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结合本地实际,经济金融协调互动,特别是金融业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有所作为。全力构建适合新农村建设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充分发挥各方面经济金融支农的力量,采取措施,努力使农村资金实现回流,同时,多方努力,着力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科学实施引导,打造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  相似文献   

14.
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有序、科学协调的开展离不开法律制度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法制保障又是该地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法制保障还存在立法不完善、宣传不到位、执法力量不足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从综合系统的角度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渝东南民族地区各级党委对农村法制建设工作的领导,加强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相关立法工作,加大对渝东南民族地区新农村法制建设工作的投入,逐步提高渝东南民族地区农村干部和农民的法律素质等等,以期扎实有效地推动该地区新农村建设朝着既定的目标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还存在诸多障碍,已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制约。在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过程中,要积极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郭燕鹏 《魅力中国》2014,(24):20-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不再是单方面的经济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先进文化的建设,而这正是目前农村先进文化发展之后以及文化作用能够得出的结论。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在农村范围内广泛地传播先进文化内容,就能够培养出无数先进的新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因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农村文化建设所具备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然后具体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希望能够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大力发展西部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以培养大批各级各类实用型人才。而目前我国西部农村地区职业教育问题还很多,该文拟通过分析西部农村地区职业教育的现状,找出问题的原因,从而寻找办好西部职业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环境保护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了导致我国农村环境问题发生的制度性原因,认为我国应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基本制度建设,建立稳定的资金筹集机制,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从而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宁波经济》2007,(5):43-45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各地要因地制宜开展新农村建设。作为沿海发达地区,宁波城乡一体化程度较高,城镇化对农村发展的影响更为密切。因此,宁波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充分发挥城镇化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途径和载体作用,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不断促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充分认识城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城市化是指由生产力变革所引起的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以及城市文明向农  相似文献   

20.
齐海丽 《杭州研究》2009,(2):119-123
新农村建设是在席卷全球的共同治理模式背景下提出的。从理论皈依看,多中心理论为农村民间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实诉求中,农村组织的缺位使其参与更具迫切性。虽然农村民间组织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但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制约农村民间组织角色发挥的因素。因此,应该从政府的扶持与支援、农村民间组织自身管理模式的创新入手,培育和发展我国的农村民间组织,保障其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